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谁逼死了太子

野史未必假  作者:王磊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长安城长乐宫南边的博望苑中,一群人正在挖地三尺地找东西,把好好的一座皇家宫苑,翻得跟拆迁现场一样。

突然间,人群中传来一阵欢呼:找到啦!实行巫蛊的桐木人找到啦!

很快这个桐木人就被送到了此次扫巫除蛊专案组组长江充的面前。江充把“罪证”展示给专案组的其他成员一一过目,并扬言要上报给在甘泉宫养病的皇帝陛下,请他来决定太子的罪责。

对,这个博望苑就是汉武帝太子刘据的寝宫。江充带领的专案组就是在追查用巫蛊之术谋害皇帝的罪犯,现在竟然在太子宫里发现了关键证据,这事情可就有意思了。

那么太子刘据到底有没有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呢?

从逻辑上来说,可能性很小。因为江充的搜查行动已经持续了好一阵子,太子的寝宫是最后被搜查的地方,如果真是太子干的,他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来销毁证据,又怎么会被江充抓个正着?大多数观点也认为,这个所谓的罪证是江充的栽赃陷害,是他提前把桐木人埋到了太子宫里。

面对江充的步步紧逼,太子刘据本能地感受到了阴谋的气息,所以他赶紧找到自己的老师石德商量对策。此时,三十八岁的刘据已经没了以往的淡定从容,急得一脑门子汗,不停地问老师该怎么办。

石德老师无奈地跟太子说:巫蛊这种事本来就说不清楚,咱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先下手拿下江充。之前说皇上在甘泉宫养病,这么长时间都没有任何消息。说句难听的,现在皇帝是死是活都不好说,咱可不能忘了当年扶苏的惨痛教训啊!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本来是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赵高和李斯隐瞒了秦始皇病死的消息,假传圣旨要赐死扶苏。而扶苏也没反抗,竟真的自杀了。

刘据听完石德老师的分析后,发现自己所面临的处境和扶苏简直一模一样。

如果皇帝已经死了,那面对奸臣的陷害,他根本就没有申辩的机会,只能和扶苏一样含冤而死。如果皇帝还活着,那更可怕,等于所有这一切都是皇帝的安排,所谓“奸臣”的陷害不过是奉命行事而已,那自己还是个死。

既然横竖是死,还能怎么办?所以刘据反了。

一场皇帝与太子、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内战就此爆发,最终刘据战败逃亡,并在追捕中绝望自杀。他的母亲、妻子、儿女几乎全都死于非命,除此之外还有数万人死于这场祸乱引发的动荡中。这件事直接影响了整个西汉政局的走向,史称“巫蛊之祸”。

既然“桐木人”是栽赃陷害,那到底是谁把它埋到太子院子里,从而逼反了太子,最后导致他自杀而亡的呢?

首先我们有请一号嫌疑人——汉武帝刘彻登场。

没错,最有嫌疑干掉太子的,正是皇帝本人。

汉武帝最开始是非常喜爱和看重太子刘据的。刘据是汉武帝盼了十几年才盼来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也是当时汉武帝最宠爱的女人,所以刘据一般被称为“卫太子”。

当时长子的出生让汉武帝乐得不行,他找来最好的写手为儿子的降生写喜报,给全国人民发福利,撒红包,恨不得让所有人都来沾沾喜气。

等刘据到了读书的年纪,汉武帝更是拿出最好的资源,请来最好的老师,倾注所有打造出一支汉代的幼儿教育天团。除了师资教育,汉武帝还特别注重儿子的社会实践能力,他在长安城南为刘据修筑博望苑当寝宫,让他在那里接触社会,招揽人才,搭建团队,可以说妥妥一个望子成龙的鸡娃老父亲。

但人心是会变的,随着太子一天天长大,汉武帝也一天天老去,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皇后卫子夫年老色衰,汉武帝对她的宠爱日益减少。而刘据性格温和,为人宽厚,和杀伐果断爱折腾的汉武帝也完全不同。

于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对太子越来越不满意,他总觉得太子性格太软,能力不够,一点也不像自己。

皇帝的不满让皇后和太子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在汉武帝面前也表现得很不自然。这样的情绪自然瞒不过精明的汉武帝,他找到太子的亲舅舅——大将军卫青说:大汉有朕一个能折腾的皇帝就够了,再来一个一模一样的,那不成了重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太子稳重,是守护大汉江山的最佳人选,告诉他们娘儿俩,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汉武帝真是这么想的吗?大概率是的,因为此时除了刘据,他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了。

然而公元前94年,意外出现了。住在钩弋宫的赵婕妤为六十二岁高龄的汉武帝生下了六皇子刘弗陵。铁树开花,老来得子,可想而知汉武帝对这个幼子得有多喜欢。

更神奇的是,据史书记载,这个孩子是赵婕妤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的,传说中上古圣君尧就是十四个月才出生的,所以汉武帝就把赵婕妤生孩子时住的钩弋宫门改名叫“尧母门”。

尧是传说中的天下之主,上古时代最贤明的帝王之一。如果生下六皇子的赵婕妤是“尧母”,那不就是说六皇子刘弗陵就是尧?这把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放在哪里啊。

此时的汉武帝已经统治大汉近半个世纪之久,不可能不知道“尧母门”这三个字有多不寻常的意义。所以历来有观点认为汉武帝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动了换太子的念头,这才有了后面的巫蛊之祸,以及针对太子下的套。因此逼死太子的真凶就是汉武帝本人!

这个结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并不是无懈可击,实操环节有很多现实难题。

首先是局势不利。

此时的大汉早就没了汉武帝刚即位时的富足,他多年来的各种折腾,尤其是和匈奴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已经耗光了朝廷的家底儿,社会秩序动荡,百姓破产逃亡,人口不增反降,汉朝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

这个时候,和汉武帝不像的太子,一个不爱折腾的守成之君才是下一任皇帝的最佳人选。

然后就是时间不足。

一边是年近四十、做了三十二年太子的长子,一边是刚出生还没断奶的幼子。在婴儿夭折率居高不下的古代,汉武帝就算想废长立幼,恐怕也得担心小儿子能不能活到继承皇位的那一天。汉武帝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身体也没说有多健康,他又剩下多少时间能为小儿子保驾护航,做好相应的儿童教育、队伍配套、权力交接等工作呢?

换太子,对于汉武帝来说,风险还是很大的,所以他只能在犹豫中观望。

不过有些事却犹豫不得,比如干掉太子背后的卫氏外戚。你可能觉得奇怪,换太子,干掉卫氏是提前剪除羽翼,可以理解,如果不换太子,又为什么要干掉卫氏呢?

很简单,避免外戚干政。这个亏,汉武帝自己吃过,当然不会让儿子再吃一次。

那就开整吧。

公元前91年,有人举报当朝丞相公孙贺使用巫蛊之术,公孙贺全家被杀。这个公孙贺就是太子刘据的姨父,也是太子在朝堂中最大的支持者。

公孙贺一死,汉武帝立即任命涿郡太守刘屈氂为新丞相。刘屈氂是汉武帝的侄子,他还和五皇子昌邑王刘髆的舅舅李广利家有姻亲关系。

汉武帝这个操作明眼人都能看懂,他是想用李氏外戚来取代卫氏外戚,为后面的计划铺路。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他的路还没铺完,就有人已经迫不及待要干票大的了,那就是二号嫌疑人江充,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专案组组长。

江充,赵国邯郸人。此人擅长投机,深受汉武帝的宠信。他做事狠辣残酷,明显不是太子刘据喜欢的那种类型,而且他曾经得罪过太子,深知太子上台之日,就是自己下岗之时。所以说他栽赃嫁祸太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汉武帝晚年身体不好,白天浑身疼,晚上做噩梦,恰好就给了江充借题发挥的机会。当时汉武帝在长安城外的甘泉宫避暑,谁都见不到皇帝的面。江充趁机指使一个胡人巫师欺骗汉武帝说皇宫里有蛊气,不把搞巫蛊的人揪出来,皇上的病就好不了。

汉武帝是个非常迷信的人,日常热衷于求仙问道、炼丹嗑药,为求吉利一生换了十二个年号,甚至曾把亲生闺女嫁给自称神仙的诈骗犯。所以他对巫蛊诅咒这种事深信不疑,立刻指派江充成立专案组,追查谁在用“巫蛊”害自己。

有了皇帝撑腰的江充立刻付诸行动,不过他也很有心机,没有直接把目标对准太子刘据,而是先从皇宫里那些失宠嫔妃的住处开始搜查,然后不断扩大搜索范围,一直搜到皇后与太子的寝宫。

之后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江充宣称在太子宫中找到了实行巫蛊诅咒的桐木人,“坐实”了太子的罪名。

而被阴谋陷害逼到绝境的太子,也选择了铤而走险,最终自杀而亡。

这么看,江充应该就是凶手了吧?

不完全是。

我们来看江充的身份。他和李广利、刘屈氂其实都是河北老乡,凭借着同乡关系结成了同盟。李广利、刘屈氂背后是李氏外戚集团,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当然是把五皇子昌邑王刘髆推上太子宝座。所谓的“巫蛊之祸”也可以说是整个李氏集团的阴谋。

可惜,他们只成功了一半。

公元前90年,李广利受命率军出击匈奴,临走前刘屈氂去送行,李广利就嘱咐老刘抓紧行动,拥立刘髆为太子。刘屈氂满口答应,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功告成的那一天。

但神奇的是,李广利出征后不久,刘屈氂就被举报了,有人说他企图拥立刘髆,用巫蛊诅咒皇帝。汉武帝大怒之下,命人用厨房的垃圾车把刘屈氂推到东市腰斩,李广利全家也被逮捕。出征在外的李广利听说后直接投降了匈奴,刚得意了没两天的李氏外戚集团也被汉武帝杀了个精光。就连昌邑王刘髆也在不久后神秘死去,死因不明,史书上对此事也是讳莫如深。

哪怕是在两千多年后,我们依然能从史书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汉武帝的怒火。

汉武帝为什么如此生气?

很简单,他发现自己被耍了。

当太子起兵造反的消息传来时,汉武帝既意外又生气,他亲自到前线坐镇,指挥对太子的围剿行动。也曾有人上疏为太子喊冤,汉武帝不是没有怀疑,但他的反应是“感寤,然尚未显言赦之也”。

翻译过来就是:有触动,没行动。

站在父亲的角度,儿子一时犯错或许可以原谅。但站在皇帝的角度,任何对皇权的忤逆都是不可原谅的,哪怕是亲儿子也不行。

如今刘屈氂事发,这意味着太子之事另有蹊跷,还意味着汉武帝可能亲手逼死了儿子。你让他如何不生气?所以汉武帝的这一系列雷霆手段,也可以说是在替太子报仇。

对于“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大汉朝廷给出的官方说法是“丞相私与太子斗”,就是把整件事的锅都扣在了丞相刘屈氂头上。

这么看来,“巫蛊之祸”应该是李氏外戚集团利用皇帝对太子的不满,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只可惜最后玩砸了,反过来又被醒悟的皇帝给铲除了,所以李氏一族死有余辜呗?

别急,事情还没完。

回看“巫蛊之祸”发生的全过程,会发现每一个影响事态发展的关键节点都有一方势力参与其中,那就是宦官。

在巫蛊之祸发生前,刘据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个叫苏文的宦官就经常带着自己的手下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告他的黑状。只不过刘据一直老实本分,没让这帮人抓住什么把柄。

太子的姨父公孙贺被举报,太子宫苑里被埋桐木人,细想一下,最容易做这些事的也是宦官。

调查巫蛊案的江充专案组的重要成员之一就是宦官苏文,而在太子起兵后,最早向皇帝告状的也是他。

当巫蛊案爆发,太子倒台,在李氏外戚看起来即将胜利的时候告发刘屈氂、牵连李广利,导致整个李氏外戚集团覆灭的人——郭穰,他也是个宦官。

还有生下皇子刘弗陵的赵婕妤,她的父亲也曾因犯罪被罚为宦官,她本来跟汉武帝是毫无交集的。但有一年汉武帝到地方上视察,有个会占卜的“望气者”说起有位神奇的赵姓女子,天生双手攥拳,谁也掰不开。这引发了汉武帝的好奇心,于是汉武帝找到这个女子,只是轻轻一碰,女孩就张开了手,掌心有一支小玉钩。汉武帝非常喜爱她,把这个女子封为婕妤,住的宫殿叫钩弋宫。自此,赵婕妤也被称为“钩弋夫人”或是“拳夫人”。

在今天看来,所谓的天生攥拳啊,掌心有玉钩啊,都是装神弄鬼来骗取皇帝宠爱的技巧罢了。

那是谁设计了这个转角遇到爱的情节呢?

大概率还是皇帝身边的宦官们,赵婕妤就是他们推出来的代言人。毕竟赵婕妤的父亲成了宦官,她也没有别的亲戚,宫里的宦官就是她的坚强后盾。

在太子刘据和李氏外戚倒台之后,赵婕妤所生的刘弗陵就成了下一任皇帝的热门人选。

但汉武帝并没有第一时间立新太子,这个皇位继承人宝座就那么空着,让无数人抓心挠肝。

公元前87年,又有个“望气者”说监狱里有“天子之气”。当时监狱里关的都是和“巫蛊案”有关的犯人,前太子刘据的孙子也被关在里面,“望气者”说的“天子之气”,明显就是指这个孩子。这话又触了汉武帝的逆鳞了,于是他就派了一名宦官去处死监狱里的所有犯人——这个宦官不是别人,还是那个告发刘屈氂和李广利的郭穰,你说巧不巧。

而郭穰得到命令之后连一刻都没多等,连夜来到监狱准备动手,仿佛生怕皇帝反悔一样。

幸亏监狱负责人丙吉深明大义,表示普通人都不能说杀就杀,更何况皇帝的曾孙?不管郭穰怎么威胁,丙吉说啥也不开门,双方就这样僵持到天亮,气得郭穰冲到皇帝面前疯狂弹劾丙吉。

看着眼前无能狂怒的郭穰,史书记载了四个字——“武帝亦寤”。

皇帝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这可能就是天意吧。”然后就收回了之前的命令,赦免了那些囚犯。

这时候的汉武帝,已经真的没了选择。长子刘据已死,自己也死期将近,中间的几个儿子全都不堪大用,也就小儿子看起来最有希望能接过这个千疮百孔的江山了。

不久后,汉武帝正式册立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并安排了最信任的几个大臣作为顾命大臣。刘弗陵就是历史上开创了“昭宣中兴”的汉昭帝。

不过在那之前汉武帝还干了一件事,那就是赐死了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理由也很简单粗暴,为了防止外戚干政,避免重演当年吕后擅权的悲剧,提前下手,立子而杀母。

复盘这场“巫蛊之祸”发生的全过程,我们发现无论是汉武帝本人、李氏外戚还是赵氏外戚,在逼死太子这件事上全都有份。

历朝历代的太子都是高危工种,上有来自皇帝老爹的猜疑防范,下有来自野心家的明枪暗箭。卫太子也没做错什么,他只是不幸成了所有阴谋诡计的天然标靶。

所有对太子不怀好意的势力跟排队打卡一样,你打一下,我推一把,层层积累,不断叠加,最终导致了事态的失控,一场惨剧就此发生。

这就是宫廷斗争最可悲的地方,清白还是冤枉,谎言还是真相,往往不是优先思考的逻辑。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所有的算计都有反噬,所有的阴谋都有代价。

这就是权力游戏的底色,谁也逃不掉。

上一章:波谲云... 下一章:大意失...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