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读书(二)

宽松的纽带  作者:大江健三郎

1

这句话是这么回事。我下决心要阅读托马斯的全部诗作,搜集所有能找到的研究他的书籍。但是,我最近刚开始阅读在纽约、伦敦搜寻到的斯宾诺莎入门书和专门研究书籍,现在又要加上托马斯,不知我此生是否还有足够的时间通读这位新结识的诗人的全部作品呢?这个念头让我感到了时间的紧迫。

这个念头直接来自对六十岁这个年龄的自我意识。最直接的标志就是,我从托马斯的诗集中读到他在这个年龄时创作的作品,感觉非常有兴趣。我从这首诗里发现了“活下去”这个词语,一下子引发了我的兴致。因为我年轻时曾在W. H. 奥登[W. H. 奥登(1907—1973),美国诗人,是继T. S. 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英语诗人,晚年将所有诗篇结为两集:《短诗结集》(1967年)和《长诗结集》(1969年)。]的诗歌里读到过这个词语,十分喜欢,还以《告诉我们如何走出疯狂,活下去?》作为自己作品的题目[《告诉我们如何走出疯狂,活下去?》发表于1969年。]。

在我谈R. S. 托马斯之前,先翻译一首他的诗作,以便读者初步感受一下他的诗歌。这首诗题为《长者》。


这是个六十岁了还活着

拥有语言的寓言。

并没有为抹去人名准备好了笔的

生命之书。未来并不关心

审判之日

我们在这里接受的那个

陪审的判决。 

真的会有

没有语言的判决?

是祈祷的方式。停止

说话吧,那么只会剩下沉默。

他拥有传达自己声音的

媒体吗?


银河的意义何在?

犹如星星上发来的

向着地球的荒凉地带,

向着城镇的转播,

却是冰冷的信息。其中心是

互碰乱撞的没有终点的和平,

以及存在于理应成为

真正的核心里的动摇。


一个男人的身影

映在历经数百万年的岩石上,

虽然也渴望从黑暗的游泳池里

喝到水,却已不觉得口渴。


还有一首诗《不存在》。


就是这巨大的不存在

如同存在,并不

期待回答,而向我发问的

是我进入的房间。


有人刚从这里出去的

迎接还未到来的人的

入口。我将自己不合时宜的语言现代化。


然而他已经不在这里,

一切又还了原。遗传基因和微分

没有呼唤他出来的力量,

如同希伯来人祭坛上的焚香。


我的方程式毫无作用,如同

我的话。我有什么请求手段呢?

没有他

我的全部存在便成空虚,

除了他并不厌恶的真空。

2

我读了学者维利阿姆·V. 迪威斯编辑的《令人惊奇的单纯》后,发现在多篇有关R. S. 托马斯的随笔中,有一篇诗人本人写的自传,其中有这样一段:

我认为神秘主义者想要直接认识上帝的要求是有根据的。但是,上帝自身让我感觉到,他选择了通过自然界或者宇宙作为媒介来显现自己。因此,我承认以下的观点。由于我选择了对被创造物的爱,所以即使自己在这世上,没有到达人可能到达的最高状态,我也必须满足于“我就是这样的诗人”这一事实。

虽然我居住在威尔士的世外桃源般的美丽地方,但几乎每一天,和平都会受到头顶上训练的喷气机的破坏。

这些使我想起存在于东西方之间的令人忧虑的和平。一旦爆发战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恐怖的核灾难。这是无法坐视不管的事。这不仅仅是为我自己的生命而恐惧,我和所有人一样,也有子孙后代。如果发生了最可怕的事情,生命中一切最纯洁美好的东西都将化为灰烬。

我退出诗坛后不久,整个半岛及更大范围的地区出现了推进核裁军运动的组织。我参加了这个运动,并成为委员会的一员和郡的代表。

R. S. 托马斯这位隐居的老者认为只有这样才最能体现诗的精神,因而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对托马斯以及他的诗都怀有崇高的敬意。

这本诗集是标志托马斯进入晚年的转折点。第一首诗是《那个时候》。研究者托尼·布朗写的有关这首诗的论文也收入了《令人惊奇的单纯》中。其中有这样的论述:

核战争的威胁,尤其是一些政治领导人相信能在核战争中取胜的愚蠢主张,使托马斯这位在四十年代就已经大声疾呼过的和平主义者,又投身于声援反对核武器的运动。他不仅通过自己的诗歌,还登上讲坛向广大民众发出号召。面对在机器文明时代的终极威胁以及阿巴夸格理想的彻底破灭,他发出了“大地在冒烟,鸟儿不再歌唱”的悲叹。

“阿巴夸格”(Abercuawg)是托马斯描绘的一个虚构的村庄名字,体现了昔日美丽的威尔士最典型的环境。他说过去曾经有过那个时候,将来或许还会再出现一次,《那个时候》所表现的就是这样的内蕴吧。在翻译这首诗之前,我先把布朗在论文中提到的托马斯喜欢引用的品达罗斯[品达罗斯: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是古希腊重要的抒情诗人之一。]的两句诗译出来。这两句诗描绘了与核战争造成的“大地在冒烟,鸟儿不再歌唱”截然不同的美丽世界。

人是影子的梦。然而,当主赐给我们睿智时,灿烂的光芒充满人们的心灵,美好的时代将要诞生。

以下是《那个时候》这首诗。


主凝视着空间,我出现了,

揉着眼睛想看清眼前的一切。

大地在冒烟,鸟儿不再歌唱。

海边的沙滩上没有足迹,

灼热的大海中没有生物。

主说话了。我藏在岩石背后。

仿佛重生于世,

我走进冰凉的露水里,

努力回忆那火一般的说教,

花草缠绕的合唱令我吃惊,

我看见在褐色的树皮上,

渴望诞生的众生饥饿的脸,

它们张合着嘴,无声地对我诉说。我继续往前走,

向着光明,看清自己的影子。

天大亮时,

你从我体内站了起来。我牵着你的手,

一边辨认着你,并和你一起,

作为那白昼与黑夜的同盟者,

向前挺进,为了去对抗那“机器”。

3

我还想翻译他的另一首诗,就是在有关R. S. 托马斯的论文中时常被提到的《以否定的方式》。我还读过一篇论文,论述该诗第一行使用对话形式表现作者的诗歌构思,乃是他固有的重要形式。这种以否定之路(via negativa)确认主的手法成为托马斯后半期诗歌的基调。此外,诗中的“寻求主的侧腹的温暖”的部分可以与《约翰福音》中以下部分相对应。

耶稣来的时候,十二门徒之一的绰号为“孪生子”的多马没有和他们在一起。别的门徒就对他说:“我们看见主了。”

多马说:“我不亲眼看到他手上的钉痕,用我的手指摸那钉痕,用我的手摸他的侧腹,绝不相信。”

……耶稣对多马说:“伸出你的手来,摸一摸看一看我的手吧。伸出你的手来,摸一摸我的侧腹吧。不要不相信,要相信。”

多马回答说:“我的主,我的神!”

耶稣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的吗?那没看见就信的人有福了。”

和这个耶稣弟子名字相近的R. S. 托马斯,经常把自己与《约翰福音》中的多马重合起来进行思考。另外,因发现纳格·哈马迪的资料而在全世界引起反响的《多马福音》,是一部很有意思的诺斯替教派[诺斯替教派产生于公元一至二世纪,是一种宗教哲学学说,基础是关于“诺斯”(古希腊语,意为“真知”)的神秘学说。它不承认耶稣基督的“神人”双重性,被正统的基督教界斥为异端。 为什么这样不行!]的资料,我国学者荒井献对此书很有研究。这个被称为“孪生子犹大”的多马就是这部福音书的作者多马。


为什么这样不行!

这是我的唯一所想。

主是伟大的不存在,

我们生命里的和我们内心空虚的沉默,

以及我们所寻觅的场所,

这一切我都不期望去寻觅或发现。

他拥有我们知识中的空隙,

以及星辰间的黑暗。

他是我们追赶的回声,

还有他刚刚留下的足迹。

我们把手伸进他的侧腹,

希望能得到温暖。我们凝视的

人们和场所,如同他曾经凝视的那样,

却没有触到他的光照。

4

对这首诗的注解之一是,尽管托马斯试图使用否定的方式来确认主,但他并非主张主不存在,相反,说明他确信主的存在。为什么呢?因为主的回声和足迹正是主刚刚垂训过,刚刚降临过的标志。

R. S. 托马斯在接受深入研究他的学者涅特·托马斯和约翰·巴尼的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谈及了核战争危机的问题。

……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阐述思想。我认为,这句话足以涵盖从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前406),古希腊剧作家,擅写悲剧,相传一共写过120多部剧本,现存《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等七部完整的悲剧。]的悲剧到贝克特[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1906—1989),爱尔兰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剧作家,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兼用法语和英语写作,代表作有《等待戈多》。]的所有最强音。因为我们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深入思考关于毁灭的问题,无论是对狂妄自大的人类的惩罚,抑或是人类自身欲望和强求造成的恶果。然而,即使在最后时刻,也让我们重温塞南古[塞南古(1770—1846),法国诗人。早年受卢梭和百科全书派的影响,信仰唯物主义。作品有《奥培曼》。]的那句名言:“人类或许注定要灭亡,剩下的只有虚无。然而,我们难道不应该在抵抗中灭亡吗?那么,姑且不要将这种命运视为公正吧。”即使是在地球这颗行星的末日,我依然喜欢一边眺望这浩瀚的宇宙,一边思考这些用母语谈论爱与美的人。

上面引用塞南古的这段话是渡边一夫翻译的。托马斯在接受采访时引用了这段话的法语译文,但他凭的是记忆,而不是原文(似乎不少欧美作家、诗人在引用时,不严格依据出典),所以有些遗漏,因此,我在这里引用了渡边一夫的译文,作为补充。

我十几岁时读过的一篇渡边一夫的随笔中引用了这段文字,在我这个少年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塞南古的这句名言一直铭记在我的心里,和渡边一夫翻译或引用的其他许多思想家、诗人、作家的名言一样,成为我最宝贵的语言收藏。

现在,在我人生的黄昏之时,读着在遥远的威尔士旅行时得到的诗集,塞南古的这句名言依然强烈地震撼着我这个刚刚步入老年的人。当我重读这句名言时,发现自己与四十多年前开始阅读渡边一夫文章时相比,一点都没有变……

从前,我是通过诗集认识了渡边一夫,如今,我是通过诗集认识了R. S. 托马斯,了解了渡边一夫和威尔士的诗人通过塞南古而紧密相连。我打算像年轻时阅读渡边一夫的文章那样,全力阅读R. S. 托马斯,并且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我想对年轻朋友们说的是:“现在我切实感受到了读书连贯性的不可思议,以及人生的不可思议,这不也是某种连贯性吗?”

上一章:黄昏的... 下一章:黄昏的...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