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与大炮生意

康熙的红票  作者:孙立天

耶稣会神父自明末人华以后,他们在中国的发展与明清双方引进西洋大炮都有关联。他们希望借助大炮贸易进一步接触到明清双方的权贵阶层,以便推进他们的传教事业。在1630年成功和明廷做了第一笔大炮生意以后,耶稣会神父陆若汉在第二批运送大炮的队伍中加了五位神父进去。由于第一笔生意受到了明廷的肯定,因而第二支队伍从澳门出发进入内地后,一直受到沿途官员的优待。尽管后来明廷内党派之间不能统一意见,不能决定到底是不是应该信任洋人,在这支队伍走到南昌以后,让他们原路返回了,但陆若汉安插的五位神父还是悄悄地按照原定计划去到了各自的目的地。同时,大名鼎鼎的汤若望神父,其实除了在明廷做一个天文历法的官员外,还在教授造炮技术。“他的讲解在明末编辑成书,名为《火攻挈要》。

有了大炮这个引子,才能了解传教士和八旗中汉军旗之间的关系。在满人中,λ使用西洋大炮的汉军就是八旗中最容易接纳西洋传教士的人群。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孔有德解救耶稣会神父谢务禄(Alvaro Semedo,1585-1658,又名曾德昭,葡萄牙人)。与汤若望神父投降清廷不一样,谢务禄一直死忠于明廷,后来追随南明一直南撤,直到在广州被清朝士兵俘虏。在清朝士兵要对谢务禄行刑之前,孔有德得知他是西洋传教士,亲自出面救下他。孔有德还把他接到自己的住处,礼遇有加,并说降了谢务禄,而后委派他作为使节到澳门去和葡萄牙人议和,因为葡萄牙人不久前刚派了一支军队到广州。

孔有德是当时最为著名的降清汉人之一,他带着部队一路从东北打到广州。心怀大明的汉人都恨他入骨,认为他是最大的汉奸。问题是像他这样的清朝汉军统帅,为什么会出手救一位素昧平生的耶稣会神父?这就是因为耶稣会神父与当时的大炮军火购买有密切关系。当孔有德还是明朝将领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是孙元化。孙元化是明末受洗天主教的著名高官之一,同时也是明朝中大炮火器的专家。孙元化的部队长期以来都和葡萄牙人以及耶稣会神父往来密切。当孔有德率部队叛变准备降清的时候,部队中就有三十几位葡萄牙大炮教官以及一名耶稣会神父。”所以降清以后,孔有德部队一直是清朝军中使用火炮的王牌军。孔有德和耶稣会神父的渊源可以说就是来自于他的部队对大炮军火的使用。通过军火交易,孔有德接触过耶稣会神父,他深知这些神父的用处。这就是为什么他会出手搭救一位自己不认识的神父,而且还能很快说服他,让他在与葡萄牙的谈判中为自己效力。对孔有德因为火炮的因缘搭救谢务禄,当时传教士也都知道,也告知了欧洲。

另外入明亡以前到中国的传教士基本都只学过汉语,不懂满语。这样八旗中的汉军自然而然就成为传教士的依靠。1646年,利类思和安文思神父在四川遭遇豪格大军,下到士兵上到豪格,都不会汉语。多亏八旗汉军的一位随军翻译从中斡旋,才使二位神父得到豪格的优待。巧合的是,在1644年满人人京的时候,汤若望神父也和这位翻译打过交道。”这位翻译的名字背景已不可考,但同一个人两次出现在传教士面前,已经说明清朝八旗中的汉军是传教士在明清易代之际的贵人。

上一章:满人对... 下一章:佟氏家...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