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为了不让鄯善王知道自己已经发现了事态真相,班超把那名翻译暂时拘押起来。

接着,班超在汉朝使节团内开了一次宴会,邀请三十六名部下悉数到场。酒过三巡之后,班超站起来,对着大家做了一番富于煽动性的演说:“各位跟随我来到这偏僻之地,是为了建功立业,以求富贵。可是,匈奴使者刚来没几天,鄯善王就对我们多有怠慢——来请安的人数减少了,连伙食也变差了。这其实只是个开始,更要命的还在后头——鄯善王会把我们捆起来,交给匈奴使节团处置。这样,我们的尸骨都会成为豺狼的美食……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班超说完,扫视着每个人的脸。

酒能壮人胆。所有人都横眉怒目、咬着嘴唇、握紧拳头,慷慨激昂地喊道:“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愿与司马共生死!”

“好!”班超连连点头。随即,他就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司马所言极是!”大家已经完全被班超的一番话鼓动起来。

班超的才学可不是徒有虚名。通过这番演说,他让每一个人都深刻地体会到了危机感。

“这些部下都会听从我的命令的。”

明确这一点之后,班超就开始向大家说明作战方案:火攻。

鄯善王似乎同样对匈奴使节团隐瞒了汉朝使节团的情况,既如此,对方当然不知道汉朝使节团的人数。运用火攻,可以虚张声势,营造一种人数众多的假象。

接下来,班超从那个翻译口中问出了匈奴使节团的驻地所在。作为游牧民族,匈奴仍然住在自己搭建的帐篷里。

“这事不用跟从事先商量一下吗?”一名部下问班超。“从事”是官名。窦固给班超的使节团配备了一位名叫郭恂的从事。不能把所有职权都交给军人,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规矩。班超和三十六名部下都是军人,所以要配一名文官随行,即所谓的“文官统帅”。

“文官俗吏!”班超“呸”地吐了一口唾沫,他特别痛恨这种刀笔小吏,“那个家伙要是知道了,肯定吓得直打哆嗦、又叫又跳。不必跟他商量。成败就在今日一举!”

正部署作战方案时,外面忽然狂风大作。狂风卷起沙漠中的沙子,拍打在驿馆墙壁上,发出骇人的巨响。

大家不由面面相觑。

“天助我也!”班超大声叫道——他从部下的眼睛里看见了他们对狂风的恐惧,所以想用振奋的叫声驱散之。“火攻时刚好刮大风,这真是老天保佑,今晚的突袭必胜无疑!”班超声音激昂,两眼散发着光芒。

大家的神情豁然开朗,心中重新燃烧起斗志。

班超期盼多年,才终于等到投笔从戎之日。

“我的整个人生都凝聚在今晚了!”

成败在此一举。

地点:朔风劲吹的西域。

对手:匈奴使节团。

行动目的:让鄯善王归附汉朝。

这样的舞台,对于迫不及待渴望用剑来实现平生夙愿的班超来说,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班超从部下挑选出十个身材瘦弱、力量较小的人。

“你们这十个人,不要带兵器去。”

被选出的这十个人,自然对班超的命令表示不满。其中一人说道:“我们总共只有三十六人,本来人数就少,应该尽可能多带兵器才对呀……”

班超表情严肃地回答道:“你们呀,真到上战场厮杀的时候,就算带着兵器,最多也只能杀死一两个敌人。但如果拿上别的家伙,就能以一当五,甚至以一当十。”

“别的家伙?”

“锣和鼓。”

“啊?”

“你们这十个人,绕到匈奴营帐后面藏起来,我们在上风处放火。一看见火势起来,你们就马上敲锣打鼓,敌人肯定会以为有大军从后方袭来,我们就从正面杀过去……你们听好了,千万要记住这一点:敌人并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马。今晚的行动,如果我们失败的话,就只有一种可能——对方识破了我们总共只有三十六人。所以,只要你们的胳膊没断,就给我使劲儿地敲锣打鼓,每敲打一下,我们就会增加一百人、一千人。你们手中的锣鼓,就是我们最可靠的援军,比刀枪弓箭的威力还大呢!”

上一章:3 下一章:5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