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十八章(修身)老子 作者:老子 |
||||
本章论述以柔克刚,正言若反,重在修身。 老子这里再次以水为例,说明以弱胜强、以柔胜刚的道理。正如《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突出的就是像水一样的柔弱、慈爱、俭啬、谦下、不争的精神。关于“正言若反”,《老子》一书有许多类似的文句,比如《四十一章》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四十五章》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后者是表象,前者是实质,表面互相排斥,实际对立统一,就是这种“正言若反”,反映了老子对事物的辩证认识。本章所说弱之于强,柔之于刚,受国之垢之于社稷主,受国不祥之于天下王,与此同理。所谓“垢”、“不祥”,即《二十二章》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三十九章》曰:“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六十六章》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指的是所有曲枉、柔弱、谦卑、低下的言行态度,唯其如此,才能成就功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 。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 (2) ,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 (3) ,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4) 。 【注释】 (1) 易:取代。 (2) 受国之垢:承受国家的耻辱。垢,耻辱。 (3) 受国不祥:承受国家的灾难。 (4) 正言若反:正面的语言却像反话。 【译文】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冲击坚硬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因为它是无可取代的。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人没有不知,却没有人能够实行。 所以,圣人说:“承受国家的耻辱,才能称为国家的君主;承受国家的灾难,才能称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语言却像反话。 |
||||
上一章:七十七章 | 下一章:七十九章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