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辈孤雏  作者:石黑一雄

同样在那段时间里—那个夏天—秋良的行为里有某些表现让我不安,特别是没完没了地吹嘘他们日本人的成就。这是他的老毛病,不过那个夏天简直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一次又一次,他中断我们正在玩的游戏,就为了对我宣布日本最近在商业区又盖了什么大楼,或者又有另一艘日本战舰即将进港。他强迫我听他说最微小的细枝末节,而且每隔几分钟,他就说一次日本会成为“非常、非常伟大的国家,就像英国”。最让人讨厌的是,他又开始比较哪国人比较爱哭,是日本人还是英国人。要是我替英国人讲话,我的朋友马上要求立刻测验,也就是说,他就动手用他可怕的擒拿术把我压制住,直到我屈服或哭出来。

在那个时候,我把秋良迷恋他们种族的神勇,归因于他在当年秋天就要回日本读书。他父母安排他住在长崎的亲戚家,尽管学校放假他就会回上海,我们都明白往后能相见的日子并不多。起初,这个消息对我们有如晴天霹雳,不过随着夏日流逝,秋良显然相信他在日本的生活,各方面都会比在上海强,于是对于新学校的期盼也就愈来愈殷切。我则是渐渐受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夸耀日本的一切—事实上,到了夏末,我还巴不得他走。说真的,等分手那天的早晨来临,我站在他家外面,对着载他到港口的汽车挥别,我相信我当时一点都不难过。

然而,没过多久,我就开始想念他了。不是因为我没有其他朋友。要说朋友,我家附近就住了一对英国兄弟,我常常跟他们玩,自从秋良走了以后就更常见面。我跟他们交情愈来愈好,特别是只有我们三个人的时候。不过有时候会有其他学童加入—其他就读上海公学的学生—他们对待我的方式就会改变,我有时会成为他们开玩笑的对象。当然,这个我一点也不在意,因为我看得出他们基本上是良家子弟,对我没有恶意。即便在那个时候,我也明白,五六个小孩组成的团体里,其中若有一人与其他人读不同学校,这个圈外人注定要让大伙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我的意思是,我并不会因此就认为我的英国朋友不好,然而,不管怎样,这种事的确让我无法与他们发展出我与秋良之间那种亲密的感情,而随着时光流逝,我想我愈加怀念有秋良陪伴的日子。

其实秋良不在的那个秋天,怎么说也不算是特别悲伤。在我记忆中,那段日子经常闲散无事,空虚的午后一个接一个过去,当时的事大半已从我心中褪去。然而有几件小事发生在那些日子里,后来我却认为别具深意。

例如,我们跟菲利普叔叔去看赛马的事—我有理由确定这事发生在某个周六早晨,母亲安排的聚会之后。也许我已经提过,尽管母亲会鼓励我到客厅去跟她志同道合的人认识一下,可是等他们在客厅碰面后,进入餐厅开始聚会,我却被拒于门外。我记得有一次问她,可不可以让我参加一次聚会,没想到她考虑半天,最后才说:

“对不起,小海雀。安德鲁斯夫人与卡洛太太都不喜欢有小孩子在场。真可惜,如果你来的话,就可以学到一些重要的事情。”

父亲当然不在被拒之列,不过大家似乎有种默契,也就是他应该自行回避这些聚会。现在我已难以确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情况,不过每个有聚会的星期六,早餐的气氛总是不对。母亲不会对父亲明白提起聚会的事,吃早餐时却始终以近乎厌恶的眼神看着他。父亲这边则是强颜欢笑,而且愈装愈过火,直到母亲的客人一个个抵达为止。菲利普叔叔总是非常早到,他会跟父亲在客厅里聊个几分钟,两人笑声不断。等客人来得多了,母亲就会过来把菲利普叔叔带到角落,严肃地讨论当天聚会的内容。总是在这个时候,父亲就会告退,通常是到他书房里去。

那天,在我今日的印象里,我听到聚会结束,客人开始散去,就到花园等候母亲—我以为她会如平常一样,过一会儿就会出来霸占我的秋千,用她清扬美妙的嗓音歌唱。等了一会儿,看不到她,我进屋里看个究竟,走到图书室,看见餐厅的双开门已经打开了;我知道聚会已经散场了,可是菲利普叔叔与母亲仍在里头,在桌边专注地讨论事情,桌上摆满了文件。接着,父亲出现在我身后,无疑也以为早上的聚会已经结束。他听见餐厅里有人声,拉住我并对我说:

“哦,他们还在里头。”

“只剩菲利普叔叔。”

父亲面露笑容,接着绕过我走进餐厅。透过门缝,我看到菲利普叔叔站起来,接着我听见两位男士一起大笑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母亲走出来,脸上有不悦之色,怀里抱了一堆文件。

那时候已过正午,菲利普叔叔留下来吃午饭,同时又有更多开怀的笑声。午饭快吃完的时候,菲利普叔叔提议:下午何不一起到赛马场去逛逛?母亲想了想,认为这是个好主意。父亲也说他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不过实在无法奉陪,因为书房里还有许多公事等着他办。

“不过那也无妨,亲爱的,”他转身对母亲说,“不妨就跟菲利普去。下午天气好极了。”

“老实说,我也是这么想,”母亲说,“去散散心,也许对大家都不无好处。克里斯托弗也来吧。”

这时候他们全对着我看。尽管我才九岁大,但我相信此刻的情势,我还是略知一二。我知道他们让我选择:一者跟着去赛马场,一者在家里陪父亲。不过我相信我也懂得背后隐藏的含意:假如我决定留在家里,那么母亲就会因为不便单独与菲利普叔叔同游赛马场而婉拒邀请。换言之,要不要出游,全看我要不要跟。此外我也知道—我有十足把握—在那一刻,父亲极度希望我们别去,我们要是去了,会让他痛苦万分。之所以看出这一点,并不是因为他的举止里有什么异样,而是因为我在那一阵子—或许是不得不然—所体会到的一切。当然,在那段日子里,有许多事情我完全不了解,不过,至少这个层面我看得一清二楚:在那一刻,父亲全赖我解围。

不过,或许我的了解还不够多,因为母亲催我说:“来吧,小海雀。赶快把鞋子穿上。”我穿上鞋,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其中兴奋之情是我装给他们看的。直到今天,我都还记得父亲把我们送到前门,跟菲利普叔叔握握手,马车载着母亲、菲利普叔叔跟我离去,他笑着挥手,目送我们在午后出游。

那年秋天,关于父亲的事,只有另一件还清楚留在我的记忆里,那就是几次耐人寻味的“自吹自擂”。父亲总是态度谦冲,觉得别人的自夸令人难堪。正因如此,那阵子在好几次不同的场合中,听到他那样子讲话,让我觉得很诧异。那都是一些小事,仅让我略感纳罕,不过这么多年来却一直留在心底。

举个例来说,有一次在晚餐桌上,他冷不防对母亲冒出一句:“亲爱的,我告诉过你了吗?那个家伙,那个码头工人代表,他又跑来见我了。他要感谢我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他英语好得很。当然啦,这些中国人说话总是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这种话的内容都得打个折扣才行。不过你知道吗,亲爱的,我清清楚楚觉得,他讲这话是诚心诚意的。他说我是他们‘德高望重的英雄’。不赖吧!德高望重的英雄。”

父亲笑了起来,接着细看母亲的反应。她继续吃了一会儿才回答:

“是啊,亲爱的,你跟我说过了。”

父亲看起来有点泄气,可是才一下子他又满脸欣喜之色,笑了笑说:“原来我说过!”接着他转向我,对我说,“不过,小海雀可没有听过哦!有没有,儿子?德高望重的英雄。他们是这样称呼你爹的。”

我已经记不得这一切究竟怎么回事,可能当时也不在乎。会记得这段轶事纯粹是因为,如我说过的,这么谈论自己,实在不像我父亲的所作所为。

另一次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某个下午,父母带我去公花园听铜管演奏会。我们刚在外滩北端的尽头走下马车,我与母亲遥望宽阔的马路对面的公园入口。那是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记得马路两边的人行道上,处处都是衣着讲究的人在散步,享受港口吹拂的微风。外滩的港堤上穿流着马车、汽车、黄包车,我与母亲正准备过马路,父亲付了车资随后赶上,没来由地大声说:

“所以,亲爱的,公司的人现在明白了。他们现在明白,我不会让步。像是本特利,他就明白这点。没错,他清楚得很。”

正如那次在晚餐桌上的情况一样,母亲最初的反应像是没有听到。她牵起我的手,穿越过往的车辆往花园走去。到了对街,她才在嘴里念了一句:“他当真明白?”

不过事情并没有就这样结束。我们走进公花园,有一阵子我们就像其他在周日午后游园的家庭一样,在草地花圃间闲逛,与朋友熟人寒暄,有时候停下来小谈片刻。有时我会碰到我认识的男孩子—有些是学校同学,有些是在刘易斯太太家上钢琴课认识的—不过他们也跟我一样,在父母身边表现最文静的一面,我们最多只是羞怯地打个招呼。铜管乐队会准时在五点半开始演奏,虽然游客们都知道这点,但大部分的人都要等到乐声飘过绿地才肯向演奏亭移动。

我们总是迟迟才出发,因此到的时候,座位都坐满了。我不是太在乎有没有座位,因为只有在演奏亭附近,父母才会让孩子走远一点,而我有时候也会跟其他男孩玩在一块儿。就在那天下午—一定是深秋,因为我记得夕阳已经低垂,在演奏亭后的水面—母亲走开了几步,跟站在附近的朋友说话,我听了几分钟的演奏,问父亲可不可以到听众区外围那里找我认识的一些美国男孩玩。他继续盯着演奏亭没有回答,我才要再问他,他却平静地说:

“所有在这里的人,小海雀,每一个人。如果你去问他们,他们都会表明自己有一套标准。不过等你长大一些,你会明白其实没几个人真的言行合一。不过你母亲,她不同。她从来不会违背自己的想法。还有,你知道吗,小海雀,也因为这样,最后她成功了,她让你父亲变成了更好的人。变得好多了。没错,她好严格,我不需要跟你提这点,哈哈!可以说,她对你有多严格,对我就有多严格。结果呢,谁知道,我竟然因此变成了更好的人。这可花了不少工夫,不过她办到了。我希望你知道,小海雀,爸爸今天已经不是你上次看到的那个人,你知道的,你跟妈妈闯到我房里的那次。你记得那件事吧,你当然记得。在我书房。很抱歉你得看到自己父亲的那副德性。反正那都过去了。今天,多亏你妈妈,我变得更坚强。让你有朝一日,我敢说,小海雀,会以我为荣。”

我一点也不了解他在讲什么,而且我觉得要是母亲—才几步远而已—听到了只字片语,一定会不高兴,所以我并没有回答父亲什么。我觉得我干脆再问他一次就是了。过了一会儿,我问他可不可以去跟美国小孩玩,整件事就到此为止。

不过接下来几天,我没事就会想起父亲这段耐人寻味的话,特别是他提起我跟母亲“闯进他书房”的那件事。过了好久我都想不出他到底指什么,思考多时,还是无法把任何往事跟他的话联系起来。最后我觉得有一件事最具可能,那事发生在我很小的时候,恐怕还不到四五岁—即使在我九岁的时候,那件往事在我心中也早已模糊。

父亲的书房位于房子顶层,可以清楚地俯瞰后花园。我难得获准入内,一般而言,连在附近玩耍都有可能被骂。从楼梯口到书房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廊上挂了一排画,镶在厚重的金色画框里。每一幅都是工笔风景画,画的是从浦东回望外滩的景色;也就是说,前有港中无数船舰,背景里则有上海滩头的高楼大厦。这些画最早可追溯到一八八〇年代,我猜跟屋子里许多摆饰与图画一样,都属于公司的财产。有件事我自己不记得,倒是母亲常跟我提起:我很小的时候,她跟我常站在画前,一起给港里的船只取各种奇名怪号当游戏玩。根据母亲的说法,我才玩一下就笑个不停,有时候不把眼前每艘船都取个名字还不肯走开。如果是这样—如果我们在玩这个游戏时,真的习惯玩得如此笑闹不忌—那么我差不多可以确定,父亲若在书房工作,我们绝不会上去那里放肆。不过等我再次思考那天父亲在演奏亭边所说的话,我开始想起有一次,母亲与我的确一起站在阁楼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玩我们这个游戏,忽然她停下来,完全静止不动。

我第一个念头是要被骂了,也许刚才说了什么话惹她不高兴。我不是没见过母亲忽然翻脸的样子,前一刻还和和气气地说着话,下一刻想起当天早些时候我犯了什么错,她就会开始骂人。不过等我静下来等着她爆发,却发现她其实是在倾听什么。接着,她突如其来地转身推开父亲书房的门。

我隔着母亲的身影瞥见书房里的状况。心中还存留的印象是,父亲撑着办公桌,脸上全是汗水,表情因为沮丧而扭曲。或许他正在啜泣,正是这声音引起母亲的注意。在他前面,文件、账册,撒得满桌都是。我顺着母亲的目光望去,发现地上也有很多文件与记事本,仿佛是他一怒之下扔的。他抬头看到我们,吓了一跳,接着他说话的语调让我有点吃惊:

“我们不能做这种事!我们会永远回不去!我们不能做这种事!你的要求太过分了,黛安娜。太过分了!”

母亲压低嗓子对他说了些话,无疑是在责备他,要他冷静下来。父亲这时稍微镇定了一些,目光越过母亲才发现我也在场。可是他的脸孔几乎立刻又绝望地皱了起来,转向母亲,无助地摇头,对着她说:

“我们不能做这种事,黛安娜。这会毁了我们。我从头到尾都想过了。我们会永远回不了英国。我们弄不到足够的钱。只要没有公司,我们就会被困在这里。”

接着他似乎又失去了控制,母亲开始说别的事—用平静却愤怒的语气说别的事—父亲则吼了起来,虽是对她,不过更像是对着墙壁发泄:

“黛安娜,我不干!老天爷,你当我是什么,我做不到,你听到没有?我做不到!我不干!”

也许就在这时候,母亲不再理会他,把门关上,把我带开。我不记得这件事后来怎么了。我当然也无法确定父亲那天到底是什么样的情绪,更别说他到底用的是哪些字眼。不过我承认,这里我确实用了点后见之明重建这段往事。

当时,这件事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让我困惑的经验,尽管我或许觉得父亲跟我一样有时也会哭闹是件有趣的事,但我却没有深究到底是怎么回事。此外,等我再见到父亲,他已恢复正常,母亲则从来不曾提起这件事。要是多年后,父亲没有在演奏亭边跟我说了那些耐人寻味的话,我大概永远不会重拾那件往事。

但如我所说,除了这几段耐人寻味的小插曲,那年秋天与随之而来的无聊冬天里,几乎没什么值得重新回味的事。那段日子我大半无精打采,后来有个下午,梅俐以近乎随口说说的语气告诉我,秋良刚刚从日本回来,隔壁门口的车道上,正卸着他的行李。

上一章:第五章 下一章:第七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