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汴京的政府机构之中,有个叫国史院[国史院:官署名,掌修国史。宋代初年于门下省置编修院掌修国史,事毕即罢。元丰改制后,每修前朝国史即置。金国亦置。]的地方。国史院里有八名记注官——四个女真族人,四个汉族人。七年前(大正元年),元好问也曾担任过这里的记注官。

中国历代王朝都设有记注官,详细记录天子、朝廷乃至国家每天发生的事情,即所谓的“实录”。该王朝灭亡后,下一个王朝的史官就根据这些实录编修前朝的正史。这是历代王朝的规矩。

国史院里保存着金朝成立以来一百二十年间的实录。

按金国的制度,哪怕皇帝和宰相讨论机密时,也一定会让记注官在旁边记录。这样做成的实录极其详尽,而且数量庞大。如果要将其全部运走的话,大概需要一百多辆“太平车”(每辆由七头牛牵拉)。

现在到了必须要做最坏打算的时候了。

“这事已经获得了宰相的批准。”元好问把王勉带到国史院,让他用小字抄写实录。

王勉寄宿在元好问家中,每天来国史院工作。有时也和值夜官一起在国史院中过夜。他用自己瘦弱的手,以超乎想象的小字和速度誊写着数量庞大的实录。他脑里什么也不想,只是飞快地动着手,奋笔疾书。

回到元好问家中,躺在卧床上时,王勉心中才涌起各种思绪。

“蒙古军烧掉汴京城的话,这些实录就会化为灰烬。也就是说,金国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就会从此消失……”

听到他这喃喃自语,妻子责问道:“你现在帮忙抄写,不就是为了把实录保存下来吗?”

“嘿嘿嘿……”王勉只是抿嘴一笑。

自从搬到元好问家中寄宿之后,王勉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从登门拜访的元好问友人的交谈中,从国史院的各种资料中,王勉逐渐了解到了金国的文明程度之高。他甚至觉得:金国文明也可以和宋国文明相媲美呢。

就纤细精致而言,宋国文明确实在金国之上。比如,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起源于北宋宋徽宗初年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优雅气度,在北方的金国文化里是罕见的。然而,宋朝所缺乏的力量感,则赫然存在于金国文化中。而且,许多金国的皇帝重文而轻武,例如,金显宗十分喜好文学,时常与儒者长谈至深夜而不知疲倦,这段记录就保存在国史院中。

王勉心想:这个时代的文明,宋和金或许能够平分秋色吧。

这时,他脑海里忽然浮现出故乡的山河。

二十年客居岁月,使他对故乡的感情变得愈加深切。苏州那一座座红色的桥柱下荡漾的波光,凝聚着他无尽的思念。他在脑海中描绘着城中的纵横水路,内心不由一阵激动,甚至渴望投身河面,亲吻故乡的水。

眼下,他每抄写完一卷实录,都会产生一种幻觉:这本能纳入手掌中的小抄本,会变成一块巨石,滚落在苏州城中,堵塞住水路……从表面来看,他目前所做的事,是为了保留金国优秀文明的证据——这无疑是对自己故乡的背叛。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不懈地继续抄写着。

元好问有时会过来看一下工作进度。

“呵,比我预计的快嘛!”元好问说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觉得自己仿佛已经把金国这一百二十年间的岁月拥入怀中了。

人的生活,如果不作为历史记录下来的话,就如同没有存在过一般。那么,自己的父辈、亲友及其祖先——那几千万、几亿万的灵魂都将失去归宿,消失于时空中。同样,人的尊严将分崩离析,文明也将消亡,变成沙漠里的沙粒,遭受马蹄的践踏。

元好问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自己生活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文明作为文字保存下来——他把这项事业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王勉那尖细的笔端上。

此事虽然经过了宰相的批准,却并没有获得拨款资助。王勉夫妇的生活开销,全都是出自手头拮据的元好问自己的腰包。

汴京皇城的大殿里,大臣们连日进行着磋商,可是谁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有的大臣提议说:不如试着改换年号来驱除灾祸。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决议:“正大”这个年号不好,等过了年,就将年号改为“开兴”——开兴,蕴含着人们期待振兴国运的愿望。

在会议中,元好问提议说要制作历代实录的小字抄本。这时,一位监察御史勃然变色,怒斥道:“这岂不是意味着准备放弃国都了吗?蒙古兵还没来到,你却先考虑后路。真是岂有此理!”这位监察御史其实是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他不断地把愿望堆砌成一个空壳,然后自己龟缩起来,躲入其中。

宰相支支吾吾地说道:“事先设想各种情况,然后为其做好准备,这总不是什么坏事吧。”

就这样元好问的提议得到了批准。

“汴京城怎么可能陷落呢?完颜重喜一定会击退蒙古军的!”监察御史仍然固执己见道。他想以此维系虚幻的愿望。

然而,他的愿望落空了。

河中府失守。

统帅都点检完颜重喜率领步兵十一万、骑兵五千在陕州阻击蒙古军。但潼关的守卫队长投降了蒙古,导致金军溃败撤退。陕州的百姓们也舍弃了房屋和城市,跟在军队后面逃跑。时遇大雪,他们最终还是被蒙古军追上了。完颜重喜投降,仍被蒙古军斩首。其他将领或四散奔逃,或纷纷应战,也都溃不成军。十余万金军几乎毫无反抗之力就被消灭了。

蒙古大汗最终决定包围金国首都汴京。曾经横扫黑海沿岸的猛将速不台被任命为攻城统帅。

这年四月,金国改换年号仅三个月后,又再次改年号为“天兴”——看来,只能向天祈祷了。

上一章:3 下一章:5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