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佛教居士的雍正

康熙的红票  作者:孙立天

雍正从年轻时开始佛教修行,到1712、1713年参禅破关,可以说他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生活重点都在佛教修行上。他破关之时离他登基都还有十年时间。也就是说他在当皇帝之前就是当时佛教界的风云人物了。他破关后不仅指点其他和尚修行,还参与到了禅宗内部的一些理论争论中。佛教有不立文字的传统,认为文字是一种束缚。所以关键问题的解释权都在悟道之人那里。雍正的禅修得到章嘉活佛的认可以后,雍正在佛教内部也就有了话语权,是权威。加上后来还有修行者在他点拨下破关,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他在佛教界的权威地位。从历史角度看,雍正的权威感首先来自于佛教界,是在精神领域,面后来做皇帝带来的权威是在世俗层面。

雍正在佛教界,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信仰精神领域的权威。这是一个被长期忽略的问题。顺治信佛,后来还曾剃度,但顺治在佛教内部看来就是一个普通的信徒,不是精神上的权威。康熙尽管征战四方,被蒙古、西藏很多地方视为神,但他自己清楚他在任何宗教里都不是精神上的权威。他和教皇谈判就是明证,他清楚教皇才是教内的权威,他只是作为一个世俗皇帝在和教皇谈判。但雍正不一样,雍正是佛教里被认可的觉悟之人,而且是指导当时高僧修行的人,因而他自信有资格评论世间宗教。除了本章开篇引用雍正在得知葡萄牙使团入华以后,评论天主教的“天主”概念以外,他在接见葡萄牙使团之时,当着传教士的面,还评论道:

〔根据传教士记载翻译〕你们批评其他宗教教派。难道是一些宗教好,一些不好?事实并非如此,所有宗教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的,都在某方面是好的。但从众多宗教论说来看,文人们〔指儒家〕还有你们这些天主教传教士以及其他一些人,很少有真正把自己宗教教义搞明白的。你们得先把自己的本心弄明白了,才能真正理解你们自己的教义。“

雍正当时已经是皇帝了,他敢于直接评论天下一切宗教,还能说出“宗教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这样的话,这就是雍正作为佛教“觉悟”之人在对众生指点迷津的姿态。他还直接告诉面前的传教士,他们自己都没有搞明白自己的教义。从传教士记录的文字来看,他们并不认可雍正的话,他们记录的本意其实是想体现出雍正的自大和荒唐。但传教士没有明白的是,雍正的话其实是一个佛教觉悟者的正常评论方式。他的这种评价方式在禅宗公案、佛教故事中,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因而,了解了雍正在当时佛教中的地位,就会理解上面评论反映出来的不是自大,而更多的是佛教已经融会到雍正的思想灵魂深处。

上一章:雍正与佛教 下一章:皇位争...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