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章望江南 作者:王旭烽 |
||||
日子过得又快又慢,3月下旬春分日将到未到,岁节尚在社前,狮峰山上的茶,正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匀齐肥壮。再过几天,就过了社前,成了明前,这时的茶叶就成了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芽就稍长于叶。“三前”摘翠,说的是社前、明前、雨前。嘉和要炒社前茶,最早的龙井茶。叶子就随着盼儿一起上狮峰山采茶了。 叶子和盼儿都是采茶高手,仔细,慢。前几年采茶,寄草和蕉风也都会出马,四只手唰唰唰唰,像蚕宝宝吃桑叶,叶声一片,那才叫又好又快。今年蕉风不来了,怕黄娜再闹是一个原因。自上次因差一分钟嘉平等不及她扬长而去之后,杭家就一下子多出两个疯子。李飞黄倒是文疯,有吃有喝有床睡,还有书读,他就不发作了。黄娜不行,彻底大发作,黄蕉风吓得落荒而逃,和杭汉回了浙江大学干地下革命工作去了。黄娜一见出气筒没了,就转换对象,一到吃饭时候,见家里没有男人,她就朝叶子扔筷子砸碗。叶子一看她砸碗,心痛得也不管什么是斯文扫地了,在杭州这么多年,她早就同化成会“做人家”的杭州女人,会过日子了。这些碗在日本佬手里都保下来了,还能由着你砸!叶子上前就去抢。女人的战争可想而知,结果她就跟黄娜扯头发抓脸,两人抱在一起满地打滚,婉罗吓得在她们身边跳来跳去劝架,却怎么也拉不开。得荼灵机一动,找了根鸡毛掸就抽黄娜屁股,三人打一个怎么能不赢,黄娜夹脚屁股就朝楼上跑,叶子发疯一样在后面追,抱着她小腿死活不放手。两个女人都倒在楼梯口,直到杭嘉和回来,死活掰开了她俩,叶子还张口就给黄娜一口唾沫,这才被杭嘉和架走。黄娜则就势从楼梯上滚下来,接近自残,佯作昏厥,半夜渴极,才只好自己爬回房间。 第二天,嘉和想把叶子送到胡公庙去和杭盼住几天,叶子哪里肯,说:“日本佬杀人放火我都没跨出杭府一步,这么个蛮胡佬泼妇就想鸠占鹊巢啊?”嘉和直直地愣了半天,才说:“叶子,我认识你快五十年了,从来没见你这个样子。”叶子也愣了半天,才说:“有过一回,到小堀那里救汉儿,也是这样的。”两人愣在那里,正不知如何是好,想想就哭了起来。嘉和说:“连你都会打架了,好佬!”叶子一时哭出眼泪,婉罗却又跑过来了,说:“黄娜不肯下来吃饭了。”叶子站起来,恢复了正常,说:“婉罗姆妈,我们送吧,她终究是客人,主人不能饿死客人的。” 古往今来,杭家人从来也没有见到过如此歇斯底里的文艺女人。黄娜抽烟酗酒,在她卧室的木板墙上画满了又难看又变形的裸女,还写诗骂所有人,主要是骂杭嘉平:“夹尾而去屁滚流,自吹自擂大英雄。夫人扔在脑后头,此仇不报命不休!”寄草上去看了,回来忍着笑学给大哥听,还做了如下一番评点:“黄娜这个人还是有点文采的,除了‘屁滚流’实在粗俗之外,其他的都还可以。” 大哥嘉和却有他的心思。黄娜的问题不在于在家里闹事儿,而在于谁知道她会不会闹到外头去呢!万一这一文一武两个疯子串通一气,再闹出点大事来,如何了得?在这一点上,寄草和他达成了一致,必须清理了。 他们先是在郊区给李飞黄租了个房子让他搬出去,至于他白天要来忘忧茶楼,他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毕竟茶楼是谁都可以来的。嘉平这里,由寄草代笔一封信辗转寄到,动之以情,晓之其害。寄草列举了黄娜的种种糗事,包括与叶子厮打,说:你可以想象,事情要到什么份上,才搞得叶子这样的人和她扯头发抓脸皮,此事发生在我身上才不奇怪。信尾又强调说:二哥,这些年来,不管你有什么事情,都由大哥接了盘,唯有黄娜一事,大哥实无二法,恳请二哥早日了断,还我杭府清宁。 嘉平接到这封信时,人正在北京,为筹备首届全国政协会议做各种准备,他心里只有国旗、国徽、委员人选,分组开会地点,中国,世界……杭州清河坊十字街头那个小小茶庄里发生的事,在他眼里全是杯水风波。直到看了小妹的这封信,他才冷水浇头,第一反应,就是连抽自己两个耳光。他扔下了黄娜,说心里话就是他根本不想见这女人,其余的统统都是借口。自己的烂摊子自己收拾,他直接写信给黄娜,说过段时间他要去香港,到时会途经上海,让她到上海与自己会合,前往香港。至于黄蕉风,还是好好地听取他们年轻人自己的意见,不要干涉他们,新中国将是一个民主自由解放的国家,我们每一个人要从自己做起。 黄娜以前从来没有收到过杭嘉平的任何一封信,她和嘉平的关系简直就是过五关斩六将,从来都是利用和套路,这次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她已经很满意了。她依旧认为这是自己豁出去闹出来的成果,她决定见好就收,不闹了,等着杭嘉平来接她,毕竟做杭夫人才是最大的人生理想。 家里暂时安稳了,可是今年寄草也没有来采茶。寄草现在每天都在单位里加班,甚至晚上都住在单位里,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采茶。说起来,寄草和二哥关系最亲密,二哥就是她人生的楷模。她也是一个渴望变化、投身行动的文艺女青年,和其他女人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她并不是十分地想念她的孩子和丈夫——这源自她高度的自信,她自认为她将很快见到他们。虽然已经三年没有罗力的消息,但她坚信罗力还活着。她的小布朗,当然也活着。她认为他们一家三口,马上就会在下一个街口团圆。这种莫名其妙的自信是谁也不敢去打破的,二哥更不会。 二哥难得回来一次,讲了两个钟头的人类进步、世界大同、中国革命,就能把寄草的心燃得光辉灿烂,就够让她有精神支持好几年。要不是黄娜缠住了二哥,寄草认为二哥就是全能型的人才了。她死活也想不通二哥怎么会抛下叶子,娶这么一个“二货”回家,这种事情是绝不可能发生在大哥身上的。但是二哥一向简单真诚,在女人问题上受骗上当也是有可能的,这不是品位问题,这是一个偶然,所以寄草连这点也原谅了二哥。前两年,托二哥的关系,她进了浙江省的电台。这种核心要务单位,是可以获得许多情报的,寄草在二哥的直接指导下,早就参与了许多迎接新中国的准备工作。杭家人当中到底有谁站在什么阵营里,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 此刻,在杭家真正能够随便开口说话的,便是叶子和杭盼了。茶山坡上,盼儿就听她叶子婶婶一刻不停地叨叨。叶子的特点就是在话少的人面前话多,在黄娜、方西泠这样的人面前,她就成了哑巴。 “我刚识汉字的时候,因为是女人,女孩子也是女人嘛,是不能够进茶庄前厅的。现在我也不进前厅,习惯了。不过大门口外面是可以站的。我就站在那里看里面的字,你爸爸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我记得有一副对联,叫‘三前摘翠,陆卢经品’。我除了认识一个‘三’字,一个‘品’字,其他没一个字认识的。后来带着孩子从日本回来,那几个字倒还在,我也都认识了,可是让他爸爸解释是什么意思,他爸爸也说不清楚。最后还是你爸爸让我弄明白了。” 自从和嘉平离了婚,叶子就再也不叫嘉平“二哥”,需要提及时就叫嘉平“他爸爸”,“他”是杭汉,杭家人谁都知道。 “噢,婶婶,你给我讲讲‘三前摘翠’……” “要死了,连你都不晓得啊,忘忧茶庄这碗饭还怎么吃啊!” “也不是真的不知道,就是不太清晰。‘陆卢经品’是知道的,说的是经陆羽和卢仝之口审评过的好茶。陆羽大家知道得多,茶圣嘛。卢仝嘛,知道的人少一点,《七碗茶歌》太长了,不过我可以全部背下来,从小就会背。只是‘三前摘翠’,我只知道清明前、谷雨前,社前就始终搞不清楚。” “社前不就是现在吗?就是春分前后嘛,眼面前的东西反倒不认识。” “那为什么不叫春前或者春后,要叫社前呢?” “你爸爸没有告诉过你?” “告诉过的,社前就是春社前,一年共有两个社,还有一个秋社呢。春社和秋社,都是祭拜土地神的日子。再往下就搞不清楚了。” 叶子抿着嘴笑了。盼儿知道杭家女人的这种习惯性动作,她自己的特点就是从来不咧嘴笑,实在要笑,也是不露齿的,不是因为装淑女,是她以往没有开怀之事。直到生命中有了曹家远,她才知道笑,她会笑了,会说了,会与人交流了。叶子婶婶是会笑的,但她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习惯,她身上永远都会有一块干净的手帕,四四方方地叠着。她想笑的时候,一定会拿出那块洁白的手帕,捂住自己的嘴,好像笑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有时候,你也会看到叶子笑得前仰后合,像一朵花般摇曳着,但一只手还是用手帕掩着嘴,实在没有手帕时,她就用手背捂着,就像现在这样。 寄草小姑的笑法,在盼儿看来,简直有一种高难度的技巧。因为她笑时总会扬起一根细眉,那细眉就像舞台上《吕布戏貂蝉》中,两根翎子中时时被撩动的一根。她把一根眉梢挑得那么高,而目光要往下斜,嘴角又要跟上去。盼儿记得方越曾经给她看过一本美术杂志上刊登的肖像画《无名女郎》,是俄国画家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于1883年创作的,方越说画中女郎的神态与寄草很像,两个字——高冷。盼儿从不觉得寄草小姑是高冷的,她热情如火,只不过她的笑容任何时候看上去都带着傲慢和高贵,盼儿是做不到的,这种性格与表达的相悖是寄草小姑独有的。 蕉风呢,她笑起来简直就像是一朵云彩做成的沙发,杭汉就是这样陷进去的吧。最奇怪的当然便是黄娜了,盼儿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她和嘉平叔叔有什么可以联结起来的地方,她笑起来铿铿锵锵,简直就像一堆废铜烂铁。那么,盼儿自己的母亲呢?方西泠的笑容是瞬息万变的,旁人从来都抓不住她的思绪,她笑起来就像一只万花筒。想到母亲竟然是只万花筒,盼儿禁不住也笑起来。 叶子知道是什么原因让盼儿那么快乐,她沉浸在爱情中,满山的新茶都在祝福她。以往她是几乎无法对话的,现在她是一个可以交流的姑娘了。 “春社啊,你爸爸跟我讲了许多遍,我才算是真正记住了。在春季里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就叫春社。记住了吧?” “记住了。这个其实我知道的。” “从宋代开始,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就是从这里开始不懂的。什么叫戊日啊?” “这是中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嘛,知道天干、地支吗?” “我想想啊,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婶婶你成中国通了啊!” “瞧你说的,我本来就是中国人嘛。” “我也是中国人,我妈从来不跟我讲这些,只讲上帝……” “很简单的啊,把天干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配,第一日是甲子日,第二日就为乙丑日,第三日为丙寅日,第四日为丁卯日,第五日就为戊辰日了,这样过六十日,为一个甲子,第六十一日重新开始。那么这个戊日嘛,就是干支纪日中‘戊’开头的日期。从立春开始,这样的‘戊’日到第五个,就是春社了。” “那也就差不多有一个半月了吧,那时候也差不多是春分时节,当中有一天是春社,在春社前采的茶,就叫社前茶。是这样吧,叶子婶婶?” “你啊,人家是不懂装懂,你是懂装不懂。看看,茶采得差不多了,够炒一斤的了,回庙里去,看你爸爸制茶吧。” 今年春天,忘忧在家里住的时间长,他看大舅实在是太忙了,又说要迁坟,又说要定亲,还有黄娜舅妈的打闹和方越的那个疯爹赖在杭家不走,再有就是南北两边的战事。忘忧是共产党人的儿子,烈士子弟,骨子里自然靠着共产党一边。大舅告诉他,1927年2月,他父亲林生随着北伐军进的杭州城,和妈妈因茶事一见钟情。忘忧决定在城里待着,说不定能够看到解放军进城的那一天。 嘉和把忘忧带到胡公庙,是要炒一次社前茶,参加马一浮先生的玄亭修禊。这也让忘忧喜欢。他在山中小庙居住多年,并未出家,许多佛学方面的心得疑惑尚需交流解答。平时他不见人,是受不了旁人的目光,他身体中缺乏一种元素,致使通体雪白,并非怪力乱神之辈。但俗人见他总是好奇的,只要一出门,总会有一群人前前后后看西洋镜一般跟着。忘忧最受不了的就是那些老太婆,见着他还要摸他,啧啧叹道:“前世作孽,罪过,罪过,阿弥陀佛……”因为这,他不愿意再回杭州清河坊。可是这一次不同,此番修禊,请的人都是些耆老,有金梁、高存道、高野侯、黄宾虹等人,都是在西湖边准备颐养天年的大学者、大文化人,见识见识他们也是好的。嘉和没有告诉忘忧,他本来何尝有心参与这些学人的活动,无奈马一浮的弟子王準来找他。此人是马老最忠心耿耿的弟子,一脸病容,可依旧兴趣盎然地张罗此事。说不管国共打成什么样,我们自顾自过马老的生日要紧。 众所周知,马老爱喝龙井茶。抗日战争中,他在逃难时曾饮得学生寿毅成从中茶总公司送来的龙井茶。当时马一浮正在贵州山中讲学,收到新茶,感慨之至,题记曰:“龙井已没虏中,山民月夜潜摘,间道送上海,展转而后得之。自经乱离,久不尝此味矣!”又吟诗二首,其中有“空有《茶经》夸博物,当筵谁与辨劳薪”之句。 杭嘉和与马老虽说不上有师徒情分,但彼此还是熟的,盖因马老有两样食物是断然不能少的,一是早餐的豆浆油条,二是杭州的西湖龙井茶。光复后回杭这几年,马老年年喝的都是忘忧茶庄的茶,都由嘉和亲自送去,趁此机会问候老人家。如今马老既然有此兴头,杭嘉和又怎么能够回绝呢!故万千俗事在手头,也得搁下,趁社前茶尚有几许在龙井梢头,抢着摘下来供修禊时用。 今年的龙井茶发得早,能够采到社前茶。但放眼望去,山中也没几个茶农在采摘,老顾客中有不少跑到台湾去了,或者去香港了,还有的跑到国外去了。人都顾不上,谁还顾得上茶。还是忘忧茶庄,继续一板一眼地做着龙井茶。 嘉和知道,儿女子侄辈中,忘忧对祖业是了解得最少的,他要趁此机会多教他一些吃饭的本事。他告诉忘忧,龙井茶的第一好在哪里呢?就两个字:早、嫩。一是早,龙井茶的采摘时间历来很有讲究,以早为贵。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二是嫩,龙井茶以细嫩著称,以采摘嫩度的不同分为莲心、雀舌、旗枪: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叶形如雀舌的称雀舌;再大一点的叫旗枪。 他指着那些采摘后在竹匾上晾晒的嫩芽,问忘忧:“这是什么?” “一根根嫩芽,是莲心。”忘忧果断地回答。 “记住了,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摊薄,厚度为三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经八至十小时摊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提高鲜爽度。 “摊晾半天时间就差不多了,你闻闻,是不是少了青草味道?这样下锅,刚性少了,水分不多不少,不会结团。晾好的新叶,还要大致分类,经过摊晾的鲜叶需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揉捻这个手势也是少不得的。通过外力将茶叶揉捻成形,但龙井茶揉捻要弱化,龙井茶漂亮,就漂亮在这种细节,要紧关头一个不小心,这个漂亮劲儿就没有了。 “炒制好龙井茶,没个十年八年,手不脱几层皮,打几次泡,是练不来的。你的皮肤经不起,这手艺我传给杭汉了,需要手工完成,你去看看他那双手就晓得了。我不要你下锅啊,你只要记得,炒茶分青锅、回潮、辉锅,记住了吗?” “青锅、回潮、辉锅,记住了!” “青锅嘛,是要在一刻钟内,使茶叶初步成形为扁平,七八成干。回潮是将茶叶起锅,摊平在竹匾中回潮,需要一个钟头。回潮好的茶叶再放入锅中炒干,还要再定型,这个就是辉锅了。辉锅后的茶叶起锅晾凉,就算正式炒好了。” 杭嘉和这么说着,小撮着已经从灶底下掏出了一只布包着的小铜钟:“我把它擦得精光锃亮,今年又要靠它开工了。”嘉和把那铜钟接了过来,轻轻地一摇,里面那个铜锤发出了一声轻幽的响声。嘉和一拍手,说:“开工了!” 忘忧在庙后面的梅花灶前认真地看大舅炒茶。小撮着伯在往五个灶口围成一圈的灶心塞柴火。叶子舅妈和盼儿姐姐用毛巾包好头发,双臂套上袖套,身上扎着围裙,就开始一捆捆地背柴。忘忧只能透过墨镜看着她们。他在山乡里,见惯了那些荆钗布衣的女人,但什么时候开始,杭家的女人们也这样披挂上阵了?当她们这样劳作的时候,脸上却并没有不堪重负的苦相,仿佛她们生来就会干这些活一样。但是所有的一切附在她们身上时,都多了一份优美。忘忧无法说清这是因为他爱她们,所以她们在任何状态下都美;还是因为她们本来就是美的,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美。 杭嘉和仿佛对这一切熟视无睹。他开始炒茶。鲜叶捧入锅中,灶火跳动,他双手插入锅中,然后捞起那一群“绿云”,撒下去,捞起来,撒下去,捞起来,撒下去,捞起来……略等片刻,香气溢出,真是无可比拟的喷喷香!热乎乎的,带着草气和涩味,像山雾般扑面而来,又瞬间散去。茶气弥漫开来,忘忧看到一个男人,麻布短衫玄色长裤,他的左手扶在锅边,如佐将扶助着冲锋陷阵的右手大帅,右手一会儿把茶叶抛上去又落入锅中,一会儿抖动着茶叶一片片地掉下,有时左手按在右手上使劲摩擦,有时右手指拳曲成一个耙子从茶叶中耙过,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魔幻手势啊!有条不紊中的眼花缭乱,漫不经心中的一丝不苟,如履薄冰中的熟能生巧。 “为什么要把茶叶这样抛上去呢,大舅?” “茶叶变松,水分散掉,控制温度,用处多着呢。这里每一个动作都有讲究的。‘压’,把鲜叶压扁平,扁平挺直才叫龙井茶。‘抖’,非常难的动作,把茶叶形状抖出来,让叶和心包在一起,把香味锁进茶心,那叫漂亮。看看这个啊,这个叫‘搭’,”忘忧看到大舅的左手,捞起满满的茶叶,右手在满手的茶叶上轻轻一按一抹。“看到了吧,这一搭,茶叶的颜面、温度、水分,煞煞清爽,下一把如何炒制,心里就有数了。” 青锅结束了,在等待的一个钟头的回潮中,忘忧终于激动地坦露心迹:“大舅你教我吧,我不怕烫。我们天荒坪有两株白茶,泡出来味道特别鲜,我要学会了,就照这个样子炒,肯定能炒出好茶来的。” “哪里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一切都要看你手里的茶叶质量来定手法。每一捧鲜叶的水分含量、新鲜程度、大小都不同,经验老到的茶农会根据鲜叶的情况决定采用哪种手势。同样是压,高档茶叶只要压扁就行,中档茶叶就要压得扁而紧,低档茶叶则要压紧,手法和力度都不同。就像年纪大了,筋骨老了,能压紧就好。你看,同一种龙井茶都有不同的炒法,何况另外一种茶呢? “比如青锅,主要靠‘捺、搨、抖、搭’四个动作循环进行;辉锅呢,要分‘前半锅’与‘后半锅’,前半锅可看作是青锅的继续,通常称为‘搭手炒’,后半锅是由‘抓、压、磨’三个具体动作结合进行,称‘抓手炒’。开始辉锅吧。” 忘忧半懂不懂地蹲在梅花灶前,看着一家人手脚不停地围着嘉和转,只有嘉和一人稳如泰山,忘忧羡慕至极。他想,我要做一个懂茶的人。 炒这一锅茶,足足花了半天时间。直到最后辉锅结束时,杭嘉和跟大家打招呼:“都别说话啊,我想好好听听铃铛声,都整整一年没听到了。”说着,他拎起那只铜钟,轻轻地摇了一下,铃声就悠然响了起来,余音袅袅,最后变成了嗡嗡嗡的蜜蜂飞舞一般的声音。 “好听吧?”嘉和问各位。 “年年听嘛,听熟了,还是好的。”小撮着说。 “忘忧,看出来了吧,这是从庙门口挖出来的,是铜钟。外公手里传下来的。”嘉和说。 “哇,那是个老古董了吧?”忘忧问。 “有人说是宋代,有人说是明清的,无所谓,我们又不卖。”嘉和突然问忘忧,“泡一杯头茶喝,好吗?” “你们喝吗?”忘忧问大家。 叶子摇头:“头茶有点火气,放几天更好喝。” “放几天我也不喝的。”忘忧说。 “为什么?”小撮着一边熄着火一边说,“我们想喝的人喝不上,请你喝你还不喝……” 忘忧不知道如何告诉大家,他害怕进入一切最好的东西,他愿意靠近它们,观赏它们,可是他不愿意进入它们,他经不起一点点的失望。他要把龙井茶的极品之感永远留在想象中,只有在想象中,它们才是永恒的。 清河坊十字街头的忘忧茶府,离涌金门旁钱王祠畔郭家湖头修建的玄亭不远不近,走走嘛有一段路,坐黄包车嘛又有点不划算,嘉和与忘忧决定走着去。忘忧小时候都不太敢上街,如今二十岁了,胆子倒也略大了一点,另外,有大舅陪着,他也坦然许多。他戴着墨镜和帽子,穿着青布长衫,就沿着胡庆余堂那一溜高墙,往涌金门外走去。 在大舅的形容中,马一浮是个大脑袋大胡子矮个儿的大天才。他考秀才,是他爸背着去的;他教书,是浙大校长竺可桢亲自请的,老蒋都敬他三分,抗战时还出钱让他教国学。在马一浮那里,全部文化或哲学问题,以及全部教育问题,都只集中在一点上,即“发明”和“反求自心之义理”。忘忧说:“大舅,我听不懂。” 杭嘉和掰着指头数:“‘儒佛悠致’‘以儒摄佛’‘以佛释儒’‘儒佛俱泯’‘儒佛交攻’,能听懂吗?马一浮说的。” 忘忧摇摇头,说:“就听到两个字:儒,佛。” 嘉和笑了,回答他最疼爱的外甥:“大舅和你一样,只听得懂儒佛二字。忘忧,我们拉个钩,自学吧。” “我想好了,我得补习外语,还有植物学、昆虫学、动物学、农学,当然还有茶学。大舅,你呢?”忘忧两眼发亮,盯着嘉和,这让嘉和不得不认真回答了。 “我呀,心里头一直有个秘密,没跟人说过,连汉儿都没告诉,现在就跟你说了。大舅一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做个读书人,别的什么都不干,此生足矣。” “大舅,你是想说,只做个商人,真是心有不甘啊。” 嘉和用他大大薄薄的手掌重重地拍了忘忧一下,说:“知我者,忘忧也。” “等我学好了,就来替你撑杭家的门面,你就整天读书、写字、作画,我保证!”忘忧诚恳地回答。 “你这不是让我学你外公吗?像杭天醉这样的人,普天下只有一个,后人学不来的。” “我明白的。大舅,外公有的,你都有,外公没有的,你也有,你是我们家最像外公的人。” 嘉和站住了,打量着忘忧,他的五官长得和林生实在是像极了,无怪当年大妹与林生一见钟情,多帅的小伙子,多么无量无常的青春啊。 “说我像你外公,你是头一个呢。”嘉和放慢了脚步,“忘忧,大舅没有选择的机会了,只有一种活法,把制茶这门手艺做好,一辈子还不够用呢。” “大舅下半辈子还做茶吗?” “已经陷进去,半道上撤不回来,也不想撤回来了。” 他们已经走到了涌金门的水闸口,这里有一些民房和墙门,半新不旧的,一点也看不出当年忘忧茶楼的痕迹了。忘忧知道,就是在这里,大舅因为不愿意和日本人下棋,把自己的小手指头都斩掉,把整幢茶楼都烧掉了。大舅真不是一般的人啊,他要狠起来,杭家人中他肯定是头一份的。 杭嘉和在这里驻足片刻,突然淡笑道:“这里从前有座茶楼,叫藕香居,是尼姑开的。杭州有个大文人陈蝶仙叫‘天虚我生’,后来成了大实业家,写了一副对联给她们:“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把老尼姑气得一张状纸告了上去。这个陈蝶仙啊,也真够才子气的……不晓得这种事情是滴尼姑卤儿的,噢,就是出人家洋相。”嘉和见忘忧脸上发蒙,以为他听不懂杭州方言,加了这么一句。殊不知忘忧发蒙的是,大舅在愤怒断指之处、国仇家恨之地,却说了那么一件风雅促狭之事,用一件事情来隐藏另一件事情。忘忧从大舅身上又学到了一招。 郭家湖头,原本是西湖边一个船家小村,这一带的旱地,元代以后属杭城穆斯林营葬地,清以后渐趋荒凉,民间呼为“坟山窠”。靠近原城墙处,有一座不小的石亭,石亭中有一张不小的圆形石桌,有石鼓凳四只,亭子极高,极敞。石亭的东侧,有一处和杭州房屋不同的平房,正是玄亭所在地。 玄亭当然不是一个亭子,它是日式的平房,共有四间。 它是去年8月由马一浮内侄汤俶方和汤彦森出资建成的,马一浮携专门照顾他的家人搬入其中居住,命名“玄亭”,是用王辅嗣注《老子》之句“不可得而谓之然曰玄”之意,想要说明的是“明其非吾有也,强谓之云尔”。文人说话虽然绕,但也只能这样表达,其实就是说房子虽说是为我建的,但其实并非为我所有。 嘉和与忘忧到时,马一浮出门吃早餐还没有回来。原来,他吃油条有个习惯,一定要吃刚从油锅里炸出来的。以前附近有专门的油条店,今年因为打仗,做小生意的吃不准该不该做下去,便到乡下去坐等局势明朗了。马老想吃根出锅油条,必须坐船到湖滨,就是这样,马老也不马虎。今日乃己丑年二月廿五,阳历1949年3月24日,马一浮六十六岁生日,油条之事更不可疏忽。一大早,嘉和他们从清河坊往玄亭赶时,马老也正好从玄亭往湖滨舟行而去。 寿星虽不在,众人却已经到了不少,马老的学生王準正在张罗寿庆事。王準,字伯尹,浙江遂安人,复性书院的高才生,追随马一浮整十载了。看得出来,他脸色很不好,一副病得不轻的样子,但依旧在热情地招呼着,让耆老故旧在客厅茶座入座。嘉和一一与他们作揖问候,亲自到里屋水房张罗,烫杯,泡茶,端出,众人纷纷叫绝:“忘忧茶庄的社前茶,多少年没喝到了。” 嘉和把忘忧揽到当中说:“这是我外甥林忘忧,今日特来拜见各位阿爷阿叔,带来的这点心意,还是他陪着我在山里一起炒制出来的。” 这些学者没有一个用异样的眼光看忘忧,都拍着手叫好。有人便说:“虎父无犬子,果然年少有为,等来这一天。”此话大有深意。其中又有一位单刀直入问嘉和:“嘉和兄,听说陈仪主席被蒋总裁软禁在上海了,可有此事?” 嘉和找了个角落坐下来,回答说:“这等党国要事,问我一个事茶的,叫我如何作答呢?” “也是啊,嘉和、嘉平两兄弟,向来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这种党国大事怎么可能让嘉和兄知道呢。”曾经出任过浙江督军的吕公望大声说,“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陈公洽不但被老蒋抓了起来,还被汤恩伯亲自派人押送到衢州。陈公洽险矣,保不定这颗人头要落地。” 其他人也议论纷纷:“这种时候如何还在党同伐异啊,老蒋这个人气量一向狭小,陈公洽无非说了几句‘不想再打内战’的话,‘保境安民’也是吾浙风格。汤恩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陈公洽真是看错了人,还把他当亲女婿,罪过啊……” “大变局自然便有大分裂,不奇怪。记得辛亥义举那时,光我们浙江陆军就分为四派:日本士官派,有蒋百器、周承菼等;陆师派,有朱瑞、叶颂清等;保定派,有在座的吕公望、童保暄等;武备派,有夏超、张载阳、周凤岐等。” “老弟记性一等,可是千万别忘了,不管十派八派,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这点是一致的。不像现在,国民党政府是死定了!”吕公望说。 众人纷纷交头接耳。有一人便问:“吕公如何做出这等判语?国共不是一直还在和谈,还有可能形成划江而治的政治格局吗?” “划江而治?谁愿意?没听说上个月戴季陶都自杀了吗?” 湖州人戴季陶,是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留学日本时与蒋结下了刎颈之交,连他都自杀了。再加上陈布雷这个“当代完人”也不想在这个人间继续做“完人”,可见这个政府真是天怒人怨,天地不容了。 此时王準走上前去,一一作揖说:“今日祝寿修禊,又得此等好茶,亦当细细品尝,马先生即刻就到,各位敬请品茶。” 忘忧连忙上前帮着王準端茶递水,嘉和甚是欣慰。众人见王準那张黄中带灰的脸,单薄的棉衣架在身上,肩头耸起,挤着笑容,心中着实不忍,连连说:“赵州和尚言之有礼——吃茶去,吃茶去!”大家这才似乎想起,今日修禊呢。 |
||||
上一章:第九章 | 下一章:第十一章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