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劝的顽固媳妇

我希望我女儿活得自私  作者:郑莲喜

2001年秋天,我参加了博士入学考试。那时头脑的灵活度已经大不如前,毕竟35岁不算年轻了。当时我在写字楼里租了办公室用作个人设计学院的教室,用每个月在大学做兼职教授赚来的课时费来支付房租,又用收到的学费支付儿子育儿嫂的工资。

当听到我要去读博士的时候,婆婆叹着气说道:“你靠课时费和学费赚点儿零用钱,好好带孩子就行了,读什么博士?满大街都是博士,处处都是兼职教授。你自己辛苦不说,还得拉着孩子和老公一起受罪。”

我开始读博后,婆婆为了照顾孩子,每周会在我家住两三天。有时候丈夫值夜班,晚上家里没人带孩子,婆婆不顾路途遥远,背着行囊专程从天安赶来大田。

公公也曾一边做小学老师,一边辛勤攻读并拿下了硕士学位,然而,他并不看好我的选择,他说:“大学里多的是兼职教授,你何苦承受攻读博士学位的压力呢?”公婆的担忧有其道理。当时,大学已经培养出了数不胜数的博士,基础课和专业课正在成倍增加,教师的数量已经饱和。然而,得到教授职位却难如骆驼过针孔,因此大学老师和在读博士生们都说,成为大学教授是天赐的恩惠。甚至还有无法证实的传言——有人为了得到教授职位,捐赠了几亿韩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公婆对我攻读博士持消极看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丈夫试图说服公婆:“相比于从事普通职业,投资于未来的可能性不是更好吗?”然而,公婆并不接受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假期没有工资,能否上课还得看教授是否给机会,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在这样的事情上花费心思和金钱,到头来受苦的只有孩子。每次孩子感冒,或者家里的小菜吃完了,婆婆都会喃喃自语:“这么费劲去当个兼职教授,真是的!你和孩子都在受罪!”

如果说职场生活是百米赛跑,那么博士课程就是在汗蒸房里展开的百米赛跑。我早上7点去语言学校学英语,8点到达实验室,先化个淡妆,然后一直在实验室待到下午5点,接着回到车程10分钟的家中准备晚饭,和孩子、婆婆一起吃完晚饭后,晚上8点再回到实验室待到凌晨1点,这期间还要做许多事,比如整理研究笔记、撰写研究论文、准备学术发表、准备实验和讲义等。每次忙完,连我自己都怀疑是靠什么在支撑。

婆婆见我早起赶去学英语,对我说:“唉,你这么累可怎么办呢?”接着又说,“酱黄豆、炒银鱼,还有孩子们喜欢吃的辣炒鱿鱼都吃完了。”因为孩子们不喜欢吃育儿嫂做的配菜,所以做饭的家务总是落到我的头上,每个季度我都会腌制辛奇,制作凉拌菜。

2006年2月,我将博士论文交付印刷后便待在家中。婆婆问我:“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大学会有空缺吗?即使你辛苦读书,但满大街都是博士,兼职教授也多如牛毛。”

“妈,我准备去研究院读博士后。”

婆婆听完我的回答,惊讶地瞪大眼睛问我:“那是什么?不是读完博士就结束了吗?博士后是什么?”

“就是一边领薪水,一边做研究。”

“服装学博士能进研究院吗?”婆婆对此感到非常好奇。

“是的。在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里我可能是第一个服装学博士……现在有一个团队接收我,所以我很快就要过去了。”

记得当时婆婆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过去那个做衣服的媳妇竟然要到有名的研究院工作了。取得博士学位后,我只休息了一个月,就进入了博士后阶段。我是第一个以服装学博士的身份进入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博士后课程的人。唯一遗憾的是,研究时间太短了(六个月后我便进入大学工作)。

进入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的优健康管理团队后,我的工作是制作心电检测服。当我穿上自己制作的心电检测服进行测试时,检测数据清晰地显示我心律不齐,当时整个团队都为这宝贵的数据资料而雀跃。正在开发的可穿戴式心电传感服却向我发出信号,要我“赶紧回家休息”,可是组员们却说优健康管理服成功证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还兴高采烈地组织了聚餐。在博士课程的压力和繁重的博士后工作的压迫下,我的心脏发出了请求休息的呐喊,真是一段悲伤的回忆。

去年[10]月初,公婆来群山的家中做客。庭院里已是春花落、夏花开,我和年过八十的婆婆牵手坐在院子里聊了很久关于花的故事。那些公婆曾经说过的话,突然从我的内心深处涌了上来,我心想明明我们现在能够轻松地坐在一起笑谈季节变换,以及家人们的幸福与日常,为什么当初他们要用那些如今自己也不记得的话来伤害我。一直以来,我光是应对人生里的挑战就已经疲惫不堪,而他们说过的那些不经意的话,不仅否定了我的挑战,更是将我逼进了更为艰难的挑战之中。甚至他们未曾想过,那些轻飘飘的言辞竟激起了我内心深处那些无可言说的悲伤、恐惧和焦虑。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悲伤再次向我袭来。为什么当初公公婆婆说出那种话的时候,我只是用尴尬的微笑回应,却从未正面回应过他们呢?我为什么那么做呢?

在写下这些文字后,我花了几周时间去思考。当我仔细地回想起来,我发现婆婆其实是在担心我!她担心我睡眠不足、超负荷工作,总是忙个不停。这些回忆让我明白,她真正担心的是我,以及那两个眼中只有我、总是在思念着我的孩子。事实上,她的话语里总是充满了对我的担忧,而对自己儿子和孙子、孙女的担忧都只是附加项。然而,我却只听到了她对孩子们和我丈夫的担忧,我似乎用橡皮擦擦掉了、用剪刀剪掉了她担忧我的那部分一样。我误将她的担忧解读为无关紧要的唠叨,以及对待女儿一样的儿媳妇的责备。

这段文字点醒了我,原来我是个胆小鬼。不仅如此,我还是个不听劝的顽固媳妇。当初无法表达自己想法的我,到底是在害怕什么?到底是怎样的想法和心境让我将自己的口和心锁了起来?“妈,我太累了,小菜我打算去商店买”“萝卜缨辛奇我会在商店买”“我太累了,周六想多睡会儿”“妈,我今天太累了,晚上咱们出去吃,我请你们吃好吃的”,我本可以像这样讲出来,可为什么当初连这么简单的话都说不出来呢?毕竟哪怕我说了这些话,婆婆也不会无情地回应“不行,你必须全部做完”。为什么当初我什么也没有讲,只是憋在心里让自己饱受折磨呢?

在那个年代,人们并没有将育儿视作一种社会责任。公婆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可他们却要扛起照顾孩子的重担,所以他们不过是将苦闷的心情倾诉出来而已。同理,我无法依靠任何人,除了他们我无法将孩子交给其他人,所以我不能责备或是怨恨他们。我抚养孩子的年代与现在不同,那个时候公共育儿设施并不像公路和基站一样密集,也不像水电这样的城市基础设施般普遍,那时所有的孩子、家长、爷爷奶奶都在压力下生活。而这个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

每个人的一生都伴随着痛苦、悲伤和苦难,没有人能永远幸福。正因为有了痛苦和悲伤,我们的幸福才变得更为闪耀;因为曾经拥有过幸福,我们才能忍受住痛苦。然而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我的乖巧女儿,单纯、善良、比任何人都更有耐心的女儿,能够度过幸福顺遂的一生。我当然希望女儿的人生中没有那些需要左耳进右耳出的话语,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她在想说话时不胆怯,能够沉着地、不惹人误解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希望她不要像我一样胆小,不要变成一个嘴巴紧闭、固执己见之人。我活到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家人是那些即使对彼此说出了难听的话后,还能继续相处的人。现在我只想对我亲爱的女儿说,不要学我这个胆小又固执己见的妈妈。

——女儿啊!

希望我的乖巧女儿,

单纯、善良、比任何人都更有耐心的女儿,

能够度过幸福顺遂的一生。

我当然希望女儿的人生中没有那些需要左耳进右耳出的话语,

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她在想说话时不胆怯,

能够沉着地、不惹人误解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我希望她不要像我一样胆小,

不要变成一个嘴巴紧闭、固执己见之人。

上一章:亲家母... 下一章:忠于文...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