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地奔波的半生乾隆制造 作者:李正 |
||||
乔治·马戛尔尼在1737年,即乾隆二年出生于爱尔兰。他的父亲老马戛尔尼是爱尔兰安特里姆郡当地的一位高级治安官员。总的来说,马戛尔尼的家庭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好歹是一个标准的中产阶级家庭,不愁吃喝,马戛尔尼也可以安心读书。 马戛尔尼的学习天赋高超,学习态度也很好,其读书生涯一路高歌猛进。马戛尔尼考入了爱尔兰当地的都柏林三一学院,1759年从三一学院毕业后,23岁的马戛尔尼又考入了伦敦坦普尔大学的法学院。 考虑到彼时的欧洲社会正处于整体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政治、经济领域,法律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作为热门专业的优秀学生,马戛尔尼很快引起了一些大人物的关注,如英国勋爵霍兰德。 成功结识英国的上层人物后,1764年,28岁的马戛尔尼获得了一次改变自己前途命运的机会。这一年,马戛尔尼被任命为英王特使,前往俄国圣彼得堡去跟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商讨英、俄两国的商贸和结盟事宜。受国际形势影响,马戛尔尼未能百分百地达成使命,但马戛尔尼成功获得了俄国当地的大量情报,因此受到英国政府高层认可。5年后,1769年,33岁的马戛尔尼返回爱尔兰时,他已经完成从学生到爱尔兰议会议员兼爱尔兰事务大臣的华丽转变。 与此同时,18世纪的英国恰好处于对外扩张、建立日不落帝国的关键时期,拥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殖民地,会派遣英国官员前往各殖民地担任总督,让总督来管理甚至可说奴役当地人民,攫取利益。 于是,本就在俄国积累了不少外交经验的马戛尔尼成了英属殖民地总督的重要人选。马戛尔尼先是在39岁那年担任了加勒比群岛总督;后来,44岁那年他又担任了印度马德拉斯总督,并管理当地长达6年之久。因为表现出色,马戛尔尼的政治地位不断上升,先后获封男爵与伯爵身份,成了英国贵族的一员。 可以说,到18世纪中后期,马戛尔尼已经成为英国同外国打交道经验最丰富的贵族官员之一,他还拥有同大国交涉的履历和出色的文化修养。最终,凭借着这几项条件,1792年,时年56岁的马戛尔尼伯爵被赋予了一项重大使命——前往东方,访问中国,觐见当时的清朝皇帝乾隆。 那么,在此前已奔赴俄国、加勒比群岛与印度三地的马戛尔尼,去往乾隆统治下的中国后,又会拥有什么独特的经历呢? |
||||
上一章:乔治·马... | 下一章:精心准...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