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太子疑云:诈骗案背后的三重阴谋

野史未必假  作者:王磊

公元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三月,南京皇宫内,新鲜出炉的皇帝朱由崧生无可恋地坐在龙椅上,这已经是半年来他第三次遭遇“诈骗”了。

去年年底,一个法号大悲的和尚夜叩洪武门,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明朝亲王,宣称潞王朱常淓才是“恩施百姓,人人服之”的天选之子,朱由崧就应该退位让贤,把皇位让给潞王坐。

朱由崧一脸问号,马上把大悲和尚投入监狱审讯。最后发现这个和尚的说辞驴唇不对马嘴,一会儿说自己是齐王,一会儿说自己是定王,甚至说自己是崇祯帝,明显是个头脑不太清醒的冒牌货。经九卿科道公开会审,大悲和尚于弘光元年三月初二被问斩,史称“大悲案”。

这边刚砍了大悲和尚,河南巡抚越其杰和广昌伯刘良佐又来给朱由崧添堵了。因为一个姓童的女子自称是朱由崧失散多年的媳妇,这二位就赶紧给皇上送过来了。

这个童氏自称宫女出身,三十六岁,还给朱由崧生了个孩子,只不过因为战乱才导致夫妻失散。现在听说朱由崧当了皇帝,童氏也准备和丈夫破镜重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给丈夫一个回归的妻子,给大明一个正式的皇后……

正忙着海选美女的朱由崧对这个粗俗无礼、年近四十的老阿姨烦得不行,直接把童氏丢入监狱严刑拷问,不久童氏就死在狱中,史称“童妃案”。

有人认为“童妃”是假冒的,也有人认为“童妃”是真的。这事还没吵出结果,鸿胪寺少卿高梦箕又报告了一个重量级消息——一个从北方南下的少年自称是崇祯太子朱慈烺,原本的大明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

好家伙,这还真是前仆后继啊。

朱由崧赶紧把少年接到南京,经过多方辨认和司法调查,其间还举行了三次公开审理,允许百官甚至普通百姓旁听,最终认定所谓“太子”是一个叫王之明的人假冒的。

不过这个结果却并没有平息民间的争议。官方通报说是假的,民间舆论却说是真的;中央政府说是假的,地方实力派却说是真的。

一时间各种传言满天飞,官方越发辟谣声明,舆论就越相信谣言本身,搞得朱由崧里外不是人,甚至引发了南明的内战。清军趁机南下,朱由崧仓皇逃离南京。那个假太子王之明还被人从监狱里营救出来当了几天皇帝,然后就被清军俘虏了。朱由崧没跑多远,最后也成了清军的阶下囚。

这时有趣的一幕又出现了,清军主帅多铎一口咬定王之明是真太子,安排宴会座次的时候还把朱由崧安排在王之明之下。可回到北京后清廷又突然改口,说王之明是假冒的,最后还把他和朱由崧一起砍了脑袋。

这一会儿真一会儿假的,真是把人给绕迷糊了,这个所谓的“崇祯太子”到底是真是假?谁才应该是大明的正统继承人呢?

之所以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完全是因为南明的建立本身就是一出狗血闹剧。

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后,他的儿子们也下落不明。北方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吴三桂放进来的清军打成一片,江南的明朝残余力量则在忙着选新皇帝。

当时以东林党为骨干的江南官员顺着老朱家的户口本这么一查,发现和崇祯皇帝血缘最近、法理上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就是逃难到南方的福王朱由崧。

朱由崧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老福王朱常洵的长子,崇祯的堂兄。当年东林党曾强烈反对朱由崧他爹朱常洵当太子,闹出了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这梁子结得不是一般的深。现在福王之子竟然成了第一继承人,东林党哪能坐得住?于是他们疯狂攻击朱由崧各种不是东西,要拥立贤明的潞王为帝,哪怕立血缘上相隔万里、离南京也相隔万里的桂王朱由榔都行,反正不能立朱由崧!

这会儿他们倒是不坚持当年的什么“立嫡以长不以贤”了。不得不说,这双标玩得真溜啊。

不过,朱由崧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秘密联系了手握兵权的高杰、黄得功等“江北四镇”,一顿封官许愿说动了这些实力派支持自己。四镇的顶头上司凤阳总督马士英,本来还在和东林党商量立别人当皇帝的事,现在一看自己手下都窝里反了,他立刻就坡下驴,转而拥立朱由崧了。

于是当马士英带着江北四镇的骄兵悍将杀气腾腾地来到南京时,之前还在激情反对的东林党瞬间就蔫了,马上更加激情地开始劝朱由崧赶紧登基,一副您要是不当这个皇帝就从俺们尸体上跨过去的“诚恳”模样。

真是,脸都不要了。

朱由崧就这样继承了皇位,改年号为“弘光”,成了南明政权的第一位皇帝。

但俗话说“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就这么个仅剩半壁江山的小朝廷,内部还钩心斗角,各种乌烟瘴气。皇帝朱由崧能力一般,正事不干;内阁首辅马士英党同伐异,大权独揽;台下的东林党煽风点火,心有不甘;江北四镇和驻守武昌的左良玉等地方军阀,阳奉阴违,形同造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悲案”“童妃案”和“伪太子案”接踵而至,矛头直指皇帝朱由崧,史称“南明三案”。

这三件事未必都有人主使,但很明显都被人炒作利用,目的就是动摇朱由崧的帝位,甚至直接把他弄下去。

朱由崧可以轻松处置大悲和尚和童氏,但“崇祯太子”案舆论压力太大,他不得不小心应对,不能简单粗暴,必须仔细审查。

因为这“崇祯太子”是真是假,直接关系到朱由崧的皇位能不能坐稳,也关系到老朱家皇室血脉的纯净,半点马虎不得。更何况有那么多人在盯着他,恨不得动用放大镜来挑他的毛病,朱由崧也必须给这些人一个交代。

那就查吧,查查这个所谓的“太子”到底是真是假。

发现“太子”的高梦箕在报告里是这么说的:

高梦箕有个仆人叫穆虎,从北方南下时偶遇了一个少年,晚上睡觉时发现这个少年竟然穿着织有龙纹的内衣。少年一看被发现了,就承认自己是崇祯的太子朱慈烺。李自成败走北京时他被吴三桂救了下来,吴三桂本来想拥立他当皇帝,但他偷摸跑掉了,从天津坐船到了浙江。

高梦箕把“太子”转移到杭州、金华附近暂住,本想请示一下皇帝再做打算。可“太子”不肯低调做人,不是喝多了在屋里到处喊,就是逛灯会时在大街上逢人就说自己是谁,惹得老百姓窃窃私语,指指点点,这消息也就瞒不住了。

弘光元年三月初一,朱由崧派人把这个自称太子的少年接到南京,然后通知大臣说有个少年自称是先帝的太子,如果是真的,我就把他当亲儿子养。

朱由崧的态度还是很诚恳的,接下来就是紧张刺激的验货环节了。

皇帝亲自驾临武英殿,当着文武群臣的面,找来曾给太子当过老师的大学士王铎、中允刘正宗和司业李景廉。当老师的肯定认识自己的学生,但三位老师见到眼前的少年后,都表示不认识。

朱由崧又找来曾经的东宫伴读太监丘执中,可辨认的结果也是不认识。众人又问了这少年一些宫中的旧事,他也答不上来。

眼看编不下去了,少年只能承认自己是已故驸马都尉王昺的侄孙,叫王之明。他在南下的过程中假冒太子朱慈烺,本意是找个靠山当饭辙,但没想到谎话越说越大,最后骑虎难下,只能一条道跑到黑了。

初审的结果已经证明所谓的“太子”是假冒的,理应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把王之明交给司法机关审讯,完善案件细节,追查有没有幕后主使什么的。

因为这个“太子”的事闹得太大,几乎成了当时霸占热搜榜的火爆话题,南京内外、官场上下、街头巷尾,全都在关注这个事。所以对王之明的审讯非常正规且开放,生怕被人说有暗箱操作。

弘光元年三月初六第一次会审,地点在大明门外,朝廷百官参与旁听。初八第二次会审,地点在午门,百官依然列席,甚至普通百姓也可以申请旁听。十五日第三次会审,是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及锦衣卫负责,依然是公开审理。二十日由三法司再次审查案卷,完善卷宗,准备做结案报告。

可以说在整个司法实践的过程中,案件的审理全程公开透明,不但没有刑讯逼供,甚至朱由崧还下旨对王之明给予特殊优待,不存在屈打成招的可能。[此事众多亲历者留下记载,如李清《南渡录》、黄道周《黄漳浦集》中多认定王之明为假冒者。清代的《明季南略》等史料中出现了“两太监抱太子痛哭后被灭口”等记载,认为王之明就是崇祯的太子朱慈烺。考诸史源,前者的记载更可信。]

最终南明方面公布了案件的审理结果,认定所谓的“崇祯太子”是王之明冒名顶替的。

但奇怪的是,当案件结果公布后,舆论场上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试图把水搅浑,反正民间是不接受这个调查结果的。人们纷纷传言是马士英、王铎谋害太子,甚至有人把矛头指向了朱由崧。毕竟他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是诬陷太子的最大嫌疑人。

如果只是在南京城里吵一吵也就罢了,这件事的后续影响迅速扩大,江北四镇中的靖南侯黄得功、广昌伯刘良佐,镇守长江中游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江楚总督袁继咸、宁南侯左良玉都上疏对案件的结果提出了异议。反应最激烈的要数镇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了。他痛骂满朝文武都是奸臣、马屁精,甚至指责皇帝朱由崧对待太子还不如李自成那个逆贼。

这不是因为左良玉多有正义感,而是因为他是由早年的东林党提拔起来的,和南京的朱由崧、马士英君臣貌合神离。而且当时被清军追击的李自成已经向着武昌而来了,左良玉害怕李自成,又没法擅离职守,于是他就借口给“太子”平反,要带兵灭奸臣、清君侧,顺江东下,直奔南京打过来了。这样既可以躲过李自成的打击,说不定还能赚一把拥立之功。

左良玉的出兵一下子把南明的长江防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更糟糕的是清军主力也在主帅多铎的率领下南下江淮,一路杀向南京。

当时南京城的主要守备力量就是黄得功、刘良佐等人组成的“江北四镇”,朝中大臣们普遍倾向于保持现有兵力布置不动,全力阻击南下的清军。

但是掌权的马士英不同意,他在朝堂上大声高喊:清军来了咱还能割地赔款,左良玉来了我辈君臣才是死无葬身之地!哪怕亡在清军手里,也不能便宜了左良玉!

最终的结果就是,南明抽调主力到西边去和左良玉火并,而清军则趁虚而入,一路高歌猛进,占淮泗、屠扬州、渡长江,如入无人之境,兵锋直指南京。可以说,如果没有“王之明案”,南明的江北防线不会这么容易崩溃。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五月初十,朱由崧逃离南京。被关在监狱里的王之明被人救出来拥立为皇帝,当然很快就又被清军拿下了。

十六日,东林党大佬钱谦益带着文武百官剃发易服、卑躬屈膝地迎接清军入城。

清军主帅豫亲王多铎大摇大摆地进了南京皇城,第一句话就问:崇祯太子在哪儿呢?

手下人赶紧把王之明找来,多铎用手一指,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真正的太子!多铎对王之明各种尊崇优待,在饭局上亲自接送,让王之明坐在尊贵的位置上,甚至把皇宫里朱由崧的妃子找来陪侍王之明,完完全全就是把这位当成真太子一样供着。

二十五日,逃跑失败的朱由崧被抓了回来。不久后多铎班师北归,把王之明和朱由崧等人也带回了北京。这个时候,清廷这边依然认定王之明就是真太子。但仅仅一年后,清廷又改口说王之明的确是假冒的,然后把他和朱由崧等明朝宗室全都给杀了。

这番操作用一句来概括就是——哎呀,我被骗了!嘻嘻,我装的!

是的,多铎从一开始就知道南明这个“崇祯太子”是假的。因为真的崇祯太子朱慈烺早就被清廷给杀了。

原来在王之明南下之前,清廷这边也遇到了一个真假难辨的“崇祯太子”。为了方便区分,我们称清廷发现的太子为“北太子”,南明遇到的太子为“南太子”。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炯、定王朱慈炤被李自成俘虏。四月,李自成在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夹击下退出北京,三个皇子也下落不明,有的说他们死在了乱军之中,有的说他们被李自成带到了陕西,有的说他们被吴三桂藏在军中,总之是众说纷纭。

又过了小半年,北京已经入冬了,一个少年来到了投降清朝的嘉定侯周奎家敲门,自称是太子朱慈烺,来探望在周奎家养伤的妹妹长平公主。

周奎是崇祯皇帝的老丈人,也是太子的亲姥爷。而长平公主是崇祯帝最宠爱的女儿。崇祯自杀前用剑砍断了女儿一只胳膊,但长平公主命大没死,此刻正在姥爷家养伤。

很快,“北太子”就见到了长平公主,两人一见面就抱头痛哭。周奎找人给“北太子”换了衣服,恭敬地准备了酒食。后来“北太子”又来了几次,周奎觉得这事恐怕瞒不住,于是就把“北太子”给举报了。

掌握朝政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马上找人来辨认,刑部主事钱凤览、御史赵开心和一些曾在宫中任职的太监、锦衣卫军士认定“北太子”是真的。但前大学士谢升、晋王朱审烜和降清的洪承畴等大多数人说“北太子”是假的。

面对争论,多尔衮找来了更重量级的人证,那就是崇祯皇帝最宠爱的袁贵妃。袁贵妃是崇祯帝当皇帝前就服侍在侧的妃嫔,和太子的生母周皇后相处融洽,对太子朱慈烺也非常熟悉,她的证词自然是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的。

而袁贵妃的证词是——太子是假的。

最后多尔衮亲自做出裁决,认定“北太子”为假,并昭告天下:希望大家要不信谣不传谣,如果发现了真太子一定要告诉我哦,我们一定会好好地奉养太子。

如果这么看,这个“北太子”明明是假的啊。

不过在整个审讯的过程中,有些小细节特别耐人寻味。比如,当时很多太监都来辨认太子,有个姓杨的太监也在其中,“北太子”指着杨太监说:这个太监姓杨,曾经服侍过我,不信你们可以问他啊。

杨太监一听马上矢口否认说:不是我,不是我,我不姓杨,我姓张,你说的那个不是我。

前大学士谢升指认时,“北太子”急得大喊说:谢老师,你怎么可能不认识我呢?你忘了咱们最后一课你给我讲的知识点,我还记着呢!

谢升低着头不说话,弯腰鞠了个躬就走了,气得钱凤览怒喷谢升,北京的老百姓也骂谢升悖逆无道,禽兽不如。

太子的亲外公周奎否认“北太子”是真的,可他头一天还和钱凤览说:就算是把真的说成假的,那也是为国家除掉了一个“隐患”啊。

这句话背后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为了向自己的新主子宣誓效忠,周奎丧心病狂地决定要牺牲自己的亲外孙。不仅如此,他还逼着家里人跟他一起撒谎。多尔衮曾亲自主持审讯,找来长平公主问:这是不是你的太子哥哥啊?

长平公主看着眼前的“北太子”,只是一个劲地抹眼泪,但就是不说话。这时站在一边的姥爷周奎抬手就给了长平公主一个耳刮子,公主捂着被打的脸,也承认了眼前的人不是自己的哥哥。

好么,一个耳刮子打出来的证词,你说这真实性能有多少?

其实从最简单的逻辑上来说,假冒太子去诈骗人生地不熟的南明还有概率成功,但你要说一个诈骗犯,跑到太子亲姥爷和亲妹妹这样的至亲面前去冒充,这能是碳基生物想出来的套路吗?

如果“北太子”真是个冒牌货,长平公主为何与他相拥而泣?姥爷周奎为啥给他又是换衣服,又是请吃饭?这一家人是没事在这逗闷子吗?

指认“北太子”为假冒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来自崇祯帝袁贵妃的证词。

但这恰恰是证明“北太子”为真的铁证——因为真正的袁妃早在崇祯皇帝殉国前就死了,还是被崇祯皇帝亲手砍死的,她的葬礼是和崇祯帝、周皇后一起办的,坟墓也是清军入关后修的。这个所谓的袁贵妃其实是由天启皇帝的任妃假冒,在清廷的指使下出来做伪证的!

南明曾在此期间派遣大臣左懋第出使北方。左懋第被软禁在太医院,而“北太子”刚好就关押在隔壁。左懋第派随行人员去打探情况,跟隔壁看门的清兵闲聊套话,那个清兵也没啥保密意识,直接就说这里面关的是崇祯的太子,所以看守很严格,但是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嘿,这小子还成天念叨,说什么伯父在南京,等他出去了要去南方投奔伯父呢。

由此可见,清廷高层早就知道“北太子”是真。

清军入关打的旗号是打败李自成,替崇祯皇帝报仇。这么说是为了显得自己名正言顺,降低明朝百姓的反感。但真实想法,懂的都懂。所以这太子是假的自然要死,是真的就更得死,不然合法继承人出现了,我们还怎么霸占这中原的花花世界呢?

最终在假袁妃的证词下,真太子被定为假冒。

之后多尔衮又对指认太子为假的证人大肆封赏,对那些敢于指认太子为真的官员则痛下杀手,案件的主审钱凤览被绞死,其他十余名证人被砍头。这种做法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导向性,体现了清廷上层操纵审讯的真实心意。

“北太子”的最终结局史料中并没有具体记载,但大概率是遇害了,且有可能是被勒死的。多尔衮还特意发布《摄政王告示》,故意歪曲事实,把太子与公主相拥哭泣说成是离得太远没看清造成的误会,而且“袁贵妃”不认识太子,等等。

但是民间百姓有很多人都见过太子,他们都认定“北太子”为真,一时间北京附近爆发了多起为太子鸣冤的抗争甚至是起义,而多尔衮则镇压了士民的反抗,消灭了一切敢于说真话的人。

在这场扑朔迷离的“真假崇祯太子案”背后,其实存在着环环相扣的三重阴谋。

最浅显的第一层阴谋,是冒充太子骗吃骗喝的王之明。

由此衍生的第二层阴谋,是利用“太子案”煽风点火,实现自身政治利益的南明阴谋家。

而最高明的第三层阴谋,则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清廷高层,他们才是这场“真假太子案”中的终极阴谋操盘手,可以说是机关算尽,通杀全场。

对于刚刚入关的清廷来说,他们需要“北太子”是假的,这样他们才有理由占据北京,才有借口入主中原。同时他们又需要“南太子”是真的,这样他们才能挑动南明内乱,贬低朱由崧的合法性,进而席卷江南。

所以在那时就已经有人怀疑所谓的“南太子”其实就是清廷派来的间谍,只不过这个脑洞至今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目前还仅仅是个猜想而已。

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历史最终会还朱慈烺一个真相。

只不过这个真相来得太晚了一点,也过于残酷了一些。

上一章:生死不... 下一章:太后改...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