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中国历史极简本  作者:陈舜臣

蒙古军首先切断了汴京与外界的交通。

邓州的完颜思烈、陕西的完颜仲德(忽斜虎)、南阳的武仙分别率三路大军援救国都。武仙提议三军合力攻打蒙古军,并和另外两军的将领约定进攻时机。但完颜思烈拒绝了——他离汴京城最近,想独占军功。可是,当完颜思烈的军队从汝州出发经过密县时,却遭遇了蒙古大军。但他仍然一意孤行,拒绝采纳武仙的阻涧结营之策。终于,行至京水时,蒙古大军趁机进攻,完颜思烈的军队大败而逃。武仙闻讯后,退守留山收拾残部,等待再次发动进攻的机会。

就这样,因为将领们的钩心斗角,外部救援的希望破灭了。而交通又被切断,汴京城内的粮食得不到补给,眼看就要见底了。人们四处奔走,寻找求生之法。

金国皇帝终于下定决心:放弃汴京。

东边还有个名为归德府[归德府:现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的地方没被蒙古军占领。蒙古军既然要切断汴京城的交通,那么兵力肯定比较分散。如果集中精锐部队出击,或许可以从某一点突破封锁线。突破之后,进入归德府,以其为立足点,渡过蒙军势力薄弱的黄河北部地区,再集结军队,从外部援救汴京城。

听了这番话,元好问心想:时机来了!现在正是抢救实录小字抄本的绝佳时机!

为了掩人耳目,皇帝决定把太后、皇后、妃子全都留在京中,随行也尽量从简,军粮到归德府再筹措,以减轻辎重。不过,小字抄本几乎不占什么分量,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现在正是将其带出城的好机会。

小字抄本刚完成到先帝金宣宗的最后一年——元光二年(1223~1224年)。王勉在“元光二年十二月”项下,写下一句:

宣宗崩,宁甲速即位。

就此完成了宣宗实录卷。

“当今陛下即位以后的部分还没开始抄写。”王勉说道。

“最近十年发生的事,应该有很多人记得的。快把现在已经完成的部分给我。”元好问说道。

元好问没有被列入突围队伍之中。不过,他提出了让突围队伍带走小字抄本的请求。将军问清楚了抄本的分量之后,就随口就答应了。抄本可以收入行李之中,不占地方。

当晚,王勉将放在国史院的小字抄本带到了元好问的家里。

王勉坐在元好问面前,几本薄薄的册子端放在大腿上——那正是由汗牛充栋的实录转抄而成的。

“你做得太出色了。”元好问表示了犒劳之意。

时值天兴元年年末,十二月二十四日,即小年之日[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也称小年。]。据说,在这一天,各家灶神会把家里的好事坏事巨细无遗地向天帝报告。后来,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把糖涂抹在灶门上,以求灶神报告时多美言几句。在13世纪时,人们还没开始用糖,而是用酒糟涂到灶门上——灶神喝痛快了,也会多多关照的。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整夜都会将点亮的灯置于床下,谓之“照虚耗”。即使在备战态势紧张的汴京城中,一般人家里也都没有忘记这项节日风俗。

元好问家里的还没落入蒙古之手的卫州床下同样摆放好了点亮的灯台。

他接过王勉双手奉上的抄本,一页页翻开浏览——当然,里面的字都是一个个小黑点,根本看不清。

总有一天,这些小黑点会被放大,重新变回正常的字。下一代的史官将根据这些实录编修金国正史,向后世传扬金国的文明。在元好问眼里,这无数的小黑点,仿佛是无数熙熙攘攘的生命,又仿佛是凝结而成的文明结晶。

元好问感慨万千——正是自己,把它们从濒临毁灭的灾难中抢救了出来。曾经自鸣得意的诗作,此时都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过去,他认为自己是为写诗而生的;而今,他觉得那不过是雕虫小技,自己真正的使命应该是作为金国文明的证人而存在于世的。而且,此刻自己已经实现了这一愿望。

他感受到了一种心满意足的、平静的愉悦。

王勉目不转睛地盯着他,问道:“您很有满足感吧?”

“我从来没这么有满足感过。”

“那就请您收下吧——不过,毕竟我也忙碌了整整一年,对这些抄本真有点舍不得。我想最后再拿来看一看。”

“我理解你的心情。这些抄本倾注了你一年的心血。你好好地跟它们道别吧。”元好问把抄本递给王勉,闭上了眼睛。

元好问心想:王勉毕竟只是个工匠,他对工作的热情只囿于狭隘的世界。作为一个工匠,他只是为自己写下这么多漂亮的小字而自鸣得意。而我则不同——我为这些抄本所封存的伟大文明而感动,为自己能把它们传于后世而自豪……

这时,元好问突然感觉到周围的空气在流动。一睁开眼,却见面前空空如也。他连忙将目光转向空气流动的方向——王勉正蹲在床边。

床下“照虚耗”的灯光有些异样——之前,元好问为防失火已将火调小,但此刻的火光却异常明亮。仔细一看,床下竟然有火苗蹿了起来!

只见王勉一只手伸入床下,把一卷抄本放在灯火上方。霎时间,抄本被火苗吞没了。

这一瞬间,元好问只觉得双腿发软。

“你在做什么?!”元好问想站起来,但身体不听使唤。

王勉蹲在床边,冲着元好问大笑起来。他的牙齿被火光的颜色染得通红,鼻翼微微抽动。渐渐地,他的表情崩溃了——不是在笑,而是在放声大哭。

元好问好不容易站起身来,推开椅子。椅子倒在地上,轰然作响。他冲上前去想要制止王勉。就在他将要抓住王勉领口的瞬间,身材瘦小的王勉站起身来,往旁边一跃,一下闪开了。

说时迟,那时快,王勉腾地摘掉了桌上烛台的罩子,随即又拿起另一卷抄本放到烛火上。火焰熊熊燃起……

元好问一动也不动地呆立着,一脸茫然。他脚下掉落着一卷几乎烧焦的抄本。抄本翘曲着,偶尔蹿起一丝黄色的火苗。一缕青烟飘摇直上。

“浑蛋!”元好问好似突然惊醒一般叫嚷着,想扑上去制伏对方。然而,被制伏的却是他自己——有人忽然从身后反剪双臂地按住了他。

身后那人,胳膊纤细白皙,还隐隐传来一股幽香。元好问知道那是王勉的妻子……他根本想象不到一个女人的力气竟然如此之大,能把他勒得紧紧的。

同时,他的耳边响起尖锐的叫声。“干得好!总算等到这一天了!你太厉害了,竟然能想到抄完再烧掉!”王勉的妻子从元好问魁梧的肩膀上露出半边脸,对着王勉喊道。

王勉对她说道:“没错!元好问正是为了这一天才让我制作抄本的。而我也正是为了这一天才接下这活儿的……没错,就是为了把它们这样烧掉……”王勉把手中烧了一半的抄本高高扬起,转向元好问道:“喂,元好问,你难道忘记了我夫妻俩是宋人了吗?”

元好问没有回答,只是呆呆地望着空中翻飞的火焰。

王勉的妻子作为女流之辈,即使用尽全身力气,长相魁梧的元好问还是有机会挣脱开来的。但他任凭双手被反剪着,并没有挣扎。

只见王勉把抄本点燃后拿在手里,等烧到一大半时才扔到地上。地上铺着砖石,只要不烧着家具,就不至于引起火灾。

抄本接二连三地被烧掉,整个屋里一片通红。

元好问与王勉的妻子紧紧地贴在一起。可能是激动的缘故,他甚至透过衣服感觉到了她身体的温度。忽然,元好问感觉右肩上的衣服湿了——原来王勉妻子早就伏在他的肩上,泪流不止。

最后一卷抄本烧到三分之一时,元好问忽然觉得身体一阵轻松——王勉妻子精疲力竭地松开了他的胳膊,瘫倒在地上。王勉把最后那卷烧到一半的抄本扔掉,随即也瘫倒在元好问的脚边,他的手在地面上慢慢地爬行,抓住了妻子的手。

元好问低头看着他俩。

最后那卷抄本已经烧成了灰烬。屋里的光线渐渐变暗……

“你杀了我吧!”王勉自豪地叫道。

“还有我!”王勉妻子也叫嚷道。

元好问没有回答,只是把双手背在身后,在屋里踱来踱去。脚下的布鞋踩过一地的狼藉,抄本的灰烬顿时满屋飞扬。

元好问弯下腰,用手指拈起一小撮灰,问道:“好像还故意用了易燃的纸张吧。你是从一开始就想好要这么做的吗?”

“是的。现在,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元好问又踱起步来。地上的砖石落了好些白蒙蒙的灰烬。他到处挑选那些发黑的抄本残骸,用鞋底踩踏下去。用力地踩踏下去。屋子里,白灰飞扬。

“唉,算了……”元好问总算开口了,“明天开始用小字抄写我的著作吧——《东坡诗雅》,是对苏东坡的诗的注解和感想。东坡是宋人,这次应该不会有什么抵触情绪了吧?”

元好问把地上最后那一团黑色疙瘩全部碾碎,就向门外走去。

第二天一早,元好问便来到那位监察御史的家中,低着头说道:“我愿意娶毛家女子为妻,请你从中说合。”

“真的呀!终于下决心啦?恭喜恭喜!”监察御史喜出望外。

上一章:5 下一章:7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