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公子尽力而为吧,我年事已高,就不一起去啦。

想不到侯爷竟然说出这么冷淡的话来!

信陵君也忍不住心生抱怨,自言自语地嘀咕道:“天下人都知道,我一向厚待侯爷,从无怠慢……如今,我将赴死地,而他却连句饯行的话都没送给我。莫非我有什么做得不妥的地方吗?”

不能这样带着疑团离去!

“掉转车头!”信陵君下令。他想重回侯爷住处,当面问清楚对方为何态度如此冷淡;待解开疑团后,再心无牵挂地奔赴赵国。

回来时,却见侯爷正站在夷门前,手搭凉棚,眯缝着眼睛望向去往秦国的方向。一看见信陵君的车马,他立马笑呵呵地露出雪白的牙齿。

“果然回来了呀!”侯爷说道。

“什么?您早就知道我会回来?”信陵君下车问道。

“没错,我怎么会如此和公子道别呢?我是打算等公子回来,就献上一条起死回生之计。快请进吧,莫嫌寒舍脏乱。”说着,侯爷就把信陵君一人请进小屋里。

“以三百勇士杀入秦军,必定全数阵亡;就算招募到一万义兵,结果也一样。如果援军人数不足五万,无异于羊入虎口,白送死而已。”侯爷说道,“但如果达到五万人以上,则有生还之望。”

“这个道理我也懂。可是,如此庞大的军队,你让我如何召集起来呢?我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呀!”

“不是有现成的军队吗?在邺城驻扎的十万大军嘛!”

“啊?可是,将军晋鄙接到魏王的命令,正按兵不动呢!”

“只要公子您成为这大军的统帅即可。”

“这不可能。即使成为大军统帅,若手中没有虎符,也无法指挥进兵呀。”

虎符长约六寸,又称“兵符”。上古时期多为竹制,而战国时代则改用铜制,故又称“铜虎符”。据说,因为“铜”与“同”谐音,所以“铜虎符”也蕴含着“同心”之意。当时,若要调动国家军队,就必须握有成对的虎形兵符。所谓“成对”,即一只虎符分为左右两半,一半由国君保管,另一半交给带兵的统帅。当国君下令进兵或退兵时,须派使者带着自己的半边虎符交给军队统帅,左右两半虎符能合上,调兵命令才可生效。

“只需偷到虎符便可。”侯爷若无其事地说。

“偷虎符?!虎符藏在魏王寝宫深处,怎么可能偷得到呢?那里只有魏王才能出入呀!”

“咦,只有魏王才能出入吗?这么说来,难道魏王每晚都是独自就寝吗?”

“噢,当然不是。”魏王自然有嫔妃陪侍。

“最近,魏王最宠幸哪个妃子呢?”

“如姬。”信陵君回答道。

当他说出这个名字时,忽然眼前一亮:对呀,为什么自己从来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侯爷看着他的表情,用安慰似的语气说道:“公子,您这么快就忘记自己在棋盘上下过什么棋子了吗?”

原来,这其中还有一段插曲。

如姬的父亲遭人杀害。她发誓:不拿到杀父仇人的首级,誓不罢休。为了报仇,她不惜重金悬赏凶手下落。这女子颇有战国人的豪气,正可谓巾帼不让须眉是也。

当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若非黑道中人,确实很难查到逃犯的下落。她雇过许多人,甚至还求助于魏王,却一直没有找到杀人凶手。最后,如姬只得哭着向信陵君求助。

因为信陵君有三千门客,与黑道中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姬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向信陵君求助:“无论如何,请为我报这杀父之仇!”

受如姬所托,信陵君便将此事交给深谙此道的门客去办。最后,终于找到了凶手,并砍下他的首级,献给了如姬。

“感谢公子相助。为报公子大恩,小女万死不辞!”

这位如姬,现在就在魏王的寝宫里。

现在,只需如姬偷出虎符即可。

战国时的风气,充满了活力。无论男女,都不乏性情耿直、重情重义之人。

信陵君有侠义心肠,竭力帮助别人而不图回报。正因为不计较利益得失,所以经常忘记自己帮别人做过什么事。在围棋高手侯爷看来,这就像是忘记了自己在棋盘上下过什么棋子一样。

当然,这枚棋子并非有意识地布局,所以如果高手不从旁指点的话,弈者很容易就忽略了这枚棋子关乎全局的胜负,那样就有可能把能赢的棋也下输了。

“我现在就去找从前投下的那枚棋子。”信陵君说道。

关于事情结果,《史记》记载得很简洁: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如姬曾对信陵君说过:“为报公子大恩,小女万死不辞!”战国时期的女人是十分重信义的。何况,盗虎符比死要容易多了。

上一章:5 下一章:7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