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鄯善国,原本叫楼兰国,在西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才改名为“鄯善”。它地处罗布泊之畔,水源充沛,这也是成为绿洲王国的首要条件。不过,当地并没什么物产,主要为商贸活动提供集市。交易的商品有汉朝的纺织品和日用品、西域的马匹,以及昆仑的玉等。在这里,人们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购买到东西方的商品。所以,各地的商人会集于此进行交易,鄯善国为这些商人提供旅馆,收取住宿费。

无论是商贸集市也好,旅馆住宿也罢,最重要的就是和平安稳的环境。试想,如果强盗频繁在此出没,猖獗袭击过往商队的话,该地的商贸活动势必变得萧条,国家也会随之衰落。为了维护治安,就需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

然而,令鄯善国烦恼的是,他们自身力量不足,只能求助于汉朝或匈奴;可是无论投靠哪一方,都会招致另一方的不满,因此,始终无法彻底归附于其中一方。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实力更强者。

汉朝的使节团只有不到四十人,而匈奴使节团将近二百人。

眼下,暂且投靠匈奴吧!

鄯善王这么考虑。

天空中挂着一牙细细的新月,澄清皎洁,微弱的月光照不亮黢黑的地面。

这样的月黑风高之夜,正是突袭的绝好时机。

匈奴使节团的帐篷,是用兽毛毡子做成的。为防风沙,毡子相当厚实,还在表面上涂了层兽油用来加固。因此,这种帐篷很容易燃烧。可以说,只要不被对方发现,行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如果成群结队地前往,很有可能被对方发现。所以,班超让部下分散行动。

他将放火的任务交给了三个身手矫健的部下。据查,匈奴的使节团分住在六个大帐篷里。也就是说,这三人每人负责点燃两个帐篷。而之前挑选的十个人手拿锣鼓躲在帐篷后面,等待时机到来。这十人紧张得手心里全是汗。出汗太多可不行——手一滑就拿不住鼓槌了,所以他们不时用衣服擦拭手心。

汉使团一行事先用竹篾做成灯笼状的骨架,里面放火把,外面再罩上黑布。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火把被大风吹灭,还可防止敌人看见火光。当然,火把的火要尽量小,以免烧着布。

那三个放火之人怀揣着这些“披着黑衣的火把”,矫捷如猿地潜入匈奴使节团驻地,点燃了一个个帐篷。

风刮得正猛,真可谓天助我也!

突袭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敌人惊慌失措,火势自然是越迅猛越好。

火借风势,很快就蔓延开来。在这一刹那,锣鼓声也骤然响起。

“有人偷袭!”几乎与此同时,匈奴的使节们纷纷叫嚷着冲出帐篷外。因为锣鼓声的巨响从帐篷后方传来,所以他们全都往前方逃跑。

这时,埋伏在前方的班超等人立即放箭。紧接着,在听到事先约定的信号之后,他们便拔剑冲杀过去。班超手挥利剑,身先士卒地冲在最前头,他的部下也纷纷紧随其后。

就这样,壮士们杀入了“虎穴”。

据《后汉书》记载:

超手格杀三人。

意思是说班超亲手杀死了三个人。当时,班超四十二岁。

匈奴使节团有三十多人被砍死,一百多人被烧死,节使屋赖带、副使比离支两人也都被砍下首级。

班超提着这两人的首级去见鄯善王。

鄯善王十分害怕,当即发誓归附汉朝,并同意将自己的儿子送去汉朝当人质。

勇闯“虎穴”的结果,就是得到了“虎子”。

如前所述,从事郭恂事前一直被蒙在鼓里。当他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吓得脸都白了。

班超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我班超不是独占功劳的小人。我向上头汇报的时候,就说你也参加了这次行动。请不必担心。”

“哦,好的……”郭恂这才放下心来。

这种人正是班超痛恨的“文官俗吏”之典型。

因为这一战功,班超由“假司马”晋升为“军司马”。

军司马相当于团长级别,按说应该增加部下的人数。统帅窦固提及此事,班超却笑着说道:“我有这三十多名部下就足够了。作为使节来往于沙漠中,人太多反而麻烦。”

上一章:4 下一章:6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