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啃最难啃的骨头

因为独特  作者:李翔

李翔:在国内城市开店,肯定会有自己的考虑,比如可能先从一线城市开始做,慢慢渗透到低线城市。在海外也是这样吗?

王宁:是,在英国肯定是伦敦先开,在法国是巴黎先开,而且从核心商圈开始。

李翔:所以泡泡玛特一直以来的线下策略就是头部城市、头部商圈,从高往低走?

王宁:差不多,上来就去啃最难啃的骨头。今年(2024年)我们会开很多有意思的门店,比如6月会在巴黎卢浮宫开店,就在卢浮宫倒三角的旁边。

李翔:现在粗略区分泡泡玛特的门店类型,一种是门店,一种是机器人商店,是吗?

王宁:门店也分很多等级,包括S、A、B、C级,还有旗舰店。机器人商店我觉得更像是探针或者雷达,你会发现在门店具体落地的时候,有些地方是不适合开一家店的,可能是个地铁口,可能是一个小型商场,还有可能是座办公楼,没办法开店,或者也不值得开店,但我们又认为那儿的人流量有可能很大,或者是一个很适合营销的地方,比如机场,那我们就可能用机器人了。

因为独特
图3-8 泡泡玛特机器人商店

李翔:你们会考虑进入其他的线下渠道吗?

王宁:刚开始进入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时候,会有些To B业务。等我们自己开始做,逐渐自己开的门店多了,会收缩To B的业务。

李翔:我的理解是,其实你们不太倾向于做太大的To B业务,是吧?

王宁:可以这么理解,因为我们不只是卖货,我们一直强调的还是卖文化、卖理念。

李翔:在国内也有To B业务吧?

王宁:有,但是不多。以前To B业务可能占5%,现在只占1%,但就算是1%,也比原来5%的体量大。现在To B业务更重要的选择是,到底选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比如国内,我们可能需要卖给便利店渠道,或者有些我们认为合适的下沉渠道。当然,我们也会对商品进行一些筛选,比如是不是那些大版权的IP,像哈利·波特,就更适合去做To B业务,但我们核心的艺术家IP就不去做,也是一直摸着石头过河。

李翔:我听你的同事讲,从某个时间点开始,线上、线下分开做,也是你们一个比较重要的决策。

王宁:我觉得线上渠道能做起来的核心是得有自己的产品。如果我们还是一个百货业态,都是进的货,帮别人卖,那就没办法做线上,因为任何人都可以进货在线上卖,我没有任何优势。就跟现在很多直播带货一样,你也卖这个货,我也卖这个货。一直到2016年,我们真正有了自己的主打核心产品——MOLLY,就有了做线上的良好基础,然后开始做线上业务。你可以去听下我们抖音业务的复盘,很有代表性。这个团队之前是做天猫店的,前年从零开始做抖音,从完全不懂直播开始,现在的体量已经跟我们在天猫的销售体量差不多了。这个团队抓机会的能力和迭代的能力,我觉得都挺棒的。线上、线下我们还是比较均衡的,线下业务包括机器人商店,现在大概占55%,线上业务占40%多。有些公司可能线上太大、线下很小,有些是线下很大、线上不会做。我觉得我们线上、线下业务的比例比较健康,它意味着我们从一个渠道品牌真正意义上变成了产品品牌。

你有没有发现,随着渠道的迭代和商业认知的迭代,不会有人再去问优衣库是家线上公司还是线下公司,它就是一家服装公司。渠道代表流量,它要去抓住这些流量,就意味着如果社会零售总额中线上占40%,那它的线上就应该占40%,这才是一个正常的比例。泡泡玛特变成一个产品品牌以后,如果社会零售份额的线上占比是40%,我们只有10%,那说明我们线上做得不好。

李翔:能够做到这样的比例,核心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有独特的产品?

王宁:首先,每个渠道我们都及时去推动,不掉队、不偏科,补齐短板。然后是我们的产品特性。就像现在我们在抖音的销售份额变大,是因为整个社会的零售都在往抖音上转,所以有能长大的先决条件,对我们来讲当然就应该去抓住这个转型机会。

李翔:线上售卖泡泡玛特的产品,应该已经比较难表现出你非常强调的线下的那种包裹感,包括视觉、听觉甚至味觉的呈现,以及陈列、灯光等等。

王宁:我觉得各个渠道都有自己的方式,有可能是平面,有可能是售后,有可能是服务体验,总会有些不一样。比如,是不是直播布景的颜值高一点点,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李翔:看数据,泡泡玛特在微信小程序的抽盒机,销量是明显高于其他平台的,比如天猫、京东和抖音。

王宁:对,它是一个自有渠道,前几年很流行的叫法是私域流量。

李翔:这几个线上渠道,你是怎么看的?

王宁:我现在更看好我们在抖音的销售。就购物方式而言,整个货架电商在下滑。抖音的算法确实做得很好,它能推给你很多以前没想过会买或者没想过自己还感兴趣的东西。我现在买东西最多的平台就是抖音,我估计很多人都和我差不多。

李翔:你们也不适合在拼多多销售吧?

王宁:我觉得世界在变化,拼多多也在变化,不能说适合不适合,也许明年我们就会做。我前两天碰到一位投资人,他收入应该很高,他说自己现在买东西主要集中在拼多多和闲鱼。我很惊讶,他怎么会在闲鱼买东西?他说他摸索出来一套在闲鱼买全新产品的完整流程,因为闲鱼没有商家扣点,所以商家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在闲鱼上卖全新的产品。所以很多价格敏感度高的消费者,会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李翔:你在拼多多上买东西吗?

王宁:我曾经试过,我觉得挺神奇的,一条三头的数据线卖6块8,包邮,还能赚钱,挺厉害的。

李翔:很多人会认为抖音就是走量,但是你们还挺不一样的,包括MEGA系列产品也在抖音上卖。

王宁:我觉得很多时候大家对很多东西都有固定印象,对我们有固定印象,对抖音、拼多多也都有固定印象。但公司都是在变的,没有必要用固定思维去看各个平台和品牌。

李翔:去抖音卖泡泡玛特这件事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吗?需要你来定吗?

王宁:也不一定需要我来定。我会花很多时间做一些思考的输出,而不会那么具体。做抖音渠道是当初做天猫渠道的团队认为需要做,我们觉得可以,方向对,那就支持。

李翔:之前讲过,你们不会那么刻意去追求开店的数量跟速度,怎么去评估这个数量就是合适的数量?比如我看数据,2023年上半年在国内开店的速度就明显降下来了,当然在海外明显加快,对速度跟数量有一个评估标准吗?

王宁:你会发现其实越有品牌力的公司越不需要开那么多家店。比如在中国的苹果直营店并没有那么多,2023年的时候只有四十多家,虽然苹果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再比如香奈儿,2023年年初的时候,它在中国内地只有16家店。真正优秀的品牌不需要开太多店。

当然有些追求大众市场的公司可能会用更激进的方式去开店,动不动就要开一万家店。但我们不会认为自己是那样的大众消费品,而是一个有品牌感的文化产品,不需要让它变得太大众,而且有收藏属性,希望处在“七分饱”的状态。

李翔:所以你们设定过门店数量的目标吗?

王宁:我们设定的目标其实是跟着中国经济的情况变化的,比如每年购物中心发展速度的变化。以前大家买东西都是在百货商场或者步行街,近十年线下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购物中心崛起,包括很多地方级的购物中心,也包括国内的龙头购物中心,比如大悦城、万象城、太古里等。我们会看这些优质甲方的发展速度。我们更倾向于优质物业,它们有更好的管理能力、更好的品牌运营能力和更好的物业服务能力。如果它们的速度在降低,我们肯定也会调整和变化。

李翔:线下门店,包括机器人商店扩展的数量和速度,跟线上的数量和速度,会基本持平吗?

王宁:这两年虽然我们新增门店不见得多,但对于门店的优化做得比较多,这是线下我们做得更多的事情。线下400家店就是400个网点,总有些网点表现好,有些网点表现不好。其中有些网点可以通过改造表现得更好,比如可以换到更好的位置、更好的楼层,但有些网点可能要关掉,还有些网点表现很好,就要扩大面积。

李翔:会不会有一个趋势,门店的销售占比会越来越低,虽然现在还是最大的。

王宁:不能说越来越低,我觉得将来也许一半线上、一半线下是正常的,除非有一天整个社会变成了大家都在家购物的样子。

李翔:对,我听过你们会员部门的分享,会员拉新主要还是通过线下。

王宁: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客观来看,线下的生意大,生意大了肯定拉新多。

上一章:全球化... 下一章:迭代是...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