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身世之谜:爸爸去哪儿了

野史未必假  作者:王磊

公元前260年,赵国国都邯郸城内的一处豪宅里正在举办宴会。参加宴会的是秦国公子子楚[子楚本名异人,又作子异,返秦后改名子楚。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考证今本《战国策》作“异人”者两处,做“子异”者七处。《史记·秦本纪》索隐曰:“名子楚,三十二而立。”本书统一称“子楚”。]和卫国商人吕不韦。宴会上珍馐美味,歌舞女乐,觥筹交错,气氛热烈。

这是一场庆功宴,庆的是子楚被内定为秦国太子安国君的接班人。

一个是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国家——秦国的王位继承人,一个是在当时人看来穷得只剩下钱的商人暴发户,按理说这场宴会应该是吕不韦上赶着讨好子楚才对。

但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因为子楚这个“继承人”的身份并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吕不韦拿出全部身家帮他运作来的。

子楚原本只是秦昭襄王庶出的孙子,太子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最不受宠的一个,所以才被一脚踢到赵国来当质子,也就是人质。

在战国后期,秦赵两国之间多次爆发战争,官方剑拔弩张,民间仇深似海,子楚在赵国的日子自然不好过,甚至连日常的交通费和生活费都没法保障,混得那叫一个惨。

但慧眼独具的吕不韦却认为子楚是个潜力股,未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于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拿出来帮助子楚。所以对于子楚来说,吕不韦既是自己的投资人,又是经纪人,更是大恩人,自然是要巴结的。

更何况,子楚眼下还有件事想求吕不韦。他相中了一个美女,就是刚才在宴会上献舞的赵姬。赵姬,真实姓名不详。“姬”是美女的意思,赵姬就是赵国的美女。她颜值高又擅长舞蹈,同时还有一个身份——吕不韦的小妾。

当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子楚起身给吕不韦敬了杯酒,开始各种恭维祝福,把吕不韦捧得超级开心。

然后子楚突然话锋一转,表示自己都二十三岁啦,还没解决个人问题,能不能把赵姬送给他当媳妇啊?

此话一出,场面有些许尴尬,气氛也不算融洽。

古代的姬妾属于男人的私人财产,拿来送礼什么的也是常规操作。但即便要送人,也应该是所有者主动提起,哪有客人开口要的道理?子楚的这一做法明显有些无礼。

但吕不韦的怒意也只是一闪而过,总不能为一个女人就让之前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儿吧?所以他当场就把赵姬送给了子楚。

公元前259年正月,赵姬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小朋友出生的这天正好是正月初一,所以父母给他取名叫“政”,并用祖先的封地赵城来作为他的氏,称这个小家伙为赵政。

这个小娃娃就是后来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嬴政。

这本来是一次很普通的赠予行为,但司马迁在《吕不韦列传》中记载的一个细节,突然让一切都变得不普通了: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赵姬被转送给子楚时,已经怀了吕不韦的孩子,吕不韦也知道这个情况。后来的《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也是这么记录的,甚至有的史书里直接管嬴政叫“吕政”,就挑明了说嬴政根本不是秦国王室血脉,而是吕不韦的儿子。

如此劲爆的八卦新闻,哪怕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依然能点燃无数人的吃瓜热情,引发激烈的讨论。

那么,秦始皇的亲爹真的是吕不韦吗?

咱们先要清楚,这件事从客观上能不能实现。

我们总说女子“怀胎十月,一朝分娩”。虽然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怀孕周期是280天,但古代其实没有这么精确,计算方法也和现在有些许差异。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古代女性要确定自己怀孕,怎么着都得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赵姬嫁给子楚时已经怀有两个月的身孕,那这个孩子肯定会在赵姬嫁给子楚后八个月左右出生。

当然,早产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实际上早产儿和足月儿在发育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专业的接生婆一眼就能看出来。更何况子楚明知道自己是个接盘侠,面对提前两个月出生的儿子难道不会怀疑吗?

但纵观子楚后续的表现,他似乎从来没有顾虑过这个问题,对儿子该亲亲,该疼疼,后来还把王位传给嬴政,看起来父子关系还是很好的。所以在子楚看来,嬴政的血统是没问题的。

关于嬴政的出生,司马迁用了“大期而生”这个词。“大期”有说为十个月,也有说为十二个月。按照一般情况下的表述逻辑,这里的“大期”应该指的是十二个月。因为女子怀胎十月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治史严谨、惜字如金的司马迁也没必要重复这个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直接说孩子出生就行了。

那司马迁为什么特意强调“大期”出生这个细节呢?

因为司马迁在整理史料时发现了两个自相矛盾的信息:一个是赵姬嫁给子楚时已经怀孕,一个是子楚对赵姬的怀孕毫不知情,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赵姬的孕期是十二个月,这样才能同时满足知晓已经怀孕的事实,又能隐瞒已经怀孕的秘密。

司马迁既无法否定赵姬事先怀孕的说法,也不能确定怀孕十二个月这种极端情况到底会不会发生,所以他只能把这个自相矛盾的情况完整记录下来,留待后人来考证。

好,司马迁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用今天的科学理论来试着破解一下。

孕妇的孕期超过十个月,在医学上叫“过期妊娠”,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这样的胎儿在降生时,相比正常足月生产的胎儿死亡率要高三到五倍,而且经常会出现巨大儿、痴呆、脑瘫、身体畸形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很多人凭借这个细节断定嬴政并不是吕不韦的儿子。

那古代到底有没有“过期妊娠”的孩子呢?

还真有。

传说中尧是怀孕十四个月才出生的。如果你觉得尧舜禹时代太遥远不算数的话,比秦始皇晚了三百多年的汉昭帝刘弗陵也是怀孕十四个月才出生的,生下来也是正常人一个。

那要这么说的话,吕不韦是秦始皇亲爹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也不能彻底排除吧?

但在古代,这种涉及皇帝出生的记载一般都存在夸张失实的可能,刘弗陵的身世本身也有争议,所以这些其实都算不得强有力的证据。

所以赵姬能天赋异禀地怀孕十二个月才生出嬴政这事,发生的概率基本无限趋近于零。

说完了“鱼目混珠”的客观可行性,我们再来看看吕不韦有没有“偷天换日”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一个出色的风投专家,一个优秀的商人,吕不韦做事情一定会遵循基本的商业逻辑,那就是追求极致的投入产出比,即用最小的成本和代价,谋求最大的利益。这也是“奇货可居”的底层逻辑,投入成本太高,承担风险太大,预期收益过小,那就不叫“奇货”了。

在投资子楚之前,吕不韦和父亲就曾进行过一次风险评估,最终得出结论:投资农业有十倍利润,倒腾珠宝有百倍收益,而投机政治能获得的回报则是“无数”。这里的“无数”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巨大到无穷无尽,另一种则指难以预判、无法计算。

吕不韦当时是这么说的: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要是能通过“拥君建国”跻身政坛,那就可以给子孙后代搞一张长期饭票了。这笔买卖,我做定了!

吕不韦对子楚的投资完全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的,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吕氏家族的跨界转型和阶层跃升,让家族后代都能享受到这份权力红利。而只要他能把子楚扶上王位,凭借这份“拥立之功”,他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真的没必要节外生枝。

更何况这操作想要实现本身就很难,吕不韦怎么知道赵姬生的就一定是儿子呢?万一是女儿怎么办?他又怎么确定这孩子一定是完美无缺的,没什么先天疾病呢?要知道古代婴儿的夭折率可是很高的。这些道理,吕不韦不可能想不明白。

所以,在吕不韦的心中,真正的“奇货”从来都是子楚。

公元前257年,秦赵之间战事再起,秦军围攻邯郸,赵国再一次被逼到了亡国的边缘,就想杀了子楚出气。

危急关头,吕不韦用六百斤“金子”买通了守城的官吏,带着子楚逃到了秦军大营。子楚这才得以顺利回国。

吕不韦带子楚跑路的时候,没带赵姬,也没带小嬴政。幸亏赵姬娘家在赵国颇有势力,这才把他们母子藏了起来,要不然娘儿俩就被赵国人杀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在最危急时刻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最看重的东西。如果吕不韦真的处心积虑布局下大棋,怎么可能把宝贝儿子说弃就弃呢?

退一万步说,即便吕不韦真的异想天开,运气爆棚,成功实现了这个偷梁换柱的计划,就又有一个问题在逻辑上说不通了——这么隐秘的一件事,为什么会流传后世,甚至“人尽皆知”了?

事件中有四个核心人物——子楚、赵姬、吕不韦、嬴政。子楚应该是不知道这事的,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

吕不韦和赵姬肯定是知道的。但是他们俩完全没有理由把这个秘密泄露出去,这样只会让自己辛苦拼搏来的权势和地位化为泡影。

那么嬴政本人知不知道呢?

不好说。史书中虽然没记载,但也保不齐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无人夜晚,赵姬或吕不韦向嬴政透露过事情的真相。

但即便嬴政听过这个“真相”,他也不可能往外说啊。

那这个“秘密”究竟是谁泄露的,这个所谓“真相”的情报源头又从何而来?

抱歉,找不到。就跟某些自媒体公众号铺天盖地发的通稿一样,所有人都言之凿凿,但是原始资料的出处却永远语焉不详,全是一个抄一个的复制粘贴。

我们只知道,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这种说法就已经非常流行了,所以司马迁才会郑重其事地把它记录下来。

能大肆宣扬这种说法的人,绝不会是单纯的吃瓜群众,大概率是嬴政的反对者,或者能从嬴政的倒霉中获得利益的人。

史料中有一处细节。

公元前239年,就在二十一岁的嬴政即将亲政的前夕,一场叛乱突然发生。

嬴政的弟弟成蟜原本要带兵进攻赵国,却突然在前线驻军所在地屯留发动了叛乱。不过叛乱很快就被平定,参与的人也全都被处死,而屯留当地的居民则被强制搬迁到临洮。成蟜逃亡赵国,被封为长安君,不久后客死异乡。[一说为战死在屯留。]

这么一条语焉不详的史料,其中隐藏的信息量却非常大。

成蟜的生母是谁史书中没有记载,史料中称他为“王弟”,而不是“异母弟”,以此推测,他可能也是赵姬所生,是嬴政的一母同胞。但也有专家认为成蟜曾出使韩国,让韩国割让了百里的土地,所以成蟜的生母可能是韩国王室之女,是嬴政同父异母的 弟弟。[据学者考证,《史记·春申君列传》《战国策·秦策四》《新序·善谋》中所载“盛桥”即为成蟜。]

成蟜的突然叛乱,大概率和争夺秦王之位有关。但成蟜为何在攻赵前线发动叛乱,他又是用什么理由说动前线秦军跟着他一起叛乱的?

史料中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开脑洞推理。

赵姬是赵国人,嬴政又出生在赵国,这娘儿俩在赵国流传的故事肯定不少。成蟜带兵攻赵,会不会在赵国听到了一些赵姬之前的感情史呢?又或者会不会是赵国为了瓦解秦军,故意编造出点嬴政的血统谣言,使得成蟜有了起兵叛乱的理由呢?

尤其是叛乱被平息后,参与叛乱的部队全都被处死就算了,为什么要把整个屯留的居民全都远远地搬迁到遥远的西部边陲?这不像是惩罚,倒像是把他们赶到与世隔绝的角落,拔网线封锁消息,省得这帮听到了些不该听的传言的百姓到处乱嚼舌根。

但是把他们赶到角落里,消息就真的传不出来了吗?别忘了,除了国内的反对者之外,关东六国里憋着看嬴政笑话的更是大有人在。

当时秦国的统一趋势不可避免,已经预感到自己要失败的六国之人,想必很乐意接受这样的内幕消息。

哈哈,什么秦灭六国啊,在六国灭亡之前,你秦国就已经灭啦!你们王室的血统都让我们六国人给换啦!

这感觉有点阿Q式的精神胜利那味儿了,但是管他呢,说起来爽就行呗。所以有观点认为嬴政是吕不韦之子这一说法,是“六国好事之人”编造出来恶心秦国的段子。

无论如何,这种说法都对嬴政产生了不小的困扰。

公元前238年,嬴政平定了嫪毐的叛乱。一年后,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把他赶去了河南的封地。

公元前235年,嬴政给吕不韦写了封信,间接逼死了吕不韦。嬴政在信中怒气冲冲地表示:“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白赚那么大块封地?你和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就敢号称仲父?

尤其是这最后一句话中那浓浓的撇清意味,就差向全世界宣告——什么父子关系,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啊!

当然,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嬴政的辩解再大声也没用,因为痛恨他的六国之人会开心地再给他扣上一顶弑父的帽子,想摘都摘不掉。

当然了,要想彻底搞清楚嬴政的亲爹到底是谁,除非把他和子楚、吕不韦拉到一起做个亲子鉴定,用现代科学手段来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不过这种事肯定是做不到的。

我们只能说嬴政是吕不韦儿子这件事,谣言的可能性更大。

这不是结论,而是推论。

历史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而前方永远有不一样的答案在等着你。

上一章:美女间... 下一章:波谲云...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