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

康复的家庭  作者:大江健三郎

1

前些日子,在我故乡的山村——行政合并后成为町[日本行政区划,相当于中国的村镇。]的一部分,我和年轻人一起举办了一次音乐会。起因是这样的,我故乡的一些人为了保护这个森林覆盖的峡谷村庄的自然环境,决心一辈子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他们为此举办了这次活动。为了配合他们的活动,能够在东京作准备的部分,我是和他们一起做的……

今年邀请了我的友人钢琴家外山准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到我的故乡去。他们都是活跃在我国古典音乐界或音乐教育界的有实力的演奏家。尽管是樱花刚刚绽放的时节,却因为下大雨,飞机无法在四国机场降落,结果返回了大阪。由于主要的演奏家刚巧都乘坐这趟航班,使得出发当日,村里的年轻人为他们揪了一把心。

演出会场座无虚席,观众不止来自邻村,还有一些是远道而来的,他们等待着乘坐新干线穿越濑户大桥到森林里来的演奏家们。因此,我把自己的讲话稍稍拉长了一些,提前到达的外山先生也表演了长时间的钢琴独奏。终于等人马到齐之后,才开始演奏钢琴三重奏、长笛独奏等节目。从开场到演出结束,整整用了六个小时,但是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坚持到了最后。

千里迢迢赶来的演奏家们,连演出服装都没来得及换就上台演出。到了台上,这些演奏家的表情和姿态,随着演奏的进行逐渐起了变化。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的演奏家个个都显得派头十足,钢琴家就更不用说了。此时此刻,我深深感到,人们原来就是这样创造音乐的,就是这样通过音乐而生存的啊!而且,这是在场的五百多名观众(大大超过我们村子的人数)共同分享到的情感。后来,观众纷纷寄来的明信片中所表达的感想也证实了我的这一感受。

对个人来说,特别让我高兴的是,这场乡村音乐演奏了不少我的长子光创作的作品。有钢琴独奏、长笛独奏,还有根据他的钢琴曲改编的四重奏曲目。对于坐在我身边的光来说,这次演奏会将会成为他人生中一个辉煌的回忆。最近一段时间,每次去福利院接他回家,我总感觉他有些忧郁沉闷,也许是年龄增长的关系吧。而现在,他是多么活泼开朗、兴奋愉快啊!偶尔NHK地方节目里播出光作为作曲者接受观众献花的简短镜头时,光的脸上就会露出他特有的幸福表情。

2

今年还出版了光的《作品集Ⅱ长笛·钢琴曲》。我写了下面这篇题为《作曲的习惯》的后记。


光去福利院工作,往返要乘坐公共汽车或电车,有时和接送他的家人一起去商店购物,有时和妹妹一起去快餐店,也有时专注于解答电视智力测验节目中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则是听FM、CD或者以前收藏的古典音乐唱片。

不过,他生活的中心还是作曲和与此有关联的田村久美子先生教的音乐课。可以说,光是以作曲为其生活的顶点的,而听音乐则构成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他的生活状态,使我联想到长期在美国大学执教的法国哲学家雅克·马利坦[雅克·马利坦(1882—1973),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新托马斯主义”的代表人物。著有《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诗的境界及其他》《艺术家的责任》等。]对“习惯”一词的定义。马利坦的原意是指艺术的习惯,但是我想应该也可以从更大的范围理解其含义。

人花费大量时间,通过自身的经验,创造出其职业最根本的东西,其本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也能从中体现出来。科学家在其研究工作中体现出难以与其人格相分离的东西,工匠也是如此。马利坦将这种东西称为“人在生存中形成的习惯”。

我想,对于光来说,作曲正是他生存中所需要的习惯。我这样评论只有小孩子智商的弱智儿子,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是我感觉,他的作曲行为以及作品都表现出了他自己的人格。

如果光不会作曲,我和家人恐怕对他埋藏于内心最深处的纤细感情一无所知。正是这些音乐家给予他表达情感的工具,教他学会用和弦和旋律作曲,鼓励他去表达,并将他表达出来的东西用钢琴或者长笛等乐器变成听得见的声音,使光与他人联结在一起。我每时每刻都在加深着对他们的谢忱,是他们通过这个演奏过程,将光内心深处的——我甚至想说灵魂深处的东西,呼唤到了我们共同的世界里来。也就是说,我得到了他们的生存习惯赋予的恩惠。

我下面要说的“生存习惯”是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美国南方文学先驱作家。曾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采用雅克·马利坦的“习惯”这个用语,并加入了自己的人生与艺术的习惯,重新赋予其深刻的含义而创造出来的。她认真阅读马利坦的著作,还和当时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马利坦通过信。她以写小说为生,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总之她逐渐形成了小说家的习惯。她用这样一种自己尚不完全明了的方法成功创作了一部并非世俗意义上的、而是作为艺术品成功的作品。她以这样的体验,说明成功的取得受益于习惯。

考虑到在医学第一线的医生也有可能会阅读我这篇文章,所以我想特别提一下,弗兰纳里·奥康纳和她的父亲一样,备受红斑狼疮的折磨。她从二十岁出头从事文学活动的时候开始发病,不到四十岁就去世了。她寄希望于新研制的特效药,以乐观而又稳健的态度与病魔抗争,并成就了其文学创作事业。她的精神成长史不仅体现在其优秀的短篇小说里,也展现在其书简集《生存的习惯》之中。其中收录了她在病榻上写的最后一封充满关爱和勇气的信。弗兰纳里和三岛由纪夫生于同年,我常常思考他们二人对待生与死的态度。

最后一封信是弗兰纳里写给她年轻时结交的、后来成为终生朋友的剧作家梅阿里阿特·李的。这封信字迹很潦草,几乎无法辨认,是弗兰纳里死后在她的床头柜里发现的,后由她母亲寄出。信的内容是对当时正为匿名电话烦恼的李提出充满自信而实际的建议。可见,她在临死之前还为朋友操心,这就是弗兰纳里。

见不得阳光的卑鄙之人和那些张扬自我本性的家伙同样恶劣,也许比后者更坏。对匿名电话不能采取不切实际的态度。不必太害怕,继续做你该做的事吧,但必须保持警惕。必要的话可报警。这样做也许会对那个家伙有所规诫。

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把短篇小说寄给你。状态一直不好,连字也打不了。

编辑书简集的是弗兰纳里的另一位终生朋友萨利·菲茨杰拉德。他认为弗兰纳里除了小说家的艺术习惯之外,还具有第二个好习惯,那就是“生存的习惯”。他认为弗兰纳里“这一‘生存的习惯’通过其行为以及内在的气质和卓越的活力展现了出来。它逐渐以极具个性的方式显现在可见的事物及其生存之中,并被赋予特性,尤其还进而反映在她自身的言行上”。她的这种“生存的习惯”在其信件中也体现了出来。上面那封信不就是一个样本吗?

3

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用浅显的词语来表达上述含义的“习惯”,现在终于想到了“个性”这个词。如果举出具体人物来说明的话,或许更好理解一些。

为光主刀的森安信雄博士,后来也一直对光十分关照。我前面写过一篇有关他的文章,谈到他给我的感觉是一位颇具“谨直的幽默”的人。这并不仅仅是从少数几次和先生话家常时才得到的感受。例如,在为光动完手术之后,森安先生表情严肃而又忧虑地与我说话,虽然我当时没有感觉到幽默,但事后回想起来,他无疑是一个谨直幽默的人。

先生曾经告诉我说,他的一个女儿在学医,对医治皮肤病很感兴趣。他在说这些话时,目光中带着少有的温和。有一次,先生请我给日本大学医学系的学生讲讲小说创作,他很少请我帮忙,我想当时听众里有他的女儿。他在会上说,皮肤科会遇到医学研究前沿的各种课题,就这一特点而言是极其有趣的。他讲话时,脸上流露出年轻学者那种生机勃勃的样子。恰巧那段时期,我对有关免疫学研究最新成果的科普读物很感兴趣,感觉森安先生的话很有道理。他那具有谨直的幽默的学者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回想起来,在各种场合中的谨直的幽默,都体现了森安先生的个性。正如上面所说,森安先生的个性大概也是深深根植于小学、中学以至大学的教育环境,当然也继承了双亲的个性和受到家庭的熏陶。我想,应该说这些影响并非有意识的,而更多是无意识的,日积月累才形成了森安先生的人品。

他选择医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当了一名医生,为众多的患者解除痛苦,同时致力于年轻学生的教育。可以说他是通过这个过程,有意识地磨炼自己。此外,他作为医学专家在国际医学会议上的活跃也是另一个起作用的因素。森安先生在这些过程中形成的个性令人仰慕。

作为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当然非常信赖森安先生作为脑外科医生的渊博学识和精湛的外科医术,不过,在和先生的日常接触中,我发现森安先生的个性更能够激励患者。森安先生的实力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先生突然失去了个性的话,那么患者以及家属将会多么苦恼啊……

这样通过具体的人来说明,弗兰纳里·奥康纳在雅克·马利坦的学说基础上,提出的艺术的习惯以及生存的习惯的“习惯”,完全可以与一个人的个性结合起来。显然,一个人的个性是在其职业、经历、家庭以及学校等所有环境的影响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长期积累的结果。

而且,当一个人面对困难重重的新工作时,个性将成为从根本上支持、引导他的力量。或许人们要问,尽管本人确实会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可他能否积极主动地依靠这种个性为自己开创新局面呢?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艺术的习惯上来,就会得出明确的答案。当遇到创作中最最困难的关口时,继而我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在经历种种失败才终于获得成功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到达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新境界。这就是我们平时积累的艺术的习惯。我看到弗兰纳里·奥康纳这么说的时候,感觉自己似乎也能够附和着她说“是的,您说得完全正确”。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生存的习惯不也会给我们带来同样的成效吗?一个人的个性必定会使他将来大有可为。

因此,我认为应该尊重自己的个性,也尊重家人的个性,大家互相尊重彼此的个性,使之逐步深化,不断磨炼,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方式。的确,有时说“那是他的个性”,含有责备或轻蔑之意,但这句话不也潜藏着对一个人的重新评价、重新理解的积极含义吗?事实上,我常常会很敬佩许多优秀人物身上残留的疤痕般的个性。

上一章:啊,故... 下一章:没办法...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