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十九章(治国)老子 作者:老子 |
||||
本章论述善待百姓、浑沌其心的道理,重在治国。 作为行道之人,没有私心,对善者与不善者一律善待,对信者与不信者一律相信,因此,天下和谐,没有被抛弃的人。正如《二十七章》曰:“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而真正要使民自化,就必须绝弃百姓的耳目私欲,即“塞其兑,闭其门”(《五十二章》),浑沌其心,返璞归真,才能像婴儿般纯厚。 圣人常无心 (1) ,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2) 。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 (3) ,为天下浑其心 (4) 。百姓皆注其耳目 (5) ,圣人皆孩之 (6) 。 【注释】 (1) 常无心:永远没有私心。 (2) 德:通“得”。 (3) 歙歙(xī):收敛,谨慎。 (4) 浑:浑沌。 (5) 注:专注。 (6) 孩:婴孩,儿童。《十章》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二十章》曰:“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二十八章》曰:“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译文】 圣人永远没有私心,把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 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就得到了善良。 诚信的人,我信任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就得到了诚信。 圣人在天下,总是谨慎的样子,为天下而浑沌百姓的心,使他们返璞归真。百姓们都专注自己的耳目欲望,圣人则要使他们回复到婴孩般纯厚质朴。 |
||||
上一章:四十八章 | 下一章:五十章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