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自己的树下  作者:大江健三郎

1

我常常收到初中高年级或高中低年级学生寄来的社会调查明信片,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你小时候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每当看这些明信片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象这样一个情景,放学后,四五个少男少女凑到一起,在教室里商量课外小组活动。他们做完社会调查问卷后,就聊聊天,或者默默地思考什么。

如果我回答说:“我想要成为自己现在这样的人。”有的孩子会觉得,“原来大人中也有这么自我满足的人哪”。如果我回答说:“我没能成为自己小时候理想中的人。”他们就会想:“真够可怜的……”

说不定少男少女们在看调查结果之前,已经预料到会是这样的情况了吧?我这么说,是因为在提问之前,没有好好思考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就提问,跟发出问卷之后收到答案以前,自己没有很好考虑该如何回答一样,是不太好的。

我这样考虑了一番后,还是没有填写社会调查问卷。但是,每回我好像都要在头脑里构思出下面这样一篇文章来。

小时候,每当我想到这个问题时,思考的都是另外意义上的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战争时我还是个孩子,我和一起玩儿的小伙伴们,无一例外地都想当战斗机飞行员。其实,那只是意识表层的念头,在我内心深处却是否定的,认为自己恐怕成不了那样的人。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具备作为飞行员所必需的灵活的运动能力。加上我头脑迟钝,要在狭窄的操纵席上迅速判断事态,对数据进行运算后与敌机去战斗,这样的事我也做不来。

在我看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并不是指做什么工作,而是指想成为具有什么样心灵和生活态度的人。那个时候,我心里就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我想等我长大了,不,从现在起,就要成为他那样的人,成为一个勇敢无畏的人。

我还在一篇题为《你最尊敬的人》的作文中,写过那个人的故事。语文老师在班上读了我的作文,全班同学听了哄堂大笑。高年级女生还专门跑到我们教室外面的楼道里,站在那儿对我指指点点,嘻嘻笑个不停。所以,作文发下来后,我就把它撕了,而且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跟别人讲起过那个人的事情。尽管如此,我一直忘不了那个人。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自己被当时发生的事深深打动的情景。那个人的名字我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是叫河野,那还是我上国民学校(当时的叫法)三年级以前的事情了。

2

在我印象中,河野是个怪人。他看上去显得很老,我们都管他叫杂务大叔,现在叫作勤杂工或校工。他花白的头发又短又硬,用英语说就是pepper and salt(胡椒和盐),络腮胡子乱蓬蓬的,很扎眼。他矮矬个儿,穿着黑色立领的制服,总是拿着一把扫帚打扫校园的犄角旮旯。他从来没有笑模样,我们这些低年级学生都惧怕他。老师们跟他搭话,他也不太理睬。我慢慢熟悉了学校以后,也就不再注意这个老是一身车站检票员似的黑制服的老人了。

这时发生了“山犬事件”。山犬这个词早先是指日本狼,这种日本产的矮狼早已绝了种。这就是说跑到村里来的并非原来意义上的山犬。战争持续期间,食物短缺,养得起狗的人家也越来越少。因此,有些狗跑到村子四周的山地去生活,逐渐恢复了野性,人们所说的山犬就是指这些野狗,村里的大人和孩子都很害怕这种山犬。

有一天,中午休息的时候,一条个头很大的山犬跑进了校园,转着圈地追逐着学生,校园里四处响起了女孩子的哭喊声,所幸没有人被它咬伤。我们都拼命跑进教室里躲避起来,从教室的窗户望去,那条大山犬还在空无一人的校园里奔跑着。有的老师说,这山犬多半是得了狂犬病。

这时,藏在饮水处旁边小屋子里的三名高等科女生(村里没有初中和女校,国民学校毕业后留下来继续学习的学生被叫作高等科),朝校舍这边跑来,被山犬发现了,整个校园里响起了一片惊呼声。

就在这时,只见河野攥着扫把,像一条黑狗似的朝山犬飞奔过去,和狂吠着扑向他的山犬搏斗起来。终于,山犬被击败,沿着校舍之间的通道逃到后山去了。教师和学生们害怕山犬再杀回来,躲在教室里不敢出来。三个女生蹲在地上哭泣,河野低着头站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

我期望的就是成为这样的人。我曾经想过要学习林木方面的知识,将来去森林合作社工作,这个愿望之中也包含了保护女学生不受森林里的山犬伤害的梦想。

3

现在我的头发也花白了,比当年的河野还要大了十岁吧。我常想,任何人小的时候,或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吧,即希望成为像对方那样的人。我回顾了自己所走过的人生之路,感觉无论自己憧憬的目标是谁,虽然最终都没能完全成为那个人,但毕竟逐渐地接近那个人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从小时候,就对某个人的行为举止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并决心要成为他那样的人的话,是很好的事。

也可以把这叫作人格或人品。孩子就要以孩子的方式去探索人的内心世界。我觉得自己小时候对人的看法也有正确的地方。有时候以为自己做错了,其实是受了大人们说的“那个人不好”的影响,现在我要把这些影响和羞愧一起消除掉。反过来说,也不要受大人说的“那个人了不起”的误导,因为发自你内心的想法,往往是对的。

4

下面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的少年写的作文。他是经过自己深入的思考,做出“这个人很了不起”的判断来的。

一九二三年(大正十二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这篇作文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他当时在东京经历了那场地震。

地震引起的火灾在深川和本所地区最为严重。深川的猿江小学校长在地震那天说,学校是钢筋水泥建筑,应该不会着火的。所以,让附近许多居民进学校来避难,连室内操场等地方都被避难者和他们的包裹占满了。谁知地震后烧起的大火凶猛地,向避难者蔓延过来。“不好了,得马上疏散这些人……”校长说完,和其他老师一起迅速疏散了避难者。然后,校长又把“御真影”[御真影:即天皇和皇后的照片。]交给了副校长,让他和其他老师一起去避难但是……

我在这儿中断一下引用,说说写文章时要注意的问题。大家都看过图书馆或者爸爸书架上的书吧?那些书里的“注”总是用比正文小一些的字号,印在正文的下面或者一章的末尾吧?我想说的就是怎么做“注”的问题。

先说说这篇作文中的一个标点问题,当然也许是印刷上的错误。在“大火凶猛地,向避难者蔓延过来”的“凶猛地”后面,不应该加逗号。所谓的御真影是指直到战败以前,每个学校都有的天皇和皇后的照片。我小时候就听说过使人恐怖又不合常理的传闻。说是某个学校因失火,御真影被烧了,校长自知罪责难逃而自杀了。

其次,说说文章的接续方法。在刚才中断引用的地方,应该像“……让他和其他老师一起去避难。但是”这样,在转折接续词“但是”之前加上一个句号,再继续下文比较好,因为后面的句子比较长。写这篇作文的少年,想必是听说了猿江小学校长的事迹后,深深地被感动了,所以想要把当时自己感受到的气氛和内心的感动生动地描述出来吧。接着刚才中断的地方,少年是这样写的。

他也许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时间逃出去了,做好了去死的心理准备吧。

这句这样写也可以,要是我的话,会把它写得更长一些。把“准备吧”后面的句号换成逗号,然后接下去再写。

事后人们回到学校,看见已经死去的校长端坐在操场上,手里攥着钥匙,两臂抱在胸前。他没有丢下别人自己先去逃命,打算把避难者疏散了之后自己再走,可是因为没有时间逃离而惨死了。这个故事真是太美了。

惨死的意思是死得很悲惨。

这个少年把校长死去时的姿势、手里拿的东西等,都能这么详细具体地写出来,说明他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一边听一边犹如自己亲眼所见一样在心里描绘着,并将他心中最深刻的印记如实写了下来。而且,少年对于在地震、火灾并发的那个日子里,校长的行为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故事真是太美了。”

这个少年还写过一篇更长的纪实,题为《关东大地震后的七十年》。今年是公元二〇〇〇年,关东大地震发生在七十七年前。这个少年即后来成长为政治思想史研究专家的丸山真男[丸山真男(1914—1996),日本政治思想学者。奠定了日本现代政治学研究学基础,二战后倡导民主主义思想。]。我在美国的大学,曾多次和这位大学者的弟子们共事过,我感受到他们对这位大学者发自心底的崇敬思念中,也包括丸山先生少年时代的身影。

上一章:小海豹... 下一章:摘抄的乐趣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