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模仿犯  作者:宫部美雪

光学馆综合出版社发行的、以年轻人为读者的流行信息周刊《流行时光》,有一个自创刊以来便连载的长寿专栏“读者来函接力”。该专栏的新策划是从十一月第四个星期到十二月第二个星期,共三周作为栗桥浩美和高井和明的连环诱拐杀人案专辑。

三个星期之中寄给编辑部的读者来函多达四百封。《流行时光》百分之八十多的读者是女孩,但寄这些信来的光是男中学生就占了百分之四十左右。

同一时间,该出版社旗下另一畅销杂志《时事周刊》也就连环诱拐杀人案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以“余波和回响”为题推出专题报道。其中长年以来在《流行时光》负责处理读者来函专栏的配音演员川野丽子和新晋演员高桥健二以对谈方式讨论“读者来函接力”中的年轻人想法。


丽子:一开始《流行时光》编辑部策划这个专题,说实话并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大的回响。案件闹得最厉害的时候,那个名叫H的女高中生……

高桥:就是那个帮助凶手,后来被杀死扔在公园的女孩吧?

丽子:没错。在“读者来函接力”之中,很多人讨论那个女孩。其中大部分的意见是“因为援交被杀,那女孩也太差劲了”。

高桥:也就是说他们不认为援助交际有错,而是觉得失手被杀很差劲吗?

丽子:对。还有一些人则表示“总算明白跟陌生人走是件危险的事”。总之H让人感觉并不陌生,但大家对于整个案件则没有太多想法。我很惊讶,也有些感触。

高桥:至少没有人会说这个案件跟自己毫无关系。不过在《流行时光》的读者眼中,这两个凶手应该算是上了年纪的老大哥吧。

丽子:没错。尤其是男孩之中有人提到“可以理解他们做这种事的心情”,而且不在少数。我对此有些纳闷,所以今天特别邀请你过来。

高桥:是因为我去年主演电影《决斗》,饰演一名连续强暴女性的杀人犯吗?

丽子:没错,当然也是因为我们是同一家公司的。

高桥:关于这个案件我们也常常聊。你知道我和栗桥浩美、高井和明同龄吗?

丽子:年级也一样吗?

高桥:没错,几乎都一样。只不过他们出生在东京,我则来自千叶的偏僻海边。这是最大的不同。

丽子:像你这么年轻,还是会有地域差别的感受吗?像我,四舍五入算四十岁好了(笑),我们这一辈简直一生都要受到地域和出生环境的束缚,你也会吗?

高桥:同样是千叶,如果是出生于住宅区或都市,大概感觉不会太强烈吧。可是我们家,爸爸和爷爷都是讨海为生。

丽子:用过去的说法,你们家就是船主喽?

高桥:我们家没那么有钱。不过好笑的是,当我确定要主演《决斗》时,爷爷还很高兴,但看过电影后竟气得骂道:“你干吗要去演一个人渣?”(笑)

丽子:《决斗》是讲一个被捕的连续强暴杀人犯和检察官之间的斗争,拍摄风格很压抑,对吧?

高桥:没错。我演一个表面看起来平凡而温和的男人,但是摘下面具后完全变了个人。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是被亲人性侵的受害者,才供出犯罪事实。但是我爷爷不能接受这样的剧情,害我得很费力气地解释。

丽子:男主角象征了人性中的邪恶部分?

高桥:没错,但是你不能跟八旬的爷爷说这么深的话吧(笑)。爷爷还跟我说:“下次演个刑警,免得外人说话不好听。”

丽子:说得也是。对了,你在揣摩《决斗》的角色时,是否对凶手的心理有过“啊,我懂,这一点跟我很像”的感觉呢?

高桥:你是说如果条件都齐全了,我可能也会做出跟凶手一样的举动吗?

丽子:是的。

高桥:那倒是有过。

丽子:有吗?

高桥:只不过那是就理论而言,并没有做出实际举动。《决斗》的主角本身有过被性侵的遭遇,他攻击女人并杀人,其实是对侵犯过自己的女人的复仇。这是剧情的设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动机应该不止一个吧。

丽子:说得也是。

高桥:《决斗》的故事是虚构的,如果缺乏让观众一目了然的动机就无法成立,所以这也很正常。不过在现实的案件中,就算是凶手对于自己为什么会犯下罪行的疑问,恐怕也很难用因果关系一语道破。所以天泽导演也说过同样的话,要我“演得透彻点”。

丽子:那应该很难吧。

高桥:很难。

丽子:但是因此你荣获了影评奖的鼓励,在这里要再一次恭喜!

高桥:谢谢。其实我身为演员,演戏是我的工作,不管找什么理由,我都会努力将凶手的角色扮演好。但是对于“读者来函接力”之中,未受强迫却主动表示“可以理解栗桥和高井的心情”的读者,我感到不可思议!

丽子:写这种信的,多半是匿名。我想是因为他们也觉得理解凶手的想法、有同感不太好吧。

高桥:是,这跟恶作剧这么写又不一样了。

丽子:可是能够理解凶手的心情,对本人而言也是一件恐怖的事吧。

高桥:不知道他们对那两名凶手的什么有同感。

丽子:说实话,也有男孩直接在信上说“很想欺负女孩”。

高桥:那还真是直白。

丽子:但是绝大部分则是见凶手们挑战警方和媒体,搞得全日本晕头转向,认为他们很棒。信上表示希望自己也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

高桥:也就是说心态跟想当明星、想成为电视节目的当红宠儿一样?

丽子:不能说是百分之百一样,但很类似。

高桥:难道没有反对体制的意见吗?警方和媒体都是往体制一面倒的。

丽子:我想应该是没有吧。

高桥:丽子姐是为了出名才当配音演员的吗?

丽子:这个嘛……我想并不完全是为了这个。

高桥:嗯。我也不是为了吸引女孩注意才当演员的(笑)。还没成名时,实在是超级贫穷,一点也不受欢迎。那种“出了名就有人爱”的想法也有过,只是算不上是动机。很难。

丽子:说得也是。所以说看见别人犯下滔天大罪,就觉得能够理解对方的心情,其实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很远!尤其是十几岁的少年多愁善感,事情不论好坏很容易便产生同感。

高桥:因为他们的心还很柔软。

丽子:没错没错。所以才会来信表示自己可能也会一样,只要把信寄出去,心也就放下了。我想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占大多数吧。

高桥:丽子姐的“读者来函接力”强调读者不要用电子邮件或传真,而是写明信片投稿,也是为了这个理由吗?

丽子:是的。电子邮件或传真的速度不是很快吗?写完后通常都没时间再看一次。所以会写出一些不假思索的文字发出,而事后又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写明信片或信就不同了,写字本来就很辛苦,必须花时间思考,将文字组合成一定篇幅的文章。写完之后还得拿着到大门口、穿上鞋子,找邮筒投递。

高桥:有时走路期间想法会改变,可能觉得刚才哪句话说得过火或有点夸张。

丽子:头脑可以冷静一下。所以说寄到我这里的明信片表达的心声,该怎么说,算是经过深思熟虑吧。或许是我想太多,我总觉得明信片寄送的力量,比随随便便吐出一大串的传真强多了!

高桥:不会,你说得很有道理。举个例子,比起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的情书,人们还是希望收到手写的,不是吗?但是刚才听你说我忽然想到,那些来信表示“理解凶手心情”的男孩,对于跟凶手立场相反的受害者家属的心情,不知道有何感想?

丽子:嗯……不过关于受害者家属的报道不是很少吗?

高桥:的确比对栗桥和高井的报道少了很多,但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像刚才那个H的母亲也是一样,还有一位老爷爷,叫A先生吧。

丽子:就是豆腐店老板,被凶手们欺负得很可怜的那位。

高桥:受害者是他的外孙女,听说手表被送了回来。我看到A先生接受记者采访的画面,虽然脸部被打了马赛克,只能听见声音,但是光听声音就让人心酸。他看起来比我爷爷年轻,应该是同时代的人。他一定也认为凶手是“人渣”。心爱的外孙女被那群人渣杀了,自己却必须回答记者询问关于这出悲剧的感想。我曾经想过,我们这一代不也难以理解爷爷们年轻时打仗杀人的事吗?我还曾跟爷爷争论:就算被迫,也不该杀人;既然不愿被征兵,不如逃避兵役!

丽子:你曾这样跟你爷爷说过吗?

高桥:对,在我小的时候(笑)。

丽子:你爷爷怎么回答?

高桥:他说跟你们怎么说你们也不会懂。

丽子:哦?

高桥:假设那位A先生读了《流行时光》,知道有些读者写信表示“能理解凶手的心情”,他一定会觉得难以接受。假如A先生问为什么现在的男孩会这么想,丽子姐能回答吗?

丽子:这个嘛……

高桥:我想只能说,不管我怎么说,你也听不懂吧。就跟战争一样,恰好是一种对照。

丽子:说得也是。高桥和我对这个事件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基本上我还是不希望“拿女生当玩具,用坏就扔”的男孩增加。虽然我不是女性主义者,但活到这个年龄还在《流行时光》里打拼,就是因为有很多男人脑子里认为女人只是作为男人的玩具而存在。和这种价值观对抗很难,但我还是愿意继续奋斗。所以目前正在《日本时事纪录》连载的文章……

高桥:你是指女评论家前畑滋子吗?

丽子:没错,那篇文章由女性执笔,让我不禁大声叫好。由女性来分析栗桥浩美和高井和明的所作所为,我觉得很有意义。对了,我们必须把话题拉回来。基于守密义务,我必须说得模糊些。我有一个朋友在电话咨询中心担任志愿者。那是你一旦有了烦恼可以打电话去倾诉,不必报上姓名就能倾诉心事的机构。在栗桥和高井死亡,确知他们就是该事件的凶手之前,那里一天接过好几通来电表示“我就是凶手”。当然都是骗人的。还有人说“我的朋友是凶手”。但最多的还是说自己是凶手、一切罪行都是自己干的。

高桥:这和读者来函是不一样的反应。

丽子:是啊,感觉完全不同。我认为,比起来信说“我能理解凶手的心情”的男孩,说这种谎言的人更令人难以接受。说这种谎能有什么好处?他们能从这些谎言中得到什么帮助吗?

上一章:8 下一章:10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