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类启示录》约阿希姆·菲尔森盖德完美的真空 作者: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
||||
(午夜版——巴黎) 约阿希姆·菲尔森盖德是一位德国人,他用荷兰语写了《类启示录》(他几乎不懂这种语言,正如他在引言中承认的那样)并在法国出版,而法国的劣质校对举世闻名。本文的作者实际上也不懂荷兰语,但从书名、英文序言和文中少量可以理解的表达方式来看,他认为自己堪当审稿人。 约阿希姆·菲尔森盖德不想当个知识分子,这个时代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知识分子。他也不想被当成文学家;只有存在对创作素材或创作所针对的人的抗拒之时,才有可能产生有价值的创作。但是,既然在宗教和审查禁令死亡之后,人人可以畅所欲言,也就是什么都可以说,在谨慎小心、因为一个词而瑟瑟发抖的听众消失后,可以随便对任何人喊叫任何事,这时文学及其整个人文性就都变成了尸骸,它的分解过程被至亲们执拗地掩饰。因此,应该为文学创作寻找新的领域,在新领域里应该有阻力,使人有恐惧感和危机感——从而产生严肃性和责任感。 如今,只有预言才能成为这样的领域,这样的活动。因为先知不抱任何希望,他预先知道自己既不会被倾听,也不会被认可,更不会被接受,他应该先验地接受哑巴的状态。沉默者既是沉默不语的人,也是身为德国人,却用英语向法国人做开场白,然后再用荷兰语讲话的人。因此,菲尔森盖德是按照自己的假设工作。我们强大的文明,他说,努力以最耐用的包装生产尽可能不耐用的产品。不耐用的产品很快就需要更新,这有利于大家生存;而包装的耐用性使其难以处理,有利于技术和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果说买家尚可单独应付一系列伪劣产品的话,处理包装则必须有专门的反污染计划、除污罐、协调工作、规划、联合治污企业等。过去,可以指望凭借狂风和降雨、江河和地震等自然力将垃圾的增长保持在较温和的水平上,而现在,曾经淘洗和冲刷垃圾的一切都变成了文明的排泄物:因为江河在毒害我们,大气在烧灼我们的肺和双眼,风将工业尘埃撒在我们头顶,而塑料包装是有弹性的,即便是地震也无能为力。因此,文明的排泄物现在是寻常的风景,自然保护区只是一个暂时的例外。在产品脱掉的外包装形成的景观中,人们正忙于消费一样脱去包装的产品,那就是性——最后一种天然产品。然而,性也被赋予了大量的包装,比如服装、表演、玫瑰、口红和其他广告封面等。因此,文明只在个别片段值得赞叹,比如肌体的心脏、肝脏、肾脏包括双肺的精确值,因为这些器官的高速运转意义重大,尽管如此,如果是一个疯子的身体,那么这些完美器官构成的身体的行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样的过程——先知说——在精神财富领域也在发生,因为可怕的文明机器,在启动之后就成了众缪斯的机械挤奶器。它让图书馆书满为患,把书店和报刊亭逐渐淹没,让电视屏幕粗鄙不堪,堆积如山,其数量本身的力量就无人能敌。如果在撒哈拉沙漠里有40粒沙子,找到它们才能拯救世界,那么找到它们,就跟找到早已写就却淹没于故纸堆的40部救赎之书一样困难。 这些作品肯定已经写就,因为有精神产品的统计数据为证,该统计数据是约阿希姆·菲尔森盖德用荷兰语以数学语言讲述的,评阅人尽管既不懂荷兰语,也不懂数学语言,但还是凭着信任而重复他的数据。因此,在灵魂得到美妙绝伦之物的滋润之前,先被我们用垃圾窒息了,因为垃圾的数量要多4万亿倍。况且它们已经被窒息了。预言之事业已发生,只是因为人们都步履匆匆,所以还未被察觉到。因此预言成了马后炮,因此被称为《类启示录》,而不是《启示录》。我们通过以下迹象识别它的步态:无聊、肤浅和迟钝,以及——加速、通货膨胀和自慰。精神自慰就是用预言带来的自我满足来替代成就,先是广告让我们自慰至死(广告是商品思想所能够承担得起的显现的退化形式——与个人思想相反),然后自慰——作为一种方法——接手了剩余的艺术。这是因为信仰商品与信仰上帝的效果不同。 天才的适度成长,他们的天生慢熟,他们的精挑细选,他们在细致而敏感的口味范围内的自然选择——都是过去的、已经灭绝的现象。最后一个仍在发挥作用的刺激是咆哮;但咆哮的人越来越多,且都使用越来越有力的强调语,在灵魂了解到什么之前,先要忍受鼓膜的冲击。昔日那些天才的名字,已经越来越不为人所知,而只剩些空洞的声音;所以这是预言中注定的灾祸,除非约阿希姆·菲尔森盖德建议的事得到完成。要成立一个Humanity Salvation Foundation——人类拯救基金,出资16万亿的黄金,年利率百分之四。该基金将用于支持所有创造者:发明家、科学家、技术人员、画家、作家、诗人、剧作家、哲学家和设计师,按以下建议的方式支付。那些不写作、不设计、不绘画、不申请专利或不提出建议的人——终生领取36000美元,而那些从事上述行为者,所得将会相应减少。 《类启示录》包含完整表格,列明所有创作形式的扣除额。每年有一项发明或出版两本书,你一分钱也得不到;出版三本书的话,就得自己出资补贴了。这样的话,只有真正的利他主义者,真正的精神苦修者,一心爱人、舍己忘身的人才能有所创造。然而,停止生产可出售垃圾,约阿希姆·菲尔森盖德从自身的经验懂得,是有损失的!——他出版了自己的《类启示录》。因此他知道,完全无利可图并不意味着彻底消灭所有创造力。 然而,利己主义表现为对财富的贪婪与对名望的贪婪相结合:为了阻止后者,救世计划引入了对创作者完全匿名的方式。为防止无能之辈提交奖学金申请,基金会将通过适当的机构审查候选人资格。候选人提出的想法是否有实际价值根本无所谓。唯一重要的是项目是否具有商品价值,即是否可以作为商品出售。如果是这样,奖学金将立即颁发。对于地下创作活动,则在司法体系内建立惩罚和镇压制度,由紧急监视机构负责追查;还引入了一种新型警察,即反创作侦察巡逻队。根据刑法——任何人秘密写作、散布、收藏,甚至只是默默地向公众暗示各种创造力的萌芽,渴望从中获利或者成名的行为,都将受到隔离、强迫劳动的惩罚;如果是累犯,则将被处以关黑屋、睡硬板床和每逢犯罪周年遭受鞭打的惩罚。对于将此类思想走私到社会,对生活造成堪比汽车、电影、电视等瘟疫的悲剧性影响,将受到主刑惩罚,附加公开鞭挞和强制终生使用自己的发明。企图也将受到惩罚,预谋带来的结果是贴上羞辱标记,形式是在额头盖上无法洗掉的油漆字符——“人类公敌”。然而那种被称为“精神错乱”的不指望利益的粗制滥造却可不受惩罚,罹患此疾的人作为对秩序造成威胁的人,必须与社会隔绝,关到特制的封闭机构中,得到人道主义的对待,并被提供大量的墨水和纸张。 当然,世界文化并不会因为这种限制而受损,而是会蓬勃发展。人类将转向自己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作品,雕塑、绘画、戏剧、小说、仪器和机器的数量已经足以满足许多世纪的需要,也不会阻止任何人做出所谓的划时代发现,只要他保持沉默。 以这种方式规定了各种事情,即拯救了人类之后,约阿希姆·菲尔森盖德继续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已经出现的这种可怕的过度行为?作为一个具有非凡公民勇气的人,菲尔森盖德说:20世纪业已创造的东西,即使它包含思想的钻石,在整体衡量时也一文不值,因为在垃圾海洋中你无论如何是无法找到这些钻石的。 因此,他要求销毁所有成批产生的东西,如电影、插图杂志、明信片、歌曲、书籍、论文、报纸,这次行动将是一次彻底的“清理奥革阿斯牛圈[源于希腊神话,形容“最肮脏的地方或者积累着成堆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地方”。]”——彻底平衡历史上的“拥有者”和人类预算中的“欠债者”(其中将被毁灭的还有关于原子能的数据,从而消除对世界的现实威胁)。约阿希姆·菲尔森盖德指出,焚书或烧毁整座图书馆的可耻之处他当然心知肚明,但是历史上的信仰审判——例如在第三帝国——被认为是可耻的逆行,是因为它们是保守的。这完全取决于从什么位置燃烧。所以他提出了一个拯救性、进步性、救赎性的信仰审判,作为一个始终如一的先知,在结尾处他要求读者先撕毁和焚烧他自己的这本预言。 |
||||
上一章:一无所... | 下一章:白痴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