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
在纠葛和偶然的尽头刻画地震与战争

吉卜力的天才们  作者:铃木敏夫

我们按照宫崎骏制订的三年计划,制作了《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和《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同时培养出了一批年轻动画师。终于到了宫先生亲自上阵制作长篇作品的时候了。可是做什么成了问题。其实宫先生原本想做的是《波妞》的续集而非《起风了》。

就在《波妞》上映后不久,宫先生盼来了第一个孙子,也许他想做一部孙子爱看的作品吧。然而吉卜力向来有“不拍续集”的方针,所以我总觉得不太合适。另外,我对《波妞》的续集能否拍成小朋友爱看的作品也持保留态度。因为《波妞》中的某些部分并不是为小朋友服务的。上映期间,我去了解过电影院里的情况,据说演到波妞乘着海浪登场的那场戏时,不少小朋友都被吓哭了。毕竟那场戏带有某种疯狂的特质。大人看着津津有味,小朋友却会感到害怕。

《龙猫》也是如此,观影期间也有小朋友看哭了。他们害怕的是龙猫本身。大约到了四五岁就能克服这种恐惧心理了。年纪更大一些的孩子则会迷上龙猫,一头栽进电影中的世界。

我认为这绝非巧合。当然,面向小朋友的电影最好能让人感觉被善良温暖的柔情所包裹着。然而世界上的确存在着可怕的东西,这些东西也必须被认真描写出来——宫先生正是怀着这样的意图创作的。《龙猫》这部作品的神髓便是在呈现温暖的同时也表现出恐惧。

宫先生起初对龙猫有过这样的设想: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龙猫族。在与人类的战争中,它们几乎被赶尽杀绝。不过幸存的龙猫现身于各种各样的时代。在中世纪,它们是人们口中的“鬼怪”。在江户时代,它们又成了“幽灵”。现在则是“龙猫”……

这就是龙猫背负着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可爱的生物,也兼具骇人的元素。小朋友们会本能地感受到这一点。

我和宫崎骏打了四十年的交道,深感他最大的特征就是童心未泯。他总能像孩童一样自由自在地发挥想象力,且想象出来的东西不总是光明的,也带有阴暗的一面。这也是他的魅力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如果一定要拍续集的话,那也应该拍《龙猫》而不是《波妞》。我们确实考虑过要不要做续集,讲述台风呼啸的一个夜晚发生在皋月和小梅家的故事。真拍出来应该会很有意思,可惜最关键的龙猫不会登场,只能作罢。不过在那之后,我们决定为美术馆做一部短片《小梅和小猫巴士》。

完全没想过要改编成电影

鉴于上述情况,我对续集并不是很积极,反过来提议宫先生接手《起风了》这个项目。原作是宫先生在模型杂志上连载的漫画,讲的是零式战斗机的设计者堀越二郎的故事。宫先生一直在制作电影之余绘制这种飞机、坦克的漫画。不过他只把漫画当成兴趣爱好,算是一种消遣,完全没想过要把这些漫画改编成电影。

我就看准了这一点。宫先生总是一有空就画些战斗机、坦克什么的,工作室的书架上摆满了关于战争的书籍资料,对兵器的了解甚至媲美业界专家。可他在思想上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和平主义者,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参加示威游行,高呼“反对战争”。这真是太自相矛盾了。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这是宫先生特有的问题吗?说不定,战后的日本人都有同样的矛盾……

我比宫先生小八岁,生于战后,但我也经常画些战斗机,小时候看的儿童杂志上全是太平洋战争的虚构战记小说。战后民主化不断加深,很多人高举反战的旗帜,可与此同时社会上对战争的兴趣依然根深蒂固。

如果我们能拍出一部电影,以某种方式解开这种关于战争的矛盾情结,那这部电影不就有了问世的意义吗?我如此阐述自己的观点,提议宫先生改编《起风了》。

宫先生是个果断的人,说得极端一点儿,之前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三秒以内拍板的。谁知这一次,他竟迟迟没有得出结论。我第一次向他提出改编还是在夏天,结果他纠结到年底才下定决心要做。

画不画重庆大轰炸?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人,他一心想要设计出美丽的飞机。可惜他身处大正到昭和的动荡时代,经济衰退、贫穷、疾病、大地震还不止,战争的脚步声也在悄然逼近。在这样一个时代从事设计飞机的工作,就必然要去研发军用飞机。飞机是“美好的梦”,却也能变成杀戮的工具。他的内心应该是很矛盾的。年轻人如何在冲突与矛盾中生存?作品的主题应该朝这一点靠拢。

吉卜力的天才们

具体来说,我们不仅要描写二郎研发战斗机的过程,也必须呈现出他研发的战斗机在战场上做了什么。二郎设计的零式战斗机执行的第一批任务之一,就是对中国重庆实施轰炸。继纳粹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之后,重庆大轰炸也拉开了无差别轰炸的序幕。自那时起,世界各地都有城市遭到狂轰滥炸,直到今天仍有平民因空袭丧生。重庆大轰炸和零式战斗机正是一切的开端。也许还从未有电影细致刻画过这场大轰炸,因此将其呈现出来是有意义的,宫先生自己也说应该加入这段剧情。

然而,当分镜画到这场戏的时候,宫先生陷入了痛苦的心理斗争。如果真把这场戏画出来了,观众会做何感想?人们因为轰炸惨死,这时无论二郎说什么,都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

另一方面,我也很担心中国的反应,于是去征求了氏家齐一郎的意见。他是制作委员会的成员,时任日本电视台会长,如今已不在人世了。我直截了当地问道:“您觉得呢?”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说:“阿敏,应该做啊!”就是这句话让我下定了决心。我把氏家先生的意见也转达给了宫先生。

“过来吧”变成了“活下去”

然而,这并不是唯一困扰宫先生的问题。身为画师与技术人员,还有一件事也令他发愁。他画了许多幅零战编队飞向战场的画,可怎么画都觉得不对劲。他甚至叫来一位动画师,请他试着做画面设计,可效果还是不理想。苦苦挣扎之后,宫先生决定还是删去轰炸的场景。

当技术人员意识到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的恐怖之处时,他们会做何感想?从某种意义上讲,二郎做的事情和发明核武器的物理学家一样,不是吗?科技的功过是一个艰涩的主题。即便如此,我还是对宫先生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用某种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宫先生也的确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想要攀上这座高峰。

《起风了》本身就是一部结构奇特的电影。由真实存在的人物“堀越二郎”的半生经历,以及堀辰雄的爱情小说《起风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交织而成。此外,宫先生起初有意描写二郎与本庄的友情故事,这一元素在电影的前半部分也体现得较为明显。但途中这条故事线就渐渐淡出了,后半段的基调也发生了巨变。菜穗子的病与爱情故事成了故事的核心。

电影最后一幕,二郎伫立在破损到不成原样的零式战斗机的残骸前——这就是宫先生艰难探索出来的答案。

在分镜中,菜穗子在那里对二郎说:“亲爱的,过来吧!”然后引着他走向那个世界。这样的结局太令人难受了。我找宫先生商量了一下,最后他将“亲爱的,快过来”改成了“亲爱的,活下去”。只加了一个“い”字,意思就和原来完全相反[在日语中,“快过来”写作“きて”,“活下去”写作“いきて”。]。这么修改真是太绝妙了,我不由佩服得五体投地。

松任谷由实的《飞机云》

宫先生以往的作品都有精彩的主题曲作为点缀。这一次,他在制作初期却明确表示不要主题曲。考虑到这部电影的性质,还是减少一些娱乐元素为好,我也十分理解他的用意。

转机出现在二〇一二年年底。就在电影的制作临近尾声的时候,我们策划了一场公开脱口秀,由我和松任谷由实对谈。纪念松任出道四十周年的精选专辑和《魔女宅急便》的蓝光光碟刚好同时上市了。

收到样品CD后,我就在开车上班的路上听了听,最后一首曲子是《飞机云》。我好久未听到这首歌,一下子就被歌词震惊到了。向往天空的“她”年纪轻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化作飞机云穿越天空——天啊!这不就是菜穗子吗?

我越听越觉得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主题曲了。在脱口秀的前一天,我决定让宫先生也听一听。

“宫先生,你来听听这首曲子。”我用iPad播放了《飞机云》。

宫先生也大吃一惊,说道:“咦?这不是现成的主题曲吗?”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脱口秀会场,想找个机会和松任聊一聊这件事。谁知准备工作一直持续到正式录制前,实在抽不开身和她单独交流。我心想,这下没办法了,干脆就在脱口秀上说吧。“我们正在拍一部电影,不知道能不能用《飞机云》做主题曲啊?”我在对谈时如此问道。松任一听便说:“我都起鸡皮疙瘩啦,真是太荣幸了。”于是就这样说定了。

脱口秀后第二天,宫先生和邻居们一起去家附近的森林里捡垃圾。当时有人跟他说:“听说你们要用松任的曲子啦?”弄得宫先生一头雾水。原来吉卜力公开邀请松任演唱主题曲的消息已经通过报刊和网络传开了。所以宫先生一来工作室就问我:“铃木,你跟她说了啊?”

回过头来想想,《用口红写的留言》和《若被温柔包围》被选为《魔女宅急便》主题曲,也是因为我碰巧在开会前一天去了松任的演唱会。制作电影的过程中,这样的巧合常常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让庵野秀明为主角配音

让庵野秀明为二郎配音也是因缘际会的产物。宫先生对这个角色的要求是“口齿清晰、声音漂亮、语速要快”。录音指导根据他的要求找来各路演员试音,但迟迟没有找到让宫先生满意的声音。人选迟迟未定,眼看着再不敲定就来不及上映了。

在讨论配音人选的会议上,宫先生越说越烦躁。就在这时,宛若神助一般。我突然喃喃自语道:“庵野……”

其实就在前一天晚上,多玩国的川上量生联系我说:“有时间见一面吗?庵野先生也一起。”他们在十二点多来找我商量事情。当然,我当时根本没想过要找庵野配音,但他的声音大概留在了我的潜意识里吧。回过神来才发现,我已经说出了他的名字。

宫先生起初还以为我在开玩笑,说:“哦,庵野吗?”但片刻后突然脸色一正:“庵野的声音?或许是个好主意!”于是我们立刻联系庵野,让他来试音。

“你们饿不饿?这个拿去吃吧。我刚在那家店买的西伯利亚蛋糕。”我们让庵野念了一句台词,一条就过了。宫先生欣喜若狂,庵野微微苦笑道:“阿宫都开口了,我怎么好意思拒绝啊。”

庵野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平时习惯了说话不张嘴,所以你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可在媒体采访之类的正式场合,他的吐字却很清晰。也就是说,他有两套说话方式。配音的时候,他发音清晰,表现得非常好。

为菜穗子配音的是泷本美织,声音也很不错。她原本是《辉夜姬物语》女主配音候选人之一,试音时表现得十分出色。高畑很中意她,但思来想去觉得她更适合菜穗子这个角色,便把她推荐过来了。她是个神奇的姑娘,平时说话以及给《辉夜姬》试音的时候用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声音。可当她对照着电影中菜穗子的镜头说话时便会彻底进入角色,变成不一样的声音。泷本真的是一位天生的演员。

其实高畑和宫先生选择女主角也是很有来由的。

制作《红发少女安妮》的时候,最终候选人之一是岛本须美。宫先生最中意她,但高畑最后选了山田荣子。大概他更注重现实感而不是声音的通透感。不久后,宫先生制作了《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请岛本给克蕾莉丝一角配音。那时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泷本美织身上。

说来也巧,制作期间发生的地震让我记忆犹新。宫先生刚在分镜里画了关东大地震,第二天就发生了“3·11”大地震。工作室的所有人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有人表示“我画不了这场戏”。宫先生起初也非常苦恼。这次的大地震确实是一场悲剧,很多人为此备受煎熬。但关东大地震是无法改写的历史事实。这场戏对整部作品而言必不可少,我是不想主动删减的。过了一阵子,宫先生总算下定决心,按照原计划将地震画出来。

顺带一提,电影中出现的关东大地震的地动声、零式战斗机的螺旋桨声、机车的蒸汽声等音效都是用人声加工而成的。这个创意来源于为吉卜力美术馆制作的电影短片《寻找家园》。短片中的所有音效素材都出自森田一义和矢野显子,最后做出来的效果特别有意思。先用短片做实验,再用于长篇作品——通过这一点也能看出,宫先生既有实验精神,又非常谨慎。在制作《波妞》之前,他也在短片《水蜘蛛纹纹》中尝试了水中世界的画法。

宣布退休,随即撤回

在《起风了》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时,高畑制作了八年之久的《辉夜姬物语》也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负责《辉夜姬》的制片人西村义明联系我之后,我立刻拜访了高畑。

《萤火虫之墓》和《龙猫》的同日上映已经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宫崎骏与高畑勋既是亦师亦友的对手,又是日本动画界久负盛名的领军人物。要是这回两位大师的作品又能在同一天登陆大银幕,说不定就是最后一次同台竞演……若能实现,必将受到各路媒体的关注。

听我讲完同日上映的计划,高畑问道:“你打算这么炒作吗?”我坦然回答:“是的。”毕竟是投入了大量时间与预算的大作,我当然希望有更多的观众前来观看。但高畑不想借助这样的噱头。后来,由于《辉夜姬》的制作进度滞后,我也不得不断了同日上映的念想。

《起风了》的票房收入为一百二十亿日元,荣登二〇一三年票房榜首。单看影院上映的收支情况,这部电影却没有盈利。高畑和宫先生一旦认真拍起电影,制作成本就会如此惊人。

电影完工后,宫先生立刻表示:“我要宣布退休。”他召集员工,当众说了一句话:“我做不下去了。”他没有多说,大家也没有多问。从《风之谷》到《起风了》,二十九年过去了,宫先生也竭尽全力了。我也不想强加挽留。

不过,我反对他立刻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退休。如果在电影上映前发布这个消息,“宫崎骏退休”就会沦为宣传点,我认为那样不太好,所以劝阻了心急的宫先生,让他等到九月,到时候电影的放映也告一段落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先生退休的决意逐渐减弱了。到了新闻发布会的前一天,竟变成了“不再制作长篇电影”,换句话说,短篇电影还是做的。

现在回想起来,只怪我当时判断失误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还是没能认清宫先生这个人。他嘴上说要退休,内心深处却不是这么想。我本该察觉出异样,只怪当时乱了阵脚。我也有很多退休以后想做的事情,所以有些在意了吧。我气自己不中用,明明说过“电影导演没有退休的概念”,却一不小心上了宫先生的当。

另一方面,高畑好像早就预料到了事态的发展。《辉夜姬》上映后,《文艺春秋》杂志邀请我们做了一场三人会谈。当时高畑问道:“宫先生,你真要退休吗?”结果宫先生说:“不,那是铃木的阴谋……”也许那时他已经暗暗打算撤回退休宣言了。

下一部作品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后来,宫先生在为美术馆制作短片《毛毛虫波罗》时,又渐渐燃起制作长篇电影的热情。在跟拍制作过程的NHK纪实节目中,他表示要复出,想必很多人都看到了。他自己还在和半藤一利的对谈中说漏了嘴,透露了新作的标题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宫先生敬爱的作家堀田善卫在最后一部全集的后记中写了这么一句话:日本社会仿佛画出了一条抛物线,走向了大众消费社会。人类从创造者变成了消费者,连文学也遭到了娱乐化和信息化,成了消费的对象。

人们再一次将视线投向吉野源三郎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恐怕也是出于对这种现代社会的反抗吧。电影的内容和吉野的书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得知宫先生以此为片名时,我深感佩服。有些业界同仁看到片名后说“太老土了”。我却觉得“宫先生宝刀未老啊”。在这个被闭塞感笼罩、充斥着无处容身的氛围的社会中,这一主题绝对能勾起大众的兴趣。

我暂且不能透露过多的细节,但是光看分镜的话,不得不说宫崎骏到底是宫崎骏,就像一个永远都不会长大的少年。看到宫先生在作画间精力充沛地工作,我不由得感慨,他肯定不甘心用《起风了》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为自己的电影生涯画上句点吧。宫崎骏的神髓终究还是奇幻啊。

立志创作文学或电影的人往往会在年轻时挑战大的主题,然后一边创作一边苦苦挣扎。有时他们会无法消化好这个主题,比如《幽灵公主》就是如此。由于主题太过宏大,它的完成度也许并不算高,但能够投射出创作者拼命挣扎的模样,让观众产生共鸣,《起风了》也表现出了这样的一面。而此时此刻,宫崎骏也正在为下一部电影挣扎、煎熬着。

看到创作者饱受折磨,制片人心中反而会充满期待。多亏了宫先生,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创作果然很有趣啊!

上一章:虞美人... 下一章:记忆中...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