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的等待

康熙的红票  作者:孙立天

教皇的两个人京使团,当事人和后来的史家都有提及,从不同角度都有记录。但是康熙等待第二个使团来华的十四年却无人关注过。康熙在这十四年中,对他派出的使节有过无数次的关心和挂念。这些关心和挂念,单独看只是一句问询,一个小举动,但把他一次次询问汇集到一起,就是十数年的坚持。本书中出现的红票,就是康熙挂念他使节众多举动中的一个。教皇派出的第二个使团是对康熙十多年等待和挂念的一个正式回复。

多罗离开北京不久,1706年10月17日,康熙派出葡萄牙耶稣会神父龙安国和法国耶稣会神父薄贤士代表他出使罗马。1707年1月,薄贤士在广州登船后,给北京的闵明我神父写了一封信,说他们二人已经登上了一艘坚固的大船,船上的水手对他们很好。他让闵明我神父转达康熙,让康熙放心。这是二人留给康熙的最后信息。二人选择了穿越太平洋,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航线。他们抵达巴西后,在8月7日给罗马耶稣会总会长写了封信,告知二人即将返欧,并且通知会长二人将先分别回到自己的国家,然后再到罗马会合。”二人在巴西,为了分散旅途中沉船的风险,分别登上了两艘不同的船去欧洲。但不幸的是,在1708年1月,两艘船都在途中遇到海难沉没了。

在两位神父离开北京后的第二年秋天,也就是1707年的秋天,康熙就开始打听二人的消息了。根据现存的满文奏折,康熙派他身边的奴才去问了闵明我,闵明我回答他什么信息都没有收到。因为1707年春天多罗宣布了谕令,又发生了许多事,加上还没有收到前次使节的消息,康熙决定再派两位使节去罗马,更完整地传达他的意思。这次康熙派出的是耶稣会艾若瑟和陆若瑟二位神父出使。二人于1707年10月27日离开北京去往澳门,他们在1708年1月14日登上了一艘葡萄牙的船,从印度洋线路前往欧洲。这次行程中艾若瑟还带上了他的中国弟子樊守义。樊守义在欧洲待了数十年,后来回到中国,一直到乾隆中期去世。身后留下了《身见录》,记载了他的欧洲行程。

艾若瑟一行于1708年9月抵达葡萄牙里斯本,葡萄牙国王接见了他们。1709年2月艾若瑟抵达罗马,并见到了教皇。教皇没有同意艾若瑟关于中国礼仪的意见,坚持他之前禁止中国天主教徒参与中国传统礼仪活动的决定。同时,教皇让艾若瑟留在欧洲,不要返回中国。

艾若瑟一行在欧洲的行踪,康熙并不知道。不过康熙没有忘记他派出去的两个使团。在1708年8月的时候,康熙派人去问北京的神父们,怎么这么久他们都没有到康熙处报告和请安。正常情况下,7、8月份是西洋帆船乘着季风到来的时节,所以康熙这时候专门派人去问询。闵明我汇报说,他确实早就准备给皇帝请安了,但他在等消息,希望有了使团确实的消息以后,一并向康熙奏闻。闵明我还补充说,现在正是西洋船来华的时节,就算他不能收到两个使团的来信,也会多多少少从其他渠道得到一些关于两个使团的信息。闵明我的回答说明康熙一直在期盼消息,而且这种期盼给了闵明我很大压力,以至于他都在回避向康熙请安了。一个月以后,1708年9月23日,闵明我不得不上报康熙,被他派出去测量长城、绘制地图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在汇报完这件事后,闵明我在末尾提到他还是没有收到两个使团的消息。

等了两年什么也没等到,康熙在1709年春决定增加信息收集的渠道。在4月份,也就是西洋船到来之前,他通过朝廷的官方渠道,下旨给江西、福建的巡抚,以及两广总督,让他们留意西洋过来的包裹和信件,有新的发现立刻上奏。下给这几位封疆大吏的谕旨都是中文写的,内容基本也是一样,分别发给了他们。”这几位封疆大吏收到谕旨的时候,应该都比较惊讶,不知道为什么康熙会突然让他们关注西洋来信来物,而且谕旨又没有明示到底要关注西洋来的什么,几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奏。几位封疆大吏不知是否私下联系过,但他们的反应都是一样,猜康熙所谓的西洋物品是西洋红酒,于是都到自己管辖地区去找西洋人要洋酒,然后又把洋酒派人送到北京进献给康熙。到这年8月的时候,康熙还是什么消息都没有。他又派人去问北京传教士,但他们也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1710年3月,康熙通知两广总督,让他关注所有将要来华的西洋船只,一有消息,迅速奏闻。 8月,两广总督禀报多罗去世。康熙在回两广总督的折子上,让他继续关注西洋来船,有信件和消息都迅速奏报。 1711年夏天,康熙还是没有收到任何消息。于是又几次派人去问北京传教士,仍然未果。

1712年8月,康熙终于等到了消息。距离使节离开北京已经六年。葡萄牙人苏霖神父(José de Suarez,1656-1736)上奏康熙,他从欧洲朋友的来信中得知艾若瑟见到了教皇,人现在还在罗马。同时苏霖神父还解释说,这是他刚刚得到的最新消息,这封信所在的葡萄牙大船在人华途中耽搁了。苏霖专门解释这个细节,是因为不久前康熙才派人问过北京传教士。尽管苏霖解释了,康熙还是不相信,认为这些神父有意隐瞒。好在两天后,康熙收到一封沿海官员的奏报,奏报中也提到了苏霖神父说到的大船,也说这条船延误了。这样康熙才相信了传教士的话。月1日,苏霖神父再次上报,他又收到一封信,也提到艾若瑟已经到了罗马。信中还说,葡萄牙国王接见过艾若瑟,而且还派遣了使臣去罗马,劝说教皇不要听信多罗的话。금

康熙收到这些消息后,也算一块石头落地,好歹终于有使节到了罗马。这之后,康熙开始等待使节回归了。两年前,也就是1710年,广州巡抚范时崇奏报过,他从澳门人那里听说,康熙派出的龙安国和薄贤士已经沉船身亡。范还请旨康熙应该如何处理当时软禁在广州的几位神父。那几位神父是康熙交给范时崇,让他等龙安国和薄贤士回到中国以后再发落的。康熙告诉他,什么都不要变,继续照看那几位神父,等待他派出去的第二个使团回归。不过,康熙对两位神父去世的信息持怀疑态度,他们的死讯当时也无法证实真假。康熙交代沿海官员继续查证。后来1718年另一位巡抚上的折子中提到他从西洋人那里得到信息,龙安国和薄贤士二位神父确实已死亡,验证了范时崇的报告。

1712年以后,现存的奏折中开始有不少沿海官员上报西洋人和物的折子。以前都不知道为什么沿海官员这时期突然开始定期报告西洋来船和物了,这都是因为康熙挂念他派出去的使节的缘故。特别要注意的是1708至1712这几年,是康熙人生中比较艰难的几年。这一时期正是康熙被太子废立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1708年康熙废太子,1709年又复立太子,1712年再废太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康熙在百忙之中,被家庭内部问题搞得心烦意乱之际,还惦记着他派去欧洲的神父们。这些汇报西洋人事的奏折为后人提供了很多有用信息。比如著名的宫廷画师,后来一直活跃到乾隆中期的耶稣会士郎世宁,他的入华消息最早就是广东巡抚1715年汇报给康熙的。

上一章:彼得大... 下一章:康熙发...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