20 亲爱的孙卓,我们回家

回家  作者:孙悦

深夜,我们一家三口在阳谷县某中学门口陷入了短暂的僵持。

这时刻怪异而紧绷。一阵冷风吹过,我忍住了一个寒战,心里一阵阵发紧。我感到自己就像站在被告席上,等待着某种审判。站在这里原本是被迫的,可由于时间太长,我也以为是自己犯下了滔天罪行,分不清楚了,只想快些挨下当头棒喝以换救赎。过了好一会儿,我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愿出声,直到他开口。

“回深圳的话,有学校吗?”他小声问道。

一种大罪获赦般的喜悦淹没了我。

“我一回深圳就去给你找个合适的学校。”我说。这不该是个问题。

他点点头说:“好。”

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说的话意味着什么。我担心他难以消化这样的变化,又补充说:“阳谷这边有你的同学、朋友,还有姐姐,以后放假了都可以经常来看望他们。”

他低头听着,默默地背上书包、拎起行李,又朝我们摆摆手,心事重重地转身走进了黑乎乎的校园。

送走孙卓后,我高高悬起的心终于落回了原位。略一思索,我赶紧喊来了杜小华,并将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公开的联系方式也更换为杜小华的电话号码。当时,我送孙卓回山东的消息引起了很大争议,多家媒体连夜跟到了阳谷。网络上风波更甚,人们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如今孙卓已经决定要回家,那么我也即将从台前退下,推出另一只“领头羊”。这只羊就是杜后琪的爸爸杜小华。

杜小华与我一起寻子数十年,他的人品和性情我都很熟悉。有一回,我和杜小华循着线索赶往某地想解救被拐卖的孩子,没想到消息被提前泄露了,竟导致我们被村民围堵。我得以脱身,杜小华却被人用镰刀砍伤了后背,大难不死,留下了两道深深的疤痕。杜小华为人正直,不缺胆魄,又行事理智,不失分寸。

我喊来了杜小华,自己则快马加鞭地赶回深圳,开始想办法给孙卓联系学校。

早在我们的认亲仪式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曾发表评论文章《谁给被拐孩子办户口?公权力绝不能成为帮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阳谷警方则在次日就发布公告,称已成立专案组对被拐孩子户口办理问题展开调查,且初步查明孙卓的户籍地在黑龙江省北安市。阳谷警方表示,凡涉及违规违纪等违法问题,将严肃处理。

然而,仅2021年的“团圆行动”期间,就有一万多名被拐儿童被找到。其中又有多少个孩子的违法登记户口的问题能受到重视,得到应有的处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会面临和孙卓一样的问题:一是违法登记的户口如何注销,二是原生家庭所在地的学位如何安置。经过几日的奔波,我发现似乎没有组织机关在负责解决这些特殊问题,目前也没有一套适用的相关规定。因为户籍和学位问题,最终没能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被拐儿童不在少数。

12月14日,我发送了一条微博:凌晨2点送孙卓到阳谷某学校门口还未下车,我试探地问孙卓,你心里到底是咋想的?他缓了一下,反而问我,我想回到深圳,那里有学校让我读书吗?

这条动态第一次向公众宣布了孙卓愿意回家的消息,又一次掀起轩然大波。无数热心人为这个经过一波三折而来的美好结局激动不已,我们也都相信,深圳这个包容、开放的城市一定能接收原本就该属于这里的孩子。

实际上,除了不断发出声音,我束手无策。我在家里等了一个星期,每天都是无比煎熬。我怕孙卓改变主意,又怕我把他接来深圳之后没有学校可以上,只能把他放在家里。到了12月22日,我依然没有任何头绪,却已无法再承受这样的空等。我的心本该修炼得坚如磐石了,却还是如遭蚁噬,焦急难当。我决定去山东先接回孙卓,这一次,我同意了《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跟随进行直播的请求。

出发不多时,我们给孙卓打了一个电话。当时舆论疯狂发酵,整个阳谷县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孙卓接了电话,只问我们“什么时候到”,听起来有些着急。我于是一往无前。

那个夜晚冷极了,寒风阵阵。远方的灯光在风中摇颤不止,就如落水的月亮,成了一点即破的蜃影。

我们第二次在深夜到达阳谷。

学校门口停满了车辆,有连夜跟来的记者,也有当地的网红。他们中很快就有人发现了我们,孙卓的老师则及时指引我们从侧门进入。我立刻将车开到侧门,学校一打开门,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孩子送进了车里。接着,阳谷县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指引我和四英手持身份证拍照,又让我们签署一些文件,非常严肃地办理了交接手续。

校门口停着的车都渐渐围了过来,我又冷不防地从侧门溜出去,开了十几千米才把所有人都甩在了茫茫夜色里。耳旁渐渐静了下来,我从后视镜看到孙卓,他的表情有些发蒙,却没有丝毫睡意,一双眼睛澄如明镜。我心底那根坚如磐石的弦隐隐一动。从此,他又是孙卓了。

那晚,我们在当地一家偏僻的宾馆里安顿下来。我通知了正在赶来的杜小华,请他在阳谷当地的酒店集中接待这些记者。

这14年的漫漫长路,一路走来,我接受过至少500家媒体的采访,其中有太多记者的名字我已经忘了,也有太多名字我始终能一一道出。从《南方都市报》的刘凡到《楚天都市报》的陈杏兰,从《凤凰周刊》前调查记者邓飞到无数位扛着摄像机在深夜里守望消息的记者,他们都曾在那些或大或小的时刻里帮助过我,在那些或悲或喜的日子里陪伴着我。

第二天早晨8点,我去往酒店,用对媒体人最真诚的感激为这一切画下句点。

酒店内已经无法容纳那么多人,我开车到酒店门口时,广场空地上已经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各大媒体的记者、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及一大批寻亲者。

人群中,有一个身影让我悄悄叹息,那是寻亲27年的元元和豆豆的妈妈,她也连夜跟着赶了过来。见到我来,她赶紧拿出元元和豆豆的寻人启事,希望我能在摄像机前帮她介绍一下。我告诉在场的记者们,我丢失了一个孩子,元元和豆豆的妈妈丢失了两个孩子,我找了14年,她找了27年。她的痛苦是我的两倍,我难以想象,也不敢想象。我告诉在场的所有人,一定要继续关注那些没回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依然在寻找,这苦头我终于吃尽了,但还有很多人在含着泪和血努力吞咽。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得以团圆。

最后,我孤身离开酒店,终于抛下了身后的纷纷扰扰。好像圆满了,却并不畅快,其中混杂着说不清的失落和沉重。我走到了阳光下,但他们还在风雨里。

……

接到孙卓后,我没敢直接带他回深圳。因为他的学校还是没有着落。

途径庐山,我便带四英和孙卓在那里游玩了一天。看见我们游山玩水的照片,人们以为我很轻松,也为我感到欣慰。其实那几天,我急得没法儿说,生怕把他带回深圳后要让他坐在家里,没有学校可就读。我故意把车开得很慢很慢,我甚至希望时间能够就此停止。

等我们终于回到深圳,我还是没带孩子回家,而是直接到海边住下。我们在海边逗留了3天,每天踩沙子、逐海浪、吹海风,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拖的时间都拖了。

邓飞很担心我的情况,他打电话来,说:“这可怎么办啊?怎么跟孙卓交代?”

我说:“如果真的没有学位能给他,我就只能再一次把他送回山东继续读书了……虽然这一定不是所有人想要的结局,但是我也无能为力。”

邓飞无言,好一会儿才说道:“……那我就不用担心了。”

果然,12月26日,我在海边得到了通知。教育局反馈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成绩为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学校,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协助办理转学事宜。

农历腊月初七,也就是2022年1月9日,是孙卓的18岁生日。这本该是个秘密,消息却不胫而走。我们收到了全国各地的热心人寄来的礼物,快递堆积成山。到了生日当天,还有各种各样的蛋糕不断被送到家里。

我们将蛋糕都摆出来,仔细一数,发现不多不少,竟然正好14个。这就像全国各地互不相识的人们暗中说好了一样,要让我们将已经错失的14个生日都在那天补回来,将过去没吃上的14个蛋糕都在18岁这天一齐吃掉,多么奇妙。

那天也是孙卓第一次与公众打招呼,面对十多万人的直播,他戴着口罩,笑眯眯地招手,有些腼腆,很讨人爱。

“大家好,我是孙卓。”

这就像一种公开的宣布。今后再无国滨,只有孙卓。从头到尾,他没有表现出对自己身份的不认同,与我们的相处也很融洽。除了吃不惯南方菜以外,还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好在后来他又告诉我,学校食堂的饭菜非常好吃,让我放心了不少。

没过多久,孙悦从新加坡回国,终于完成了21天的隔离,可以回家了。人们都说这个家庭没有因为孩子“被拐”而四分五裂,经济条件还能支撑,女儿也培养得不错。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又忽然想起当年在山东卫视录制《打开你的心结》的节目时,这个家曾是多么岌岌可危。希望我们的这份圆满能给依然在路上的寻子家长们带来力量——在黎明的曙光到来之前,我们不能允许自己将家变成一座废墟。

那天,孙悦一进门,孙辉就高兴得手舞足蹈,跳到孙卓的房间门口敲门,快乐地大喊道:“哥哥——!姐姐回来了!”

孙卓从房间里出来,还戴着口罩,很是害羞,可那双眯成了两弯月牙的眼睛出卖了他的笑容。孙悦抱住他不放。孙辉见状也要加入,一手揽住一个,把哥哥和姐姐都搂进自己稚嫩的臂弯里。

那是他们三个此生第一次相聚。

……

那年春节,我们回到湖北老家过年,一家五口刚好坐满一辆车。过去我厌烦聚会,人多了总怕有人问我“孩子找到了没有”。我厌烦鞭炮声,总觉得像是在嘲笑我的不如意。我厌烦代表团圆的年夜饭,也厌烦桌上那道象征“和和美美”的莲藕汤。

但是这一次回老家,我在路上就盘算着,我要找一张能坐下几十个人的大圆桌,把大哥、二哥、姐姐,还有他们的儿女、儿女的儿女都喊到父母这里一起吃年夜饭。

春节期间,高速公路堵车严重,我们到家时已经是半夜2点了。深冬的湖北,寒气入骨,孩子们都直打哆嗦。到了家门口,我发现竟有十多家媒体的记者们还在等待,网上也有成千上万的热心人在陪伴我们回家,不愿入睡。到了除夕夜,更是热闹非凡。许多记者自己顾不上回家,就在我们家拍摄吃年夜饭的场景。我想人就是这样古怪的生物,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总是要历经一些坎坷,才能在幸福当中找到平衡。如果咀嚼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能给人们带来面对苦难的勇气,那就再好不过了。

那顿年夜饭,我们吃了满满一大碗莲藕汤。那些洪湖莲藕是母亲和四英教孩子们亲手处理的。他们先将莲藕放在热水中浸泡,用钢丝球慢慢刷净淤泥,再切成段。孙悦和孙卓做起家务来都慢慢吞吞,不太熟悉,倒是小孙辉将袖子一撸,刷得像模像样。

孙辉对什么都感兴趣,看到什么都愿意尝试。他当时在学吉他,也很乐意展示自己的小才艺,我们于是允许他在镜头之外为大家弹吉他、唱歌。

除夕夜,无数人正与家人相聚,也在网络上守着我们的团圆。不到10岁的孙辉开了一场线上的万人“演唱会”。他的嗓音稚嫩却低哑,咬字还有些模糊。

他唱了一首自己也不太明白的歌,听的人却任凭思绪走了很远。

徘徊着的,在路上的

你要走吗,via via

易碎的,骄傲着

那也曾是我的模样……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平凡之路》作词:朴树/韩寒,作曲:朴树

母亲呆愣着坐在沙发上,痴痴听得出神,双眼湿润了。四英倒是在笑,一晃神,她多像18岁时的样子,脸颊上堆满了不识愁滋味的欢乐。孙悦和孙卓两个人正将脑袋凑在一起讲小话。歌声未尽,外面又响起断断续续的炮仗声,伴随着寒冷夜晚呼啸的风声,时不时有鸡鸣与狗吠,还有隔壁人家觥筹交错的庆贺声。

接近零点,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窗外有烟花“咻咻”地升起,又好像是燃烧过的星星如雨落下。我却恍然听到远方无名的哭声,来自看不见的四面八方。

从曾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找儿子的辛苦无奈,到现在每日分享着一家人幸福的相处细节,孙海洋与妻子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起来。

……

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后的孙卓,也在逐渐适应如今的生活。大女儿孙悦带着孙卓与孙辉(孙海洋的小儿子)外出游玩,孙卓在抖音平台晒出当天自己的蹦极视频,配文为“人生在于永不停息地向前,背负悲凉,仍有勇气迎接朝阳。”……也有网友在评论区开解孙卓,“这一跳,所有的不快乐都烟消云散,以后的日子都是崭新的。”

孙海洋用14年时间寻回孙卓的故事引发了较大的社会效应,孙海洋表示会继续帮未找到孩子的父母。此前,孙海洋夫妇与孙卓相认时,孙海洋的大女儿孙悦由于身在新加坡未能去往现场,她用“癌症”来形容这些年家庭的痛苦。于孙悦而言,弟弟能找回,是她二十三年来最光明的一件事。“公众的参与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强大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不仅给我们家也给许许多多被拐儿童家庭力量。”视频里,孙悦向曾参与过、帮助过寻找被拐儿童的公众表达了感谢,也希望孙卓回家的案例能够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国家对于拐卖问题的投入力度。

——《山东商报》,2022年1月31日

记者 郑芷南 金立红

上一章:19 下一章:21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