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重聚

早安,怪物  作者:凯瑟琳·吉尔迪纳

大多数人在丹尼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屈服于精神疾病或药物滥用,他却坚持抗争并打赢了这场生活的恶仗。这是为什么呢?我想,第一个原因在于丹尼的人格特质与基本性格。他的母亲——尽管鲜少在他的叙述中出现——说过一些有关他的关键性评价:他“一直很固执”。换句话说,他不会受人左右。他下定决心不让任何人摧毁自己,并且坚持了下来。他决定不喝酒,然后——用他母亲的话来说就是固执,或者用我的话来说——坚决地坚持了下来。第二点,他一直独来独往,而且从小就是如此。他没有大多数人那样的社交需求。以他姐姐罗丝为例,她留在了父母身边,即便他们越来越落魄潦倒,也依然想要得到他们的关爱,结果自己也不断沉沦。第三点,也是比任何先天素质都更重要的一点:丹尼从出生起到五岁期间从身心健全的父母那里获得了爱与关怀,而这正是儿童性格形成最关键的时期。如果丹尼的父母像许多原住民家长一样,因为被送去寄宿学校而受到伤害,丹尼的境遇便迥然不同,也许会变得更加糟糕。

丹尼采用的是心理学中最强大的防御手段之一:人格解体。他隔绝了自己的全部情感,借此获得了完美的防护装备。这套万无一失的盔甲的唯一问题在于,他几乎无法对任何人敞开心扉,也无法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就像他在心理治疗一开始说的那样:“我没有快乐也能活。”就某种程度而言,他说的没错。是能够体会情感重要,还是保持理智更重要呢?许多年以来,他都选择了后者。

尽管寄宿学校花了十三年时间费尽心思迫使他抛弃原住民的身份,他却倔强地拒绝听从。他在一生中也动摇过几次:小时候在忏悔室里告解时,他将自己的身份视为“罪过”,听到别人说克里语也会感到焦虑。然而,丹尼如勇士一般无所畏惧。他坚持把长发编成辫子,彰显自己的血统。他还参加了五年的心理治疗,把被偷走的身份一寸一寸全都找了回来。

对我来说,丹尼这一案例也非同寻常。首先,我从中学到了不少有关多元文化心理治疗的知识,也由此认清了一个可悲的真相:白人社会的体系与立场摧毁了他一家人的关系,对不止一代人的生活造成影响。我还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令人不安的现实:我就是那个试图同化并消灭原住民文化的团体中的一员。丹尼难以对我产生信任也不足为怪。

其次,这一案例让我明白了心理治疗的局限所在。其在文化灭绝面前显得如此无能为力,布兰特博士在最初就跟我说到过这一问题。我“招募”了一小群原住民疗愈师,为丹尼提供心理治疗难以企及的事情:灵性疗愈。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心理治疗充满了文化特异性,我也必须面对由此产生的种种局限。

在丹尼成为我的来访者的几年以前,我在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报名参加了茅香篮子的编织课程。我把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做出来的小篮子摆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它如此微小,只装得下四枚回形针。丹尼见到这个迷你的篮子觉得很滑稽,还说:“干吗费这个工夫?”

我与丹尼最后一次会面的几星期后,我在等候室里看见一个硕大又美丽的茅香篮子,上面有着别具一格的纹理图案,可谓一件令人惊叹的原住民工艺品,富有收藏价值。看得出来,这件作品已经有点儿年头,而且那些精巧的图案都是用马铃薯染成的。

我特别感动,还把篮子放在了家中门厅的重要位置。十年后,我重新装修房子时,搬家公司的人把我们的东西都打包放进了仓库。等到我打开包裹整理时,才发现唯独那只茅香篮子不见了。保险公司的人说,这只篮子价值数千美元,品质堪比博物馆的藏品。我并不关心篮子的价格,我只想把它找回来。可是,无论是这只篮子还是丹尼,我都没有再见到过。

我后来获悉,丹尼开始为他人的灵性疗愈旅程充当指导,还会参加各种疗愈仪式。据说他对此极为擅长。他还四处奔走参加各种会议,发挥自己的专长。我之所以对此有所了解,是因为丹尼不时会介绍原住民来找我进行心理治疗。他们告诉我:“丹尼说,我在跟随他展开疗愈之前,先得找你翻新调试一下。”丹尼喜爱汽车与各种类型的发动机,我因此将这番话当作赞美。

自从我第一次见到丹尼以来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我想告诉他,我把他作为案例研究写了下来。丹尼现在应该七十岁了。

我设法找到丹尼的前雇主,他如今已经年近九十。我问起丹尼的近况后,电话里传来一声叹息,他接着说道:“丹尼在五十出头时因为喉癌去世了。”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前雇主说:“他从不抱怨。后来他体重锐减、一直咳嗽、声音嘶哑,却依然坚持工作,跟他的妻女去世时一样。他倒下之后没过几天就去世了,还要求葬在女儿边上。”

前雇主说他去参加了葬礼,并且惊讶地发现有数百人出席,其中大多数是身穿民族礼服的原住民。一位女子——他猜应该是丹尼的女友——用原住民语言唱了一首歌,男人们则敲起了他们带来的大鼓。

我正要挂断电话的时候,前雇主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我其实挺纳闷的。他从来没有在工作中接触过石棉或任何会导致喉癌的物质,怎么会得这个呢?我绝不会让员工接触到这些东西。是什么引起的呢?”

我想说,这也许跟他整个童年时代都不得不咽下的所有克里语词句有关。那些未曾诉说的话语一直找不到出口,最终使他得了病。寄宿学校的生活将他折磨得无法再说克里语,那种痛苦真真切切地刺入喉咙,成为他英勇过往的真实见证。

伊阔塞(再见),丹尼。

上一章:8 下一章:1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