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法

致新人  作者:大江健三郎

1

你们看过“速读术”或“快读法”这类书的广告吧?我常常想,这种书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小孩子来说不会是好书。

我想,这种书是那些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出于某种理由不得不读书时才要看的吧?

成人之前没怎么读过书的人,有时为了改变自己,会变成爱看书的人。但是,我认为,正是这类人,更不应该运用从“速读术”一类的书中学来的方法,在某段时间里集中看很多的书,而是应该慢慢地扎实地读书,在今后的人生里,作为真正的读书人而生活。

2

一位有名的女播音员,停下工作,去美国的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她在学习期间陆续写了一些文章登在报上。我看过这些报道,说她每星期要看五六本厚厚的新闻工作方面的论著,并写出小论文,在班里讨论。

我不认为她在撒谎。但是,为此她恐怕需要“速读术”或“快读法”吧。美国也有这种书,其实美国才是这种方法的原产地。

我也在新泽西州的大学讲过一年学。我首先要写叫作“教学大纲”的东西,就是将授课的内容事先告诉学生。写的时候我向同事请教过,到底让学生读什么书,读多少本合适。可是,我还是觉得要求学生读的书太多,所以,开始授课以后,我征得了学生的同意,看了那位教授带的学生写的小论文。

看了之后,我很失望。这个大学集中了很多爱学习的优秀学生,他们都非常努力。但是,参加班里讨论的学生,都没有从头到尾通读作为教材的书。美国大学出版发行的专业书里,都附有详细的索引。想必他们都是依靠索引,只看有可能在班上讨论的内容。

以我的能力,一个星期不间断地看,也只能看完一本英文专业书。但丁的《神曲》是那个星期班上讨论的主题,这是我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我讲了有关自己读过的研究论文中,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和有疑点的地方。结果,只有那位教授能听明白我在讲什么。原来,这个班里没有学生想要当但丁研究专家……

索引对于将好几本书比较着读,在短时间内了解事实和观点是方便的。但是,依靠索引的读书方法,是仅仅选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的读法。当然,真正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的大人,由于工作需要,有时候确实也会只选取有用的地方来读。

可是,一本书,并不应该只选取有用的地方来读的,而是要将自己整个地投入那本书里去读。并不是说所有的书都是这样的,但是,尤其是年轻的时候,遇到特别重要的书时,应该这样来读。利用索引,只挑选需要看的部分来读书,是不可能遇见能决定你一生的重要的书的。

我前面写了《写给孩子们的卡拉马佐夫》这篇文章,就是为了按照我的文章读了这部小说的人,年轻人也好,大人也好,日后慢慢读整本书做准备而写的。

靠着索引,挑着读,是一种自己把自己今后正面接触那本书的路堵死的做法。这是多么不幸的事啊,竟然把那么重大的东西给放跑了。我不禁有些害怕了。

3

年轻人,尤其是孩子,读书的时候应该抱着什么态度呢?我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出答案,就是慢慢读。这是真正的读书方法。虽然回答很简单,但是,为了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培养慢慢读书的能力。实际这么做的时候就不那么简单了。

我自己小时候就喜欢快读书。有一次,母亲问我书的内容,我回答得含糊不清。从此,我就意识到了书是必须慢慢读的。

可是,还是慢不下来,我就想办法训练自己。有的书特别有意思,怎么也慢不了,没办法,我就把书分成快读的和只有慢慢读才能领会的两种,同时阅读。

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这种读书法使我招致了新制中学二年级学生的欺负。

我还记得当时作为慢慢读的书是岩波文库的《托尔斯泰日记摘抄》。其实我也觉得没有意思,可是既然开始看了,就想要把它看完。所以我经常把它揣在口袋里,有一点时间就拿出来看。由于觉得没有意思,每次只能看上几页。就这样,时间短的时候,我就看这本书,时间充裕的时候看有意思的书。

我总是把那个文库本带在身上,引起了班上一个高大同学的兴趣。一天,快要上课时,老师还没有来,他让同学按住我,从我的兜里翻出文库本,大声说道:

“还在看这本哪!”

过了不久,这种奇妙的欺负传播到了教员室。有位老师管我叫没出息的孩子。其实,对于同学从我身上翻书、说怪话,我并不生气,可要是他们把书扔到运动场的水洼里去的话,我就打算反抗了。

比这种欺负更让人痛苦的,就是把这一小本从托尔斯泰日记中摘抄出来的书看到最后一页。我虽然是中学生,靠着一点点积累的理解能力,也感受到了:原来了不起的人就是这样观察、思考,把看法写下来的。意想不到的是,有的地方写得连孩子也喜欢看。可是,由于我总爱看着看着书,就抬起头去想别的事,结果,还没看完一页,又把书放回兜里去了。

一边读着书,一边又去想别的事,自己也意识到这是个缺点。但很长时间以后,我渐渐发觉,虽说是缺点,或许也有好的一面,而且不管怎么说,这就是自己的性格……

刚看一会儿书,我就会被书里的一个词所吸引,于是,从我在树上自己搭的小木屋里朝河对岸的森林望去,开始了空想。

长大以后,我在外国文学家写的随笔中看到这样一段描述。“我坐在电车里,对面的一个少年看一会儿书,就抬头看着外面的景色思考一会儿,然后眼睛又回到书上来,静静地读下去。这是多好的读书方法啊……”

我并不是认真地思考书里的内容,而是呆呆地空想着其他事情。不过,感觉自己和这个电车里的少年有着很相似的地方,我心里很高兴。

上中学时,我为了改掉爱走神的毛病,真的下了番功夫。我拿着红铅笔——那时候,红蓝铅笔容易断芯,所以用得很小心——在觉得很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线。

用红铅笔画线的部分,是认真地读了两遍的地方。也可以说,我是在读第二遍的时候继续往下读的。难懂的地方,尽管是一点一点地,也进了脑子。这比起读完之后,又想看看那部分是怎么回事,再返回去重读省事多了。画了红线,一来好找,二来通过二次阅读,也训练了忍耐力。

这种忍耐力很重要。看外文书时,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时就会知道,即使某一两行的意思不太明白,也会跳过去继续读。且不说母语日本语,不管英语还是法语,文章里都有着推动你快速往前读的力量。

看电影的时候,这一点更明显了。认真拍出来的电影具有推动看电影的人跟着银幕上的故事情节往前走的力量。即使你觉得,啊,这个地方不太明白,电影照样会演下去。能够停下来,倒回去再看一遍,是在出现了录像带之后了。

按说读书时的推动力来自读者自己,但是,写书的人也具有像体育教练那样,促使我们这些读者扎实地读下去的力量。

因此,有时候即使遇到不怎么明白的地方,我们也会轻松愉快地被文章的内容推着往前读。而且,就这样读着读着,读到某个地方时,刚才不太明白的地方,忽然全明白了。很像在攀登迷雾中的山路时,那一瞬间露脸的晴天,不仅使得脚下这块地方,就连刚才爬上来的路线都尽收眼底了。

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还继续往下读的时候——特别是外文书——能这样柳暗花明是很幸福的。年轻的时候,我常常品味到这一点。我看的英语或法语书,主要是小说。逐渐读得快起来时,查字典都嫌麻烦了。于是,也不查字典,以自己觉得舒服的速度读下去。

实际上,读到最后就会明白,那个部分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其实就是这样的。再多学一点外语之后,就不仅仅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准确读懂这个小说家才重读作品。这时,才能深切感受到原来的读法是那么浮浅……

4

慢读的自我训练,对于不慢读就读不懂却又真正想读的书来说是必要的。

这种书由于读得慢,所以总是读不完。最不好的是半途而废。如果太难了,怎么也读不下去时,可以暂时先放进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读的书的箱子里,并且经常试着读读看。

如果非常难懂,可还是觉得现在读这本书非常重要的话,即便是短时间,要做到每天读——这个每天也很重要——一点儿一点儿读下去。要锻炼自己这么去做,这个时候,我倒觉得很需要“迟读术”或“慢读法”之类的书了。

还有,慢慢读书的能力应该是从小开始培养的。我还想说,培养这个能力的时间,小孩子也比大人多得多。

上一章:生存练习 下一章:唯有做...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