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种姓”引发的分级

手机废人  作者:石川结贵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级呢?在此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校园种姓”。

种姓,指的是印度社会历史上存在的一种身份制度。不同的阶层对于职业、婚姻、习惯、居住地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进而孕育出了阶层间的差别。校园种姓指的就是模仿这样的身份制度,在学校内部形成小团体,学生之间出现金字塔状阶层区分的现象。

这种现象始于2005年至2009年,在学校里属于下层群体的学生们在网上写道:“像印度种姓制度一样的阶层化现象正在蔓延。”不少人大概是因为《教室内(校园)种姓》(光文社新书)一书才了解到这个现象。

这本书出版于2012年,作者是当时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铃木翔。铃木在谈到校园种姓时是这样解释的:同一年级的学生理应是平等的,但学生们却接受并达成“有些人是上层人,有些人是下层人”这样的共识。

至于分级的条件,书里谈到了这几条。

● 上层 恋爱、性经验丰富,在异性中评价很高,性格开朗,个性强,有主见,清爽,外貌好,注重外表,参加足球部这种引人注目的社团并很活跃。

● 下层 土,老实。

书里关于下层的描述很简单,大概是因为这种分类标准是学生们自己想的。比如“土”这一项,大家本身就不认可它,更不想展开谈。

换言之,学生之间的等级区分没有固定依据,或者说根本就是根据集团内部的氛围、主观想法肆意决定的。

如此一来,年级LINE之类的分级就更不稳定了。就拿菜穗来说吧,她本人其实也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会从B降到C,又从C升到B。唯一可以当作理由的,大概只有“周围人是这样认为的”这一点。

如果菜穗的想法是正确的,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集团内部会对一个人产生评价,而且这种评价还可以通过手机被所有人看到。“有些人是上层的,有些人是下层的”这种认知会轻而易举扩散开来,等级毫无疑问也会固化下去。

上一章:所在群... 下一章:“不被周...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