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笔记
受到一位女性的启发

为了生命闪耀之日  作者:斋藤茂男

正如我在前言中所写的那样,《为了生命闪耀之日》是共同通信社刊登的《日本的幸福》系列连载的第五部。

这套丛书是从第一部《妻子们的思秋期》连载开始的。在第三部分,我以日益增加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问题为焦点,写了一些家庭主妇在照顾老人时面临的困难(该书后来以《燃烧未尽的晚景》为题出版)。

在采访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与患有严重痴呆症丈夫同居的女性。她的丈夫以前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但自从退休后身体急剧恶化,现在像植物人一样每天只能躺着,丝毫没有康复的希望。虽说妻子照顾丈夫是天经地义,但对这个五十多岁的妻子来说,无论是作为女人还是作为一个人,她明明有能力追求更多可能性,然而现在她只能二十四小时看着丈夫,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照顾丈夫上。

这位妻子仿佛在一条永远看不到尽头的路上默默地走着。当听她说起现在的心境时,我得到了一个启示,那就是这位妻子的心情已经升华为“对生命本身的悲悯之情”,这种感觉甚至超越了夫妻之情或女性的情感。

从文中可以看出,我之所以决定写《为了生命闪耀之日》这本书,是因为我偶然遇到了残障儿的生死问题,但其实在采访患有痴呆症老人的过程中,那些妻子们对我说的话也成为我思考“生命”问题的基础。

之前,我如是写到和那位妻子见面时的场景:

我来到了K先生位于湘南海岸附近高级住宅区的宅邸,按了一下门铃,不久就听到大门打开的声音,一位姿态优雅、头发花白的女性一路小跑过来给我开门。她就是K先生的夫人。

这位夫人带我来到会客室,透过窗子能看到园子里的绿意正向外蔓延。在她离开房间后,我陷在柔软的沙发里,开始欣赏房间里的饰品。

“哇,哇,哇……”

忽然,我听到了一阵猛兽般的叫声。那声音似乎是从会客室走廊对面的里屋传来的。

当夫人端着茶水回来时,那个沉默了一段时间的怪声又响了起来。

“他一整天都这样。是的,那是我丈夫的声音。他好像在说些什么,但我完全听不懂。”

据她介绍,K先生已经完全进入痴呆状态,卧床不起,一切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护理。

老年痴呆的原因,除了最常见的因脑血管疾病引起之外,还有由于脑萎缩引起的,现代医学至今还没能找到确切原因。K先生的症状据说就是由脑萎缩引起的老年痴呆。

“我丈夫原本字写得很好,但有一天我看他写的信突然觉得有些奇怪,信上的字歪歪扭扭的。现在看来,这应该是最初的信号。”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言语和举止越来越奇怪。早上换衣服的时候,他没法把手和脚从内衣和衬衫袖子里伸出来,领带也不会系。这位夫人在他的衬衫右袖上缝了一个红色的圆形记号以帮助他辨识左右,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不知道怎么穿,后来甚至穿上裤子之后才穿内裤,或者把脚伸进衬衫里。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行为只是慢慢发生变化,但后来情况急转直下,症状一天比一天严重。当我强行带他去看医生时,他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了,很明显得了老年痴呆症。后来,他连手都不会用了,所以吃饭的时候我不得不用勺子喂他。再后来,他渐渐说不出话来了,一个词都说不出来,就只会呜呜啊啊地叫个不停。”

他因不明原因的高烧在床上躺了将近一个月后,已经没法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了,从此以后便一直卧床不起。

“有一阵,他就像刚才那样从早大声叫到晚。我一直睡不着,累得筋疲力尽,好在现在他晚上能睡觉了。但奇怪的是,他安静地睡着时我明明可以松一口气,但我又开始担心他是不是还活着。”

K先生今年六十八岁。一般来说,这个年纪还不至于患上老年痴呆症。但谁能想到,他现在每天像动物一样叫唤,痴呆得如此严重呢?

就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K先生从大学工程系毕业后,立即入伍参加了空军。他大学时期的许多好友都死在了战场上。他在旧制高等学校[指日本在一九五〇年前为充实和加强国民道德教育而设的高等普通教育学校,教育程度相当于现代日本的高中至大学低年级之间的过渡期,即大学预科。]度过了青春年华,那时他最要好的朋友后来在南方的一个小岛上饿死了。

这位夫人告诉我:“很多和他关系要好的人都死了,这对他的打击很大。”

复员后,他进入一家大型造船公司担任工程师。

战争中遭受重创的日本造船业后来得到重建,称霸世界,整个过程仿佛是日本经济急速增长的缩影。而K先生则是在此进程中一直冲在第一线的战士。

“别说周六了,就连周日他基本都要上班,一个月大概只能休息一天。听说船的交货期都撞在了一起,他们一直在赶工期。那段时间,厂里陆续有很多船下水,他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刚好是造船业最兴旺的时候。他总是在第一线指挥工作,并且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但他的工资倒是没好到哪里去。”

从造船部调到石油部后,他多次前往海外长期出差,不断提高自己的业绩。

就这样,他从总厂厂长一步步晋升到了总公司的核心部门,直到六十岁退休,一路成就辉煌。然而,当他退休后被调到一家小的关联公司后,太阳突然开始落山了。

这位夫人说:“现在想来,调到关联公司后,他的工作比过去清闲多了。可就在那个时候,他开始出现了痴呆的迹象。”

许多挚友接连在战争中死去,祖国也战败了,K先生是其中的幸存者。他是如何在战后的废墟中努力活下来的呢?现在回想起来,当他面对内心深处莫名的空虚时,他似乎只是一头扎进工作中去,仿佛想要通过疯狂的工作来忘却一切。结果,国家富强了,公司也兴旺了,但与此呈现强烈对比的是这个仍然躺在破败废墟之上的男人。战争期间,女人们拿着千人针[二战期间在日本流行的一种民间信仰,妇女将线缝在布片上并打结,由此做成护身符来祈求士兵在战场上安全无事。]站在大街上,制作慰问包送到战场,在兵工厂做动员工……经历了军国主义时代,当时的女孩们后来都纷纷通过包办婚姻成为妻子和母亲,她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保护丈夫和孩子的工作中,贯彻“防线守卫”政策[指通过保证武装部队资源和物资的供应,来支持战争的胜利,不直接参与战斗的政策。]。而现在,她们面对丈夫的悲惨处境,仿佛是在为当时的灭私奉公付出代价。夫人们到底是以怎样的心态来说服自己接受丈夫,与其共度余生的呢?

“他刚开始出现痴呆症状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真讨厌、绝对不想看到他的那副样子、想要拒绝,当时的我怎么也不能接受。”

“而且更让我气愤的是,我曾幻想着等到他退休后两个人一起做各种事情,我想跟他一起去国外旅游……但是梦想这么快就破灭了。他为什么这么早就得了痴呆症!我很生气,不想接受现实。我甚至还对他说了一些狠话,比如‘同龄人明明都还好好的,唯独你成了这样,是不是你日常品行不端’,等等。”

“日复一日,状况越来越糟了。我担心的事情一件件都变成了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觉得自己不能一直说那样的话。”

“而且,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我丈夫健康的时候明明不是这样的,但是自从得了痴呆症以后,没有我的帮助他简直活不下去,我觉得自己就像在照看一个孩子。他就像一个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靠母亲来守护自己的小生命,我内心逐渐产生了对那个生命的怜悯。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但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

“因为时代,我和丈夫的婚姻是由父母决定的,所以我们之间基本没吵过架,一直是若即若离的状态。但是,当我老公变成这样之后,我觉得我对他的爱变得更深了。”

当丈夫不再是丈夫,而是回归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妻子心中充满了对生命本身的怜悯——这大概就是“爱”的意义。听着她的讲述,我觉得正是这种“爱”支撑着夫人,让她在别人看来似乎是深不见底、走投无路的生活中一直无怨无悔地为痴呆丈夫默默付出。

然而,后来回想起这件事时我才发现,一方面,丈夫的生存有赖于妻子对他的奉献,但实际上,当丈夫回归为一个纯粹的生命时,妻子反而受到了这个生命本身的鼓励和支持——我当时还没有意识到照顾者和被照顾者之间发生的关系反转。直到后来,我开始记录残障儿与照顾他们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时,我才开始思考照顾者与被照顾者、支持者与被支持者之间的关系反转。

总之,我从这个照顾痴呆丈夫的妻子的经历中得到了启示,这个启示帮助我进一步接近了“生命”这个主题。

当然,如果从这位以工作狂的妻子的身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照顾卧床不起的丈夫的过程中一步步迈向老年的夫人身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妻子侍奉丈夫是天经地义的”,“妻子对丈夫无悔的奉献之美”,“贞洁顺从是日本妻子的美德”,等等,那当然是一种误导。对丈夫的爱让她从妻子这一身份中解脱,成为一个拥有自由的、活生生的人。

上一章:我们这... 下一章:另一位女性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