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护女儿安全上网:措辞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作者:蕾切尔·西蒙斯 |
||||
关于如何安全上网和做一个数码公民,你需要告诉女儿如下重要问题。 网络中无隐私可言。无论你只在邮件中讨论,还是分享对象承诺会保密,都无法绝对保证隐私。内容一旦数码化,就可以无限地转发分享。想象一下吧,如果你拿着一个填满羽毛的枕头站在帝国大厦顶层,割开枕头倒出羽毛,然后坐电梯下来冲到街上,你只能找到一部分羽毛,但无法收回所有羽毛。这些羽毛会随风飘散,跟着车辆和匆匆的步履分散开来,消失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发表在网络上的言论或图片也是这样。一旦被转发,就像这些羽毛一样,失控了。 问问女儿,在你面前扮鬼脸与拍下她的鬼脸发送给朋友有何区别。前者在她掌控之中,后者则不是。她对你扮鬼脸,只能由她本人复制,但朋友若将照片转发到他人的手机或邮箱中,就可以被反反复复重新修改,邮件、聊天记录和短信也一样。 最重要的是让女儿上传或发送前思考:如果这些出现在我们当地报纸的头版头条上,会对我造成不良影响吗?如果会,发出去就是冒险。记住,网络内容无法彻底删除,申请学校和求职时也许会有损她的声誉。 阻止,屏蔽,举报。网络安全专家为应对网络霸凌提供了三步对策。首先采取第一步,阻止。别通过报复来回应网络霸凌,如果是匿名攻击,别试图跟踪霸凌者。这场战役孩子“赢”不了,回复只会挑起攻击者的兴趣。第二步,屏蔽网络霸凌者。对短信、邮件和聊天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措施(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做,可谷歌搜索“怎样屏蔽[输入网站、手机或软件名称]用户”)。如有必要,可注销旧账户,为孩子重新注册新账户。第三步,举报网络霸凌行为。鼓励孩子将冒犯她的言论保存或打印出来,和你讨论。无论你多么沮丧,都不能鼓励孩子报复,否则孩子会将攻击视为正当防卫,这样更容易陷入危险。 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能和她共同面对。比遭遇网络霸凌更可怕的是孤身一人面对一切。有的孩子在成为网络霸凌对象后不愿告诉父母,因为他们担心父母会不经商量就做出过激反应,或不再让他们使用科技产品。保持冷静是关键,惊恐万分的反应——大吼、痛苦或威胁学校——都会让女儿更难过,也许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时她会保持沉默。关于如何处理这种情形,请参阅本章。一定要让女儿明白,如果她成了靶子,手机是不会被没收的(不过必要时也许会暂时拿走让她冷静),要让她明白无论发生了什么都可以向你求助。告诉女儿,你会采用恰当的回应方式和她一起解决问题。你无须承诺自己绝不产生情绪,你可以说作为家长,有时要做出艰难抉择。最重要的是,你需要让孩子敢于放心地找你求助。 别和他人共用密码。许多女孩可能通过共用一个密码表示关系要好,但滥用密码权利的往往就是这些朋友。闯入对方账户假冒朋友发邮件、照片或信息这种事太常见了。建议女儿将密码视作信用卡,换言之,有些宝贵的东西我们连最亲密的朋友也不可以共享,无论我们多爱这些朋友。假如女儿拒绝,你可以告诉她,下次再有人要她的密码,就说是你不允许。你也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她把密码给了别人,之后可以告诉你,这时你就能把密码直接一起改了。总而言之,这是女孩学习如何与朋友划清健康界限的好机会。 帮助落难者。也许你已经教导过女儿,既要照顾好自己,也要关心他人。在虚拟世界中,这种公民义务同样存在。转发伤人的信息同样也是参与网络霸凌,与十人分享伤人的邮件或图片,和写十张纸条分别传给不同的人会产生同样伤人的效果。在网络上,你其实可以通过什么都不做来支持他人——你可以拒绝转发那些令人尴尬的信息。 可以让孩子回忆在“现实生活”中为朋友或同龄人挺身而出的时刻。网上也是如此:如果她在网上看到了骚扰信息、令人尴尬的照片或其他不良行为,你也希望她做出同样的善举。女儿作为目击者该怎么做是你们之间协议的重要部分。 从糟糕的网络情形中“走开”。任何人——不管是你女儿、你还是美国总统——都不该在大哭、恼火、惊恐或产生其他强烈情绪时打字。我们都会无可避免地说出词不达意的话语。 如果女儿沮丧的时候拿着电子设备,你需要把它拿开。当然你会遭遇强烈反抗,孩子会发狂地坚持说打字是解决冲突的唯一办法。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把手机或电脑拿走,让她先冷静一会儿,然后邀请她给冲突当事人打电话。随后你可以提出带她去对方家中,或建议她与对方约定时间,第二天在学校当面聊聊。第二个选择是让她完成对话,随后与她探讨难过时打字的危险性。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别放过这些时刻。 另一种有毒的打字诱惑来自结盟,即小团伙。女孩常常迫使彼此加入与己无关的冲突。网络世界同样如此,甚至更简单,敲几个字就可以了。我会这样建议被朋友要求加入他人冲突的女孩:“你遇到这样的事,我真的很难过,但我觉得我不应该干涉。我保证我也不会和(冲突另一当事人)谈论这件事,不管你们之间发生什么,我俩的友情不会受影响。”也可以采用一些更柔和的回应方式,如“我觉得这么做不舒服(或‘我觉得这样不妥’)。咱们回头再说”。如果可能,直接转变话题也可以。 如果有人与女儿发生直接冲突,建议她输入此类内容:“我真的不想在网上讨论这些,我现在可以给你打电话吗?”另一种选择:“我们可以明天(建议时间)在学校当面聊吗?” 如果你现实中不会那样说,别发送。难过的时候,女孩总是会打出当面不会说的话,随后矛盾便无可避免。惊慌、不安全感、愤怒、嫉妒或恐惧让她们在冲动之下发送信息,对友谊造成损伤。监控女儿的每场对话是不现实的,事已至此,找机会和女儿聊聊,问她是否感到一种诱惑,希望自己在网上和现实中是两个人,再聊聊这样做的后果。 为了让女孩避免这种错误,我会给她们两条建议。首先,如果你发信息上瘾,那么在情绪激动、发信息(或聊天等)停不下来的时候千万别打字。如果你非常难过,很可能说出词不达意的话。放下手机,或远离电脑。 其次,如果你在发短信或上网时觉得与某人产生了冲突的苗头,冷静一下。发布状态或发送信息前大声读一遍,思考一下:我会当面对那个人这么说吗?如果会,点击发送即可。如果不会或不确定,请重新编辑。然后再读一遍:你会当面这么说吗?有些话你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不会提高嗓门说,但在网上是否用了大写字母来冲人“吼叫”呢?如果不确定想写的内容在现实中能否说出口,别发送。 别和朋友在网上吵架。如果你想有效引导孩子,思考一下女孩在网络冲突中可能会做什么。首先,网上争执无须直视对方的眼睛,也听不到她的声音。其次,面对网络冲突,人们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怎样回复更妥当。把这些观察结果告诉孩子——然后理清头绪。 如果无须看着对方,你就会不再思考她的感受。离开了眼神交流,我们对是否会伤害对方就没有那么敏感,只专注于发泄自己的情绪,那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词不达意。一时间,我们会因为虚假的信心而膨胀,可这种信心片刻之后就会消失,留下我们面对冲动带来的一团糟。 如果听不见对方的声音,我们就很难知道对方的语气。以该句为例:“我从没说过她偷了你男友。”重复几遍,分别强调不同的词语。这个句子听起来或愤怒,或像自我防卫,或迷惑不解——这下你明白了吧。误解时常发生:我们只能读到文字,但也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认为对方在发怒。不必要的闹剧可能会由此而生。 告诉女儿,在网上解决争端听起来似乎很棒,但操作起来很快就会变得一团糟。科技永远不能替代坦诚真实的关系。尽管面对面听着对方的声音解决争端很艰难,但这是带着尊重、成熟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唯一途径。如果小心谨慎地使用,在一些情况下,邮件或许是个可以实现有效沟通的例外。然而,如果它也沦为愤怒短信或聊天的发泄渠道,就不再有效了。 别用社交媒体发泄对关系的不满。社交媒体有状态更新功能,这是即时的公开声明,可以告诉别人自己在哪儿或感受如何。遗憾的是,正如我在第四章提及的,许多女孩在更新状态时会冲别人发泄,会邀请整个社交媒体圈子围观评理,或更糟糕,直接参与其中。也就是说,中学生的一条状态更新会被几百个亲密“好友”看到:“你不在我生活中了,太高兴了!没有你我过得更好!”这些几乎毫无例外地成了闹剧导火索,这条状态讨论的对象会感到尴尬、生气或认为有必要报复反击。和女儿探讨一下,在状态更新时分享哪些内容比较妥当,哪些内容最好私聊。 谈论性爱短信。尽管发送性爱照片或短信并不属于霸凌或攻击领域,但倘若令人尴尬的照片流传到了不该去的地方,就会成为伤人利器,男孩女孩都有可能做出这种事。正如我在第四章所提及的,男孩可能会问女孩要裸露照片调情。糟糕的是,很多男孩要女孩照片是为了向朋友炫耀。对男孩来说,有一张同龄人的裸照或半裸照是确认男性魅力的证据。许多女孩担心,如果自己不发送照片,男孩对她就不再感兴趣了。为了维持关系,女孩会满足对方的要求。 坦诚地和女儿聊聊,如果有人要求她发送这样的照片,她会怎么做。如果你能做到在批判性爱短信的同时不反对调情(如果你不反对用这个词的话)或约会,她就能够怀抱信任与你谈论此事。罗莎琳德·怀斯曼睿智地写道:“现实生活中,一个理智的15岁女孩绝不会站在喜欢的男孩面前脱光衣服问:‘这下喜欢我了吧?’也不会同意让一个男生把所有朋友都喊来替他判断……”问题不在于她是否吸引这个男孩,而是她在按下发送键时赋予男孩的权力。尽管男孩保证了不会给别人看,但还是有很多看似可靠的男孩称同龄男孩抢走了他们的手机,把女孩的照片传到各自的设备上了。 如果她的确发送过此类信息,且图片或信息失控,她必须向家长求助。如果她在网络世界被羞辱了,要让她专注于度过危机,帮助她重返校园。等后果平息后,再介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我和全国各地的家长都讨论过在数码时代教育孩子需要面对的挑战。每当工作坊快结束时,我都会给家长留出时间,分享使用对策,共同分担困难。家长们就像微波炉里慢慢爆开的爆米花一样,会先发出试探性的声音。一位家长说了发现女儿半夜发短信,另一位承认说他自己都忍不住要不时查看黑莓手机。许多人点头表示赞同,他们都笑了起来。大家开始分享自己的家规(或如何缺乏家规)。离开时,父母们都自信满满,打算回家尝试新对策。 无论科技多发达,我们人类的习惯和直觉不会变。我们只要互相交流,就有机会互相学习,形成互相认可、互相安慰的社群。别低估其他家长的力量,他们可以帮助你确认家长权威,尽管你那痴迷科技产品的女儿可能在努力否认你的权威。最重要的是,记住你是家长。如果家庭成员能从一开始就坚持贯彻育儿时的核心观念,科技就没那么吓人了。没有什么网络问题是你不能帮助孩子解决的,没有哪种科技产品、网站或应用可以改变你身为家长的事实。聆听自己内心的原则,便是参考最棒的育儿手册。 |
||||
上一章:保护女... | 下一章:教师和...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