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罪与罚

猫头鹰谋杀案  作者:安东尼·霍洛维茨

高德史密斯大厅里聚集了三百位宾客,女士们都穿着华丽的长裙,男士们则是清一色的西装领结,大家分成四组,分别在四条长餐桌两侧就座。大厅富丽堂皇的程度超过了庞德以往见过的任何地方:高耸的立柱、巨大的水晶吊灯和琳琅满目的纯金装饰品,无一不彰显着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和来宾的所属产业。或许因为自己的外国人身份,庞德对这种浓厚的英国传统风俗充满敬仰。公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历经六百年风雨洗礼,至今依然兴旺活跃,为英国民众提供专业教育培训和生活支持。晚宴品质相当不错,宾客间亦相谈甚欢,庞德很高兴自己参与了这次活动。

大家对他的演讲反应也十分热烈。他足足讲了半个小时,内容包括自己在德国秩序警察部门工作的经历,以及后来该部门落入纳粹之手后的变化。一切都很顺利,直到他翻到演讲稿的最后几页,却临时改了主意。毕竟主办方明说了,这次的内容他可以自由发挥,那么他一定要借此场合发表一个重要观点。

“各位很快便会知道,”他说,“由英国上一任首相设立的皇家死刑调查委员会将在几个月后做出研究报告。我希望,即便无法立刻彻底废除死刑,相关法律也能有所改变。这不仅和年初蒂莫西·埃文斯[蒂莫西·埃文斯(Timothy Evans,1924—1950),被误判谋杀了他的妻女。一九五〇年一月被实施绞刑。]和德里克·本特利[德里克·本特利(Derek Bentley,1933—1953),被指控谋杀警察,并被实施绞刑。]的案件审理可能存在的错误有关——绝不止于此。如果说纳粹主义和刚刚过去的战争能给予我们什么宝贵的教训,那便是生命的神圣——包括罪犯的生命。”

“是否所有的罪犯都该死?一个因吵架而一时冲动、让愤怒冲昏头脑、失手杀掉了妻子和好友的人,和一个为了私利、悉心计划并冷血处决杀人犯的人,是否真的有区别?现在难道不正是时候,仔细研究并区分不同类型的杀人罪行,并给予相应的适当量刑的最好时机吗?”

“女士们、先生们,法官已经不愿再进行死刑判决了。请了解,目前已经有几乎超过半数的死刑犯推迟刑期。本世纪前半叶的一千二百一十例死刑判决中,有五百三十三例改判,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我曾见到过许多死刑犯,亦憎恶他们的罪行;可我也发现,这些犯下严重罪行的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往往相当悲惨且不公,这才导致他们最终踏上犯罪的不归路。为此,我亦心生怜悯。无论如何,他们也是人,也是生命。”

“杀掉杀人犯这一行为,实际上就是将我们自己拉低到和杀人犯同样的位置。我十分期待皇家调查委员会的研究结果。因为我相信,这一结果将带领我们踏上一个全新的纪元。”

说实话,庞德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这番话是否符合现场观众的认知。可当他结束演讲回到座位,整个过程中热烈的掌声从未停止过。直到最后男士们喝波尔图葡萄酒、抽雪茄、聊天的环节,一直坐在他身边的那位锋芒微露的男人、公会财政部长忽然问道:“不知您对梅丽莎·詹姆斯事件是否有所耳闻?”

“您是指几天前在德文郡被杀的女演员的案子?”

“是的。请原谅,庞德先生,但我真的很想听您说说,刚才有关死刑的言论就被害的这位女演员而言,是否适用?”

“我认为警方还没有抓到凶手。”

“但就我所知,一切证据都指向她的丈夫。他是最后一个见过死者的人。要我说,绞杀这一杀人手段可是充满私愤的,而且所有的背景情况和条件都说明,这就是一起美国人所说的‘激情犯罪’。您看,死者是一位才貌兼备的年轻女子,世界知名、广受爱戴,有过不少优秀电影作品——我和我太太都是她的影迷。您真的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原谅扼杀她的凶手吗?”

“仁慈并不代表原谅。”

“您真能如此笃定吗?依我看,您的倡导将向人们传达一个信息:失去理智也没关系,杀死自己的妻子也没关系,反正法律会包容和理解我!”

庞德对此结论并不赞同,但他没有反驳。主办方邀请他做演讲,他做完了演讲,就算结束。不过,财政部长的话却深深烙在了他的脑海,以致直到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还在思考。他的秘书九点整准时来上班,已经在整理邮件了。

“您的宴会演讲如何,庞德先生?”她问。

“我认为非常成功,凯恩小姐。”昨晚宴会结束后,他收到了一张支票,现在正好交给秘书,“请帮我把这张支票寄给‘警察孤儿基金会’。”

凯恩小姐接过支票,看了一眼金额,吃惊地抬了抬眉毛说:“这可真是一笔慷慨的捐赠。”

“确实数额不菲。”庞德应和道。

“您愿意花时间去做这件事也很了不起,庞德先生。”

阿提库斯·庞德笑了笑,心想自己实在是找了一位相当称职的秘书,那家备受推崇的职业中介确实名不虚传。他曾先后面试过三位女士,凯恩小姐是最机智的,他的每个问题她都能对答如流、一针见血,并将这种洞察力与效率也体现在工作中。凯恩小姐四十五岁,毕业于切尔腾纳姆女子学院,未婚,在伦敦的牧羊丛区有一间公寓。她曾为好几位成功的商人做过私人秘书,每一位都对她赞不绝口。凯恩小姐发色乌黑,着装风格严谨、一丝不苟,还戴着一副牛角框眼镜,初见时或许会给人一种不近人情的感觉,但实际上心地温和善良。虽然只工作了三个月,她却已对庞德忠心耿耿。

“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凯恩小姐?”

“当然,庞德先生,请问。”

“你对我昨晚所说的话有何看法?”

“您是指您的演讲吗?”

“是的。”

“嗯,我不确定有没有资格评论。”凯恩小姐微微皱了皱眉。演讲稿是她一字一句打出来的,对于内容自然十分熟悉,“我认为您对四十年代德国的描述十分有趣。”

“关于我对死刑的看法呢?”

“这个我真不知道,我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尽管某些案件中,犯人的确值得同情,但我也不希望让人们产生一种觉得恶人可以免于刑罚的观念。”说完这话,她很快转移了话题,“您十一点整和阿林汉姆夫人有约。她想跟您谈谈她丈夫。”

“她丈夫干什么了?”

“和女秘书一起失踪了。您需要我在场吗?”

“那样最好。”

凯恩小姐收了今天的邮件,说话间已经打开浏览了好几封。此刻她手里正握着一封:“有一封美国寄来的信。”

“是帕格特先生吗?”

“不,不是。寄信方是一家中介。”她把信推到庞德面前。

庞德拿起来看了看,信纸是高级纸。根据上方的印刷文字看来,是一家叫作“威廉莫里斯中介”的机构寄来的,地址是百老汇一七四〇号。信的内容写着:


尊敬的庞德先生,

我的名字是埃德加·舒尔茨,纽约威廉莫里斯中介机构的高级合伙人之一。冒昧来信,只因我有幸代表梅丽莎·詹姆斯女士。梅丽莎是一位著名电影演员,一位杰出的女性,相信您一定能够想象,当我们获悉她突然离世的消息时,有多么震惊和心痛。

即便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们依旧对于一周前,她在位于德文郡的家中发生何事一无所知。我和公司的其他合伙人对英国警方办案并无不敬之心,只祈望能请您一同参与调查,了解案情真相。

若有需要,请致电:贾德森6-5100,我谨恭候您的来电。

---您忠实的,

---埃德加·舒尔茨


庞德仔细读完信后,把它放在桌上。“真有意思,”他说,“我昨天才跟人聊到这桩案子。”

“最近人人都在讨论梅丽莎·詹姆斯。”凯恩小姐应道。

“的确如此。这件事公众关注度极高,这封信也来得真是及时,出乎意料。不过,稍微想想,德文郡离这里很远,而且据我所知,这案子的相关事实证据都很清楚,没想到警方竟然还没破案。”

“或许他们正需要您的帮助。”

“这倒是常有的事,只是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您决定吧,庞德先生。”凯恩小姐想了想,又说,“不过,詹姆斯小姐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而您目前暂时也没有其他工作。”

“阿林汉姆夫人的事不算?”

“我觉得她的事听起来就是一起桃色事件,挺没劲的,不如这件案子对您胃口。”

庞德忍不住微笑。“是啊,你说的也有道理。”他拿定了主意,“那咱们试试看。你要是能帮我安排今天下午的越洋电话,我们就听听这位舒尔茨先生有什么说法。”

“没问题,庞德先生。我来帮您安排。”

越洋电话安排在下午三点整,也就是纽约的上午。凯恩小姐拨打了电话,等转接至舒尔茨先生的办公室后,将话筒交给庞德。庞德举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低沉而沙哑的声音,咬字异常清晰,带着浓浓的布鲁克林口音。

“喂,您好!是庞德先生吗?您能听清吗?”

“是的,是的。我能听清。您是舒尔茨先生吗?”

“谢谢您联系我们,先生。我想告诉您,您在纽约非常有名,很多人都很崇拜您。”

“您真是过誉了。”

“句句实话。要是哪天您打算把自己的卓越事迹写成书,希望鄙公司能有荣幸做您的代理。”

这番开场白还真是典型的美国风格,庞德心想,就算要讨论的是自己客户被害的案子,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新客户的机会。他没有回答。不接话茬——此举显然让电话那头的男人意识到了自己言语的不妥。

“对于詹姆斯小姐的死,我们都十分伤心。”他立刻改换话题,语气尽可能地显露出迫切与诚恳,“您或许也有所耳闻。她原本正计划重返影坛,却突遭此难,不得不说,这是整个电影产业的一大损失。不能亲自前往伦敦与您面谈,我非常遗憾,只盼您能帮助我们解决此案,找出凶手。公司希望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原委,这是我们欠她的。”

“若我真能找出真相,”庞德说,“又如何?”

“这个嘛,自然会由英国警方接手处理善后,我们只是觉得不能干坐着,什么也不做。公司非常希望参与调查,正好当时公司里有个聪明的家伙推荐您,我便立刻写信联系您了。幸运的是,我们的一位合伙人这周就在伦敦,他帮我把信一路从纽约带了过去。相信您也一定同意,时间紧迫,必须尽快展开调查。我们不希望此案不了了之。”

“确实,案件调查的黄金时段正是案发后的几天内。”庞德表示同意。

“我们会按照您的报价支付酬金,庞德先生。您可以请助理直接联系鄙公司的财务部门。您要是能接受委托,鄙人及公司上下将不胜荣幸。影视行业多的是野心勃勃、唯利是图的男男女女——可梅丽莎和他们不一样,她是我有幸遇见过的最善良最体贴的人。她从不曾因成功而忘乎所以,也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影迷。”

“您最近一次同她讲话是什么时候,舒尔茨先生?”

“抱歉,您说什么?我没听清。”

“您上一次同她讲话是什么时候?”

“大约两周前。商谈一份新的电影合约。这本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我甚至觉得梅丽莎被害说不定就跟这件事有关。”

“也不是没有可能。”庞德略带犹豫地说。

“那么就拜托您了。我可以告诉其他合伙人您答应接受委托吗?”

“请您转告,我一定会认真考虑此事的。”

“谢谢您,庞德先生,真的非常感谢。我期待尽快得到您的答复。”

庞德挂断电话,沉默着。

“他怎么说?”凯恩小姐问。通话期间,她一直坐在庞德对面,但只能听见庞德说话。

“挺有意思。”庞德说,“如果接受,这将是我的第一个远程委托案!”

“您以为他们一定会特地飞来伦敦商谈。”凯恩小姐轻笑了一声。

“诚然。”

“那这件案子您接吗?”

庞德把信转过来对着自己,手指轻轻敲击着信纸,仿佛在仔细推敲字里行间的隐藏信息。过了半晌,他终于点了点头说:“接。昨晚才刚有人提起这件案子,今天就接到委托。而且不知怎的,正如你所说,这位代理人说的话让我觉得这件案子非常有趣。可以请你帮我预订两张头等席的火车票去……应该是个叫作‘水上的塔利’的村庄吧?还有住宿,一定要选一家舒服的酒店。”

凯恩小姐站起身来:“我立刻去办。”

“出于礼貌,我们还需要联系当地警方,告知此行的时间及目的,你也可以回电给舒尔茨先生,通知他我答应接下这个案子了。”

“是。我会把合同和酬金数额准备好。”

“正是。我猜你应该没有别的事务,可以与我同行吧?”

“完全没有,庞德先生。我一到家就收拾行李。”

“谢谢你,凯恩小姐。如果你能买火车票就最好了,我们明日便出发。”

上一章:第五章 下一章:第七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