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罪腐败的堕落

乾隆制造  作者:李正

议罪银,顾名思义,就是官员犯了错之后,可以通过交钱来赎罪,以此来减轻或避免法律处罚。不过议罪银这项制度,其实还真不是和珅开创的,它是乾隆开创的。早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14岁的和珅还在咸安宫中上学时,乾隆就已经开始向官员收议罪银了。

只是乾隆早年间在收议罪银的时候,不管是处罚对象还是处罚频率,都很收敛。比如,那时的处罚对象基本是地方高官或宗亲;处罚频率也很低,从乾隆二十八年到乾隆四十五年,这17年间,“章总”只收过大约10笔议罪银。那时候,还真不是想花钱赎罪就能赎罪的。

可这一切,都随着乾隆四十五年和大人担任户部尚书后发生了改变。当时清朝的中央财政一共有两笔钱:一笔是政府财政,在户部,这是国家的钱;另一笔是皇家财政,在内务府,这是皇帝个人的钱。

就任户部尚书之后,和珅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处理官员的时候,一共有两种罚钱的方式:一种是普遍使用的罚俸,也就是扣工资,这其实节约的是国家的钱,也就是户部的政府财政;另一种,乾隆之前很少使用的收议罪银,以此方式收上来的钱不走户部的账,而是直接进入内务府,属皇家花销。简单来说,议罪银收的钱就是归乾隆自己花的。档案记载:

自议之款,不由户部承追,而由军机处查催交内务府,是自行议罪银两,实为内务府特别收入之一项。[故宫博物院编:《〈文献丛编〉全编》(第七册),《文献丛编》第二十五辑《密记档(军机处档)》,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第5页。]

和珅主管户部和内务府两个银库,只要自己能保证户部的财政平稳,那内务府的钱自然是越多越好,因为这样老皇帝的开销就有了更多保障。于是,和珅就向乾隆提议,要将议罪银制度化、规范化。

和珅后来曾说:

臣等遵旨,……今将各员自行议罪认罚各项,分晰缮写清单,恭呈御览,嗣后即遵此办理,按季具奏。[故宫博物院编:《〈文献丛编〉全编》(第七册),《文献丛编》第二十五辑《密记档(军机处档)》,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第14页。]

将议罪银条理化地记清楚,然后按季度向乾隆汇报数额。当然,和珅跟乾隆也知道这件事并不光彩,所以议罪银的账目都放在军机处的密记处,由和珅亲自管理。

而随着议罪银的制度化,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就越发有趣了。

首先,乾隆朝中后期,督抚上贡传统的异化已经使大量的官员走上了贪污的道路,吏治腐化了;而议罪银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相当于又给了这些贪官一条免罪的出路。

所以,当乾隆四十五年督抚上贡和议罪银形成了双重驱动之后,乾隆朝的官场风气很快就不行了。乾隆之后也有过一些反贪行动,但因为制度上的问题,都没能解决。当时,朝廷越是反贪,下面贪污的就越多,官员为了自保,还出现了地方的集团性腐败。以致后来清朝有人评价乾隆朝的官场道:

高宗英明,执法未尝不严。……然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非其时人性独贪也,盖有在内隐为驱迫,使不得不贪者也。[薛福成:《庸盦笔记》卷三,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第8页b-9页a。]

不管是督抚上贡也好,议罪银也罢,这两项腐化的制度,待乾隆死后,嘉庆立刻都给废除了。只可惜已经为时太晚,想再扭转风气已经很难了。毕竟嘉庆不是雍正。

在和珅将议罪银制度化之后,他在腐败的官场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他又是怎样堕落的呢?

因为议罪银账簿是放在军机处的密记处的,是个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所以当官员真犯错时,该官员若想交议罪银,他其实是不知道要交多少的,他得猜。苏州织造舒文就曾经想交银子抵罪,他上奏请求道:

恩准奴才缴银二万两稍赎罪愆。[上海书店出版社编《清代档案史料选编·乾隆朝(下)》《舒文折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第395-396页。]

结果乾隆给的答复是:

令其抚心自问,必如何始得稍安,自行切实议罪迅速复奏。[同上书,《舒文折三》,第402页。]

潜台词很明显——钱给少了,赶紧想想自己该交多少。最后舒文将价码开到5万两,才算是议罪成功了。

而每当官员不知道自己该交多少钱的时候,他们就会先交一笔钱给和珅,让和珅告诉自己皇上到底想要多少钱。而此前一向以务实为重的和珅,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来者不拒了。

反观和珅的堕落,有这么几点原因:一,他职业道德方面的操守、自律性不是很强;二,和珅守着内务府和户部两个钱袋子,见过吃过后,也真的开始拿钱不当钱了;三,他很清楚,他收议罪银就是在替内务府收钱,这本来就是个上不得台面的黑心事,连乾隆对此都能讨价还价、安之若素,他这个中间人,还有什么磨不开面的了呢?

于是,从乾隆四十五年,和珅31岁开始,这位清清白白了30年,刻苦读书、努力养家的中年帅哥,终于迈出了贪污腐化的第一步。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一位官员一辈子清廉自守,为什么就这么值得人们尊敬呢?因为官场之上,往往只要犯过一次错误,有过一次污点,就很容易索性放纵到底了。而和珅,就是一个典型。

自从议罪银制度系统化之后,和珅就逐渐扮演起了一个乾隆朝官场收费站站长的角色。想升官,要给和珅交一笔钱;犯错了想遮掩,要给和珅交一笔钱;假如遮掩不住,想通过交议罪银免罪,还要给和珅交一笔钱;哪怕什么错都没犯,单纯想要个保障、买个保险,那也要给和珅交一笔钱。以致史书记载:

自和相秉权后,政以贿成,人无远志。[昭梿:《啸亭杂录》卷四,《松相公好理学》,中华书局,1980,第109页。]

自打和珅主管户部和内务府之后,想办成点什么事,不花钱,根本不可能。

因此,和珅的吸金速度,我们可想而知。都不用说和珅,后来,就连当初步行5000里只为给主子借50两银子的下人刘全,其家中资产都有20万两白银。有的公事,和珅自己都不出面,直接就让刘全去办。当时,和珅兼任崇文门税务监督,崇文门税关算是当时中国第四大的税收关卡了,所以崇文门税务监督是个绝对的肥差。然而,据史书记载:

刘秃子名全儿,并无秃子之名,本系世仆。……一向派在崇文门税务上照管一切。[见《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二百五十六,乾隆五十一年六月十五日。]

这样一个别人挤破脑袋都抢不到的差使,和珅就直接交给刘全去管事了。

从私德的角度讲,也许会有人说,和珅这个主子对下人是真够意思;可从公德和职业操守的角度讲,和珅简直毫无底线,完全把朝堂制度当儿戏。

至此,就产生了两个全新的问题:乾隆到底知不知道和珅在贪污?乾隆为什么不管和珅?

乾隆当然是知道的。

原因很简单,和珅这一辈子,一共有三所宅第,都建得极其奢华。一个守着皇宫,一个守着圆明园,还有一个守着承德避暑山庄,都建在乾隆的眼皮子底下。更不用说皇女还是和珅的儿媳妇,这位亲家平常的吃穿用度,乾隆也都是知晓的。

守着皇宫的宅第,就是今天北京的恭王府,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守着圆明园的宅第,里头还有座别墅。别墅有多大呢?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当初就是和珅家别墅花园的内湖。在乾隆朝,和珅的十笏园在京师王公诸园中可称第一。史书记载:

其他多诸王公所筑,以和相十笏园为最。[昭梿:《啸亭杂录》卷九,《京师园亭》,中华书局,1980,第295页。]

如此情况,乾隆怎么可能不知道和珅在贪污呢?甚至,不但乾隆知道和珅在贪污,而且和珅也知道乾隆知道自己在贪污。

我们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乾隆不管和珅的原因有三:

第一,乾隆的确是真喜欢和珅。我看见这个人就开心,跟他在一起我舒服。乾隆是有意惯着和珅的。

第二,和珅的能力的确过硬。不管是处理行政事务,还是管理财政收入,和珅在当时的官场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我们可以看两条记载。在行政方面,史书记载:

和珅记性绝佳,每日谕旨,一见辄能默记,乃至中外章奏连篇累牍,仓猝披阅,皆能提纲挈领,批却导窾。以故与闻密勿,奏对咸能称旨。[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七册)》《和珅记性绝佳》,中华书局,2010,第3425页。]

这是什么水平?在不考虑道德的情况下,从行政秘书能力的角度而言,和珅就是一个加强版的张廷玉呀。

在财政方面,因为在其最风光的时期,和珅手里管着4个部门——户部、内务府、崇文门税关、军机处密记处,他手中既有中央最大的两个钱袋子,也攥着这两个钱袋子重要的收入来源。

最后,在和珅的调配下,户部和内务府始终都府库充盈。和珅入主户部之前,户部的存银少则二三千万两,多则六七千万两。和珅入主户部之后,户部的存银,仅看乾隆朝的数据,不算“章总”任太上皇那三年,除了乾隆五十四年(1789)户部存银有过一次暴跌,跌到了6000万余两,其余年份,户部的存银均为七八千万两。和珅在搞钱方面确实是一套的。

其次,更重要的内务府,在和珅的经营下,存银也是水涨船高的。和珅任职之前,一般都是内务府的钱不够花,去找户部借钱。等和珅主管这两个部门之后,情况很快就反过来了。史书记载:

其初,本府进项不敷用时,檄取户部库银以为接济。……其后岁为盈积,反充外府之用。[昭梿:《啸亭杂录》卷八,《内务府定制》,中华书局,1980,第225页。]

除了深得乾隆的喜欢、赏识之外,和珅的个人能力,才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所在。

第三,乾隆不太管控和珅的原因还在于和珅是不玩党争的。有跟和珅关系好的人吗?有。但要说和珅及其拥趸真形成过什么政治势力了吗?还真没有。且这点是有一条证据的。

乾隆死后,嘉庆要处理和珅的时候,很多人都跟嘉庆说:和珅是个像曹操、王莽一样的人,他是个想篡位的奸臣。而军机大臣吴熊光就站出来对嘉庆说了这样一句话:

和珅贪纵,罪不容诛,若谓有歹心,臣不敢附和。[缪荃孙辑《艺风堂杂钞》卷三,《和致齐相国事辑》,中华书局,2010,第155页。]

和珅贪污,这是一定该死的,但如果说他想篡逆,臣不敢苟同。接着吴熊光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凡怀不轨者,必先收拾人心,和珅则满、汉无一归附者,徜使伊中怀不轨,谁肯从之?[缪荃孙辑《艺风堂杂钞》卷三,《和致齐相国事辑》,中华书局,2010,第155页。]

尽管和珅贪污索贿,但他从不邀买人心。到最后,嘉庆杀和珅的时候,哪怕已给和珅列了20条大罪,也没说和珅有过什么结党篡逆的倾向。因为和珅真的没这么干。

所以,在乾隆眼中,和珅就是一个对自己高度忠诚、办事能力又强的人,即便他有一些贪污的事迹,但有和珅在,乾隆朝中后期的内务府就不缺钱花。所以,乾隆对和珅的包容度自然很高。

但对“章总”这种中国历史上顶级的权术执政高手而言,他即便因为自己想享乐、粉饰太平而始终留着和珅,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完全信任和放纵和珅的。

一大有力的证据就是,和珅在乾隆朝是从来没有当过首席军机大臣的。那个位置长期由正直可靠的阿桂把守着。只不过阿桂的岁数太大了,而且平常除了出去带兵,还要去各地兴修水利。因此虽然阿桂是首席军机大臣,但真正主事的还是和珅。不过阿桂的存在就是乾隆的表态——首席军机大臣,必须是个正派的人。

而且除了首席军机大臣的位置,从乾隆五十一年(1786),和珅37岁开始,在乾隆的设计下,军机处始终有五位核心的军机大臣,也就是阿桂、和珅、福长安、王杰、董诰。这五个人中,除了福长安跟和珅是穿一条裤子的,另外三个人跟和珅的关系都非常差。

比如首席大军机阿桂,史书记载:

阿文成公桂与和珅同充军机大臣者十余年,除召见议政外,毫不与通,立御阶侧,必去和十数武,愕然独立。[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七册)》《阿文成不与和珅通》,中华书局,2010,第3247页。]

阿桂当首席大军机这些年,不但从不搭理和珅,而且一见到和珅就离他远远的。

到了王杰那里,就更有意思了。因为和珅这个人比较幽默,从小就喜欢跟人开玩笑。有一天,和珅想跟王杰套近乎,就摸着王杰的小手说:

何其柔荑若尔?[昭梿:《啸亭杂录》卷四,《王文瑞》,中华书局,1980,第103页。]

王大人的手真好看呀,真是又白又嫩。结果王杰的反应是:

公正色曰:“王杰手虽好,但不会要钱耳!”[昭梿:《啸亭杂录》卷四,《王文瑞》,中华书局,1980,第103页。]

搞得和珅当场下不来台。

也许有人会问,和珅会不会去找阿桂和王杰的麻烦呢?和珅也许是想找的,但乾隆不会同意。在乾隆的安排下,阿桂、王杰、董诰三人小组,在军机处的位置空前稳定。因此,乾隆一边用和珅去捞银子、粉饰太平,另一边又用一些标准的士大夫维系平衡,好让和珅做的事情别太过出界,以便将来有回旋的余地。

而在和珅彻底腐化、堕落之后,在这种人为设计的平衡局面中,和珅又会迎来怎样的结局呢?

上一章:而立之... 下一章:左右为...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