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如梦初醒
1. 金军绕不开的肉中钉

靖康之败  作者:赵大胖

满意的斡离不

在这段时间里,金国的两路统帅,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情。

斡离不收到赎金之后,几乎是以急行军的速度北归,于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十五日回到了燕山。对于他来说,此行的战略目的已经完全达到,出发之前他想的就是狠狠地敲诈北宋朝廷一笔钱财,至于中山府和河间府的土地,尽管这次北宋的使者拿着宋钦宗的诏书去交割都没成功,但是斡离不似乎并不怎么在意。回到燕山之后,他也并没有谋划占领中山府和河间府的军事行动,而是非常急迫地开始处理北宋投降过来的汉官。

北宋的燕山知府蔡靖并没有跟随金军南下,斡离不带着肃王赵枢和张邦昌刚一回来,就让人通知蔡靖以下的所有北宋任命的燕山官员到昊天寺(遗址在今北京市西便门内大街)开会,然后拿出宋钦宗乞和的国书,命人读给他们听。

蔡靖等人听完之后百感交集,座中还有哭泣者。斡离不已经觉察到这帮人思念故国,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此行的情况之后,故意试探他们说,等两国的边事议定之后,就让他们跟肃王一起回归北宋。听完斡离不的话之后,北宋官员都沉默不语,斡离不就让蔡靖表态,蔡靖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回去。斡离不顿时勃然大怒,面红耳赤地对他发出了死亡威胁,“棍子敲杀了算了”,说完拂袖而去。

第二天,金军来人将蔡靖一家迁去此前耶律淳的皇城,与其他汉官不通音信。所有的北宋官员都以为蔡靖真的要被处死了,他的妻兄许采也在燕山城中,心中忐忑不已,于是找到斡离不最信任的汉官、知枢密院事刘彦宗求情,希望刘彦宗帮忙周旋周旋。

刘彦宗去见了斡离不之后,派人专门给许采传话,让他不用担心。果然两天之后,蔡靖全家被放了回来。又过了几天,斡离不将所有的汉官集中到姚村淀,用敬酒三杯的方式当众安慰了蔡靖,表示蔡靖是忠臣,将来和议完成以后就可以跟肃王一起回开封。[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五收录的许采《陷燕记》。]

从这件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也许是因为斡离不身边的汉臣比较多,他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希望将自己欣赏的汉官留在身边,对不愿意归顺他的汉官也没什么太大的敌意,反而还有些敬佩;第二,因为对南侵的战果非常满意,到这个时候为止,斡离不都没有起过再度南侵的念头,思考的问题都是等收到三镇以后就归还俘虏的文官,金宋之间的问题就算告一段落了。

但是,他对于汉军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汉军中最能打的郭药师的常胜军。

在斡离不南侵的过程中,郭药师可谓出力颇多。在燕山投降以后,郭药师给斡离不出了很多主意,包括提供宋军在河北军事部署的情报、中途力劝斡离不南下进逼黄河、选择马匹和粮草丰富的牟驼冈下寨等,每一个主意都相当不错。而且郭药师自己在作战过程中相当勇猛,率领两千名骑兵担任斡离不的先锋,连黄河防线都是郭药师突破的。

然而,斡离不对待郭药师相当防备。从燕山出发南侵的时候,斡离不本来不想让郭药师当先锋,只给他派遣了一千名骑兵当向导。郭药师以“军队太少不安全”为由拒绝南下,斡离不这才又给了一千名骑兵,让他当了先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十四。]。按理说,斡离不满载而归之后应该更加信任郭药师才对,但是大军刚刚走到涿州、易州一带时,他就下令将跟随南征的三千名常胜军全部缴械。回到燕山以后,他又对留守的常胜军如法炮制,彻底解除了常胜军的战斗力。

到了四月十八日,斡离不命人在燕山府张榜,要所有的常胜军从四月二十日起,出发回自己的老家铁州(今吉林敦化一带)。常胜军好不容易来到了燕山这样的大城市,现在要他们回到白山黑水的寒冷之地,他们自然不愿意。于是军队中的几十个千夫长、百夫长便集体去斡离不那里请愿。斡离不问他们:“辽国的天祚皇帝对你们如何?”大家回答:“非常好。”斡离不又问:“宋国的赵皇对你们呢?”大家回答:“更好。”斡离不说:“天祚对你们好,你们反天祚;赵皇对你们好,你们反赵皇。我现在没有那么多钱给你们,你们必定要造反,我留你们有什么用呢?”大家无言以对。

四月二十日,手无寸铁的八千名常胜军出发以后,在路上被四五千女真骑兵包围,以搜检武器为名押送到松亭关(今河北喜峰口),无论老幼全部被杀。至此,当初投降金国的常胜军全军覆没。

至于郭药师,虽然留了一条命,但是从此以后再也没能带过兵。失去兵权以后,郭药师被赐姓完颜,任燕京留守,但是并没有实权。后来又调任平州知府,随后所有的家财被粘罕没收,余生都在金国的软禁中度过。[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六。]

斡离不的这一操作,有非常明显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意味在里面。经过开封城下的对峙,以及渡过黄河前后宋军的追击之后,斡离不极有可能认为在短期内不可能再重复一次奇袭,收获辉煌战果了。数量庞大的宋军上过一次当之后已经知道该在哪些地方加强防守,理顺了朝政的宋钦宗已经知道该用哪些大臣来御敌,成功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所以,先解决掉朝三暮四的常胜军这个心腹大患,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失落的粘罕

相较于志得意满的斡离不来说,粘罕心中非常失落。他作为“国相系”的领头人,这些年来跟“太子系”一直都在暗中较劲。

女真此前的一把手传递顺序,跟北宋初期的“金匮之盟”非常相似,都是兄长死后传给弟弟,最小的弟弟死后再传给长兄的儿子,这样就能确保坐在指挥席上的人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成年人,好带着他们去打仗。阿骨打建国之后,他们的皇位传递方式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阿骨打任命弟弟吴乞买为皇位继承人,吴乞买又任命弟弟斜也为皇位继承人。

这样的传位方式,让阿骨打的儿子,也就是他们称呼的“太子”们的地位非常微妙。他们在法理上有很大的概率当皇帝,但肯定是很多年后的事情,而这段时间里一切都存在变数。

阿骨打当皇帝的时候,他的儿子们也许还有骄傲的资本,现在阿骨打驾崩,吴乞买即位,在粘罕的心里,他和斡离不等人的地位已经扯平了。大家都是景祖乌古乃的子孙,谁又能比谁高呢?再说,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名震军中[《金史·完颜宗翰传》:“年十七,军中服其勇。”],阿骨打起兵反辽的时候,还征求了他的意见,那时候斡离不只是一个跟在阿骨打身后打仗的无名小辈,拿什么跟他比?

出发南征之前,粘罕的职务也比斡离不要高——他是左副元帅,而斡离不只是南京路都统。粘罕本想这次南征能够立一个头功,大大地压过斡离不一头,谁知道他运气不好,碰上了太原这么一个硬茬。现在斡离不名利双收,他还在跟太原苦苦纠缠,实在是太憋屈了。

虽然一直打不下来,但粘罕还是没有放弃通过外交途径占领太原的幻想。

三月十七日,粘罕从太原离开的当天,他派了一个叫赵轮的手下给宋钦宗送去一封国书:“我在南下进攻泽州的时候,遇上了你们派出来的使者路允迪,为了表示对你的尊重,我当即决定撤军,只不过因为道路狭窄,行军缓慢,所以晚出发了两天,并没有任何不遵守协议的意思;按照两国的协定,现在太原应该是我方领土,我现在一直不退军,完全是因为张孝纯拒绝执行你的命令,错在你方;我确实在太原府周边囤积了不少粮草,但目的是供我驻扎在这里的部队日常使用,并不是要继续南下进攻,请勿生疑。”[佚名《大金吊伐录校补》七十五《与南宋书》。]

粘罕的这封信看上去措辞温和,但是包含着两层他没有明说的意思:告状与威胁。告状,是告诉宋钦宗,张孝纯不听命令,这件事赶紧想办法解决;威胁,是告诉宋钦宗,他已经准备好了长期围城的物资,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

宋钦宗收到这封国书的时候,正忙于处理宋徽宗回銮的事情,再加上姚古刚刚收复了隆德府,心里难免有点“粘罕不过如此”的想法,所以完全没有把粘罕放在眼里,没有作任何的表态,甚至都没有给他回信。为了鼓励坚守的三镇,他还给中山路安抚使詹度、河东安抚使张孝纯、高阳关路安抚使陈遘三人加了一个资政殿学士的官衔,明显有跟粘罕针锋相对的意思。

粘罕收到隆德府被攻陷的消息之后,发现宋钦宗不但没有督促张孝纯交割的意思,反而开始发起反攻,便在四月初又给北宋朝廷发了一封牒文。鉴于这封牒文是发给宰相府和枢密院的,所以措辞就严厉和直白了许多:“我们在太原城外规规矩矩地等你们交割,想不到你们竟然派兵攻打隆德府,抓走了我们的知府和通判,随后又强占了威胜军,进逼南关,放箭射我巡逻游骑,无礼挑衅,这已经属于背盟了。虽然我方最近偶尔与太原周边百姓发生冲突,但根本原因是太原不奉诏,以至于我大军只能在城外等待。按照规矩,既然是你方过错,那就该由你方为我大军提供粮草,但是你方拒绝提供,我方只能自行解决。遇到一些不服从你方朝廷命令的刁民抗拒,所以才导致军兵纷争。我大军听说你方派兵进逼,为了确保安全才派出游骑打探军情,不得已引起了一些居民的惊慌骚乱,也是事出有因。而这一切的根本,还是因为你方背盟。现在我郑重通知你方,尽早回信把这一切问题解释清楚。”[佚名《大金吊伐录校补》七十六《元帅府再与宋三省枢密院牒》。]

很快,宋钦宗就回信了,但是内容极其简短和敷衍,粘罕关心的所有问题,他一个都没回答。全文如下:“四月初七,大宋皇帝致书于大金国相元帅:重寻盟好,当修往问之仪;申遣使华,来示交欢之意。允怀信义,良用叹嘉。方此清和,勉绥福祉。”[佚名《大金吊伐录校补》七十七《宋主回书》。]这封信简单至此,别说粘罕了,谁看到都得生气。

更让粘罕生气的是,北宋竟然在通过他派去开封索要犒师费的使者赵轮策反辽国投降金国的大将耶律余睹。

赵轮等人被软禁在开封一个多月之后,开始担心北宋要杀他们泄愤,正巧这时金国朝廷派来催促交割三镇的使者萧仲恭也在开封,两人商量之后制订了一个逃跑计划。

赵轮先是找到北宋的接待人员透露了一个信息,说金国有一个叫耶律余睹的将军,是从辽国投降过去的,手下有不少契丹精兵,但是在金国过得很不如意,一直都想回归辽国。可惜天祚皇帝被俘,他无法回归故主了,于是想归顺大宋。现在来开封的萧仲恭也是以前辽国的旧臣,跟耶律余睹是同盟,他们可以捉拿粘罕和斡离不作为投名状。

接待人员不敢隐瞒这个天大的消息,于是赶紧汇报给了宰相徐处仁和吴敏。两位宰相又派人去试探了一下萧仲恭,萧仲恭也表示这是真的。听到可以“捉拿粘罕和斡离不”的蓝图,宋钦宗心动了,学着他爹当年的操作,亲自用黄绢写了一封策反信,藏在赵轮的衣领里,请他带回去交给耶律余睹。

在信中,宋钦宗先是深情回顾了宋辽两国自从澶渊之盟以来的百年友谊,然后把联金灭辽的责任全部推给了童贯等奸臣,表示太上皇已经用内禅的方式表达了痛惜和抱歉。他登基以后,准备重拾宋辽和好的策略,已经将当初挑拨两国关系的大臣全部贬黜。现在他听萧仲恭和赵轮说耶律余睹有复国之意,正巧大宋同样不堪金国之扰,所以愿助耶律余睹一臂之力,共同对抗金国。除了这封言之凿凿的绢书,他还让萧仲恭和赵轮去当面转达一些不太敢写下来的话,表明他想要帮助大辽复国的决心。[以上史料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八收录的《宣和录》《靖康要盟录》《靖康遗录》,以及《大金吊伐录校补》。《靖康遗录》中记载为“萧庆”,但是根据宋钦宗策反信中的字句“而使人萧仲恭、赵轮之来,能道辽国与燕云之遗民不忘耶律氏之德,冀假中国诏令拥立耆哲”,应为萧仲恭。]

宋钦宗满怀希望地将萧仲恭和赵轮送过了黄河,谁知道他们一过黄河便兵分两路,萧仲恭把这封信直接送给了斡离不,赵轮则直奔大同而去,将情况汇报给了粘罕。

盛怒的粘罕开始等待气候转凉,到时候他要重整旗鼓,拿下太原这个绕不开的肉中刺,然后杀到开封城下狠狠要一笔犒师费。斡离不能做到的,他怎么可能做不到?

上一章:4 下一章:2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