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盲盒之约
一个大卵泡

总会过去 总会到来  作者:王潇

人生这趟旅程走到这一站,是真正要做个大人了。


真正意识到自己要正式做一个大人,是从看到验孕棒上那两条红线开始的。那年我已经三十三岁了,但内心,好像对很多事都并没有当真,都还存有“挺有意思的,要不试试看玩一玩儿”的心态。包括之前的考研、恋爱、结婚、创业,回忆起来,都有个探出一只脚先碰一碰的过程,探到六七成,等到一个决定性瞬间,内外力结合之下,才终于把另外一只脚和整个身体重心向前挪动,这才吸一口气,定睛细看,下定决心继续走。

迟迟不想当真,是害怕那种“人生就这样了再也无法更改”的感觉,而且潜意识里感到大人般的生活就会是十年如一日沉闷着走下去。但同时,又有一股残存的少年志气,总是渴望能像大人一样做出什么宏大的决定,期待决定了就会生出一股“我要为自己负起整个责任”的勇气。就这样,成长里各种感受交织着,也不知道哪天算是真的长成了大人,直到我看见了那两条红线。

那是2012年4月的一个早上,家里很安静,只有我一个人。我捏着验孕棒,从洗手间走到客厅又走到书房窗边,事实上我只是乱走,因为思路已经混乱起来。在春日明媚的阳光下,我又仔仔细细地对比了红线,认为确凿无疑,几个念头才渐渐明朗:

人生这趟旅程走到这一站,是真正要做个大人了。

从此我要给他人生命,然后要肩负他人的命运了。

但事实上,我连我自己的命运,心里都还没有数。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一起,让两个命运都有数吧!

以上,就是这段人生新鲜刺激的开端了!


“真好看呀!像蒸饺儿一样好看!”

正式出现有关孩子的闪念,大概是在三十二岁那年。

在生孩子这件事上,我发现人和人的观念有相当大的区别,等到我三十二岁的时候,周围的人多数都已经做出了选择,至少是已经宣布了自己的选择。当各种生与不生的理由听到足够多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我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十年,实际上对生育这件事有着一种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的叛逆。因为人年轻,又亟需标榜自己有着区别于大多数人的态度。大多数就意味着平庸,既然不想平庸,那么大多数人都会做的事情,我先要选择不做。尤其当看到甲乙丙丁我不认同、不喜欢的人,纷纷生了孩子,再听到七大姑八大姨在她们的逻辑里重复着生孩子重要性的时候,这种逆反加强了,心里想,哼,才不要和你们一样。

闪念出现在我创业第二年的一天下午,那时候我租了一间商住两用的办公室,坐落在高层居民楼群之间。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楼群中心的花园绿地,那里简直就是一个闹哄哄的育儿中心。两年中,我见识过上百个婴幼儿在他们的父母、老人或者阿姨的带领下在花园里摸爬滚打、共同成长的盛况。每天都在这片咿咿呀呀中快速走过,就像走过一个繁荣但是与我无关的市集。有了女儿之后,有时候我也会回忆,从无感到有感,这件事儿的开关到底在哪里呢?

这间居民楼中的办公室用得并不方便,我挣了点儿钱之后,决定搬到更清净的别墅区去工作。临近搬走的一天,我接替同事等待搬家公司的周转,于是在楼下花坛边儿上坐下来,独自看护着公司的纸箱。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长久地观察婴幼儿。到三十二岁的年龄,同学同事家的小孩子已经见过很多了,其中不乏已经上了小学的。但是我一直没学会怎么在婴儿的父母面前夸奖婴儿,也没掌握和小孩子交流的方式。遇到饱满鲜亮的孩子,我会由衷地赞叹说:“真好看呀,像个蒸饺儿一样!”一旦遇到焦黄皱巴的婴儿,我就会语塞,陷入尴尬的境地,只好应付着说“好小只哦!哎呀吐奶了!快给擦擦!”之类的客套话。根本上,我觉得那是一坨新生的小小生物,内心无感,和我无关。

记忆里那大概是初夏的一天,因为天气温暖和煦,花园里铺满下班时分的金色夕阳。也许有十个孩子,也许更多,都和花草掩映在一起,这样岁月静好的画面,就像广告片里的一幕。

搬家车迟迟没有来,但我看见有个像是刚会走的孩子,摇晃着走向了我看管的箱子,她的妈妈跟在身后,伸出双手保护着。孩子向前一歪,扑在箱子上,我吓了一跳,但孩子已被妈妈在后面及时拽住了。母女二人近在咫尺,我开始礼貌性微笑,又意识到父母当前,也要礼貌性地夸夸孩子,看到孩子在抠箱子上的贴纸,于是迅速夸了出来:“观察能力可真强!”

“是呀,她最喜欢颜色鲜艳的东西了!就喜欢贴纸!”妈妈喜笑颜开地搂着孩子,孩子紧紧地搂着我的箱子。看到孩子抠着的贴纸,我意识到这个箱子里装的就是各种颜色鲜艳的贴纸,是我们做活动剩下的物料。我扯开胶带,从箱子里拿出一张送给了孩子。

这个孩子拿到贴纸,竟然快乐地呼喊起来,吸引了周围另外几个小孩的注意。很快,我的箱子旁边聚集了五六个小孩,每个都如愿得到了一张贴纸,我耳边“快谢谢阿姨!”的教导声此起彼伏,这些小孩有的应该还不会说话,但都纷纷多看了我几眼,我理解也是感谢的意思。

领到贴纸的小孩陆续走了,有一个小孩没走,这是个小女孩,她一只手捏着刚得到的贴纸,用另一只小手拉着我的袖子。我以为她想要更多的贴纸,刚要再打开箱子去拿,这个小女孩顺着我伸开的胳膊,一下子就贴到了我怀里,怀里突然就软软绵绵,也热热乎乎的了。

“她喜欢你呢!”旁边跟来的是小女孩的阿姨。阿姨一下子在我身边坐下来,说:“正好,我给她冲点奶,她该喝奶了。刚才她老赖着我,都没法弄热水。”

阿姨在旁边忙着冲奶,小女孩贴得更紧了,背对着我,一边扶着我的膝盖,还一边往上蹬,说着“抱抱”。说是在蹬,其实我感觉到她只有一点点力气,简直不会比小猫更大,但是动作和声音都很清晰地在表达着强烈的愿望。我还不知道她到底要怎么抱,正在犹豫,她把头转过来,黑眼睛望着我,小胳膊举起做出环抱的姿势,示范给我看。“抱!”她又说。

我这才看清,小女孩是个很好看的小女孩,就是我看到会由衷赞叹“像个蒸饺儿一样!”的那种好看,饱满鲜亮。我很想抱起她来,于是点头说“嗯!”,她一下就笑了,露出白色米粒一样的两排小乳牙,还有浅粉色的牙龈,牙与牙根本不连续,中间都是大的缝隙,但也非常好看。鼻头也很小,小孩的鼻子竟然可以这么小!把她放在膝盖上抱好以后,我又仔仔细细端详她,看她的刘海和发丝,刘海因为出汗,两侧都趴在额头上,毫无发型可言,却还是好看!

“她长得可真好看啊!”我向她的阿姨发出了由衷赞叹。

“好看吧!我照看过好多孩子,这是最好看的闺女了,以后还能更好看,那长大得老好看了!”听口音这是东北阿姨,阿姨说:“人见人夸啊,我抱她出来都脸上有光!”

也许是因为见到我笑眯眯地抱着孩子没撒手,阿姨把调好的奶瓶递给我,说:“你喂不?你喂吧!”我竟然就没推辞,接过奶瓶试探着开始喂,有点慌也有点惊喜,但假装镇定,脑中迅速搜罗我见过的喂奶动作。其实根本不用费心,小女孩熟练地握住奶瓶,调整到一个她想要的角度,迅速吸吮了起来。

小女孩在我怀里喝着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我低头看着她,一根一根的眼睫毛,小鼻子在翕动,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从容又信任,好像我们俩一直很熟悉,所以配合默契。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来:“闺女,说你这里能领贴纸啊?我们也想领一张行不?”

我抬头一看,是个奶奶,拉着个小男孩站在我面前。我怀里的小女孩也被问话打断了,吐出了奶嘴,好奇地侧头看。奶奶看了看小女孩,又看看我,皱纹突然簇到一起笑了起来:“你闺女和你长得可真像啊!哎呀可太像了!”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奶奶又问:“小闺女几岁了啊?”

旁边的阿姨替我回答:“一岁半。”

奶奶又夸:“瞅这小闺女真稀罕人,真会长,细看比妈还好看!你看你脸平,她脸鼓,但是眉眼可真像,你这真是大福报啊!”我笑了起来,也没解释,又抱着小女孩互相端详了一会儿。

奶奶和小男孩拿了贴纸走了,搬家车也到了,阿姨从我怀里接过小女孩,问我:“你没孩子吧?”

“嗯。”

“你生一个,要是随你,也能长这样!到时候,你自己想怎么抱就怎么抱,你多大了啊?”

“我三十三。”

“啊!你都三十三了啊!那可得赶紧生了!你生一个吧!”

那天上了搬家车,天已经黑下来了。我坐在车上,第一次认真开始思考“生一个”这么重大的问题,而且意识到,经历过这么短短的一个下午,我的角度竟然开始发生了变化。自己之前是因为不想经历生孩子,还是不想体验养孩子,还是,单纯地,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呢?

好比在红绿两个颜色中间,我一看大多数人上来都选了红的,那我当然要选绿的,用以呈现我的不同。但如果有一天,我意识到真正喜欢的其实一直是红色,等我发现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却已经站不回红色队伍里了,这可怎么办呢?我觉得从年龄窗口角度出发,这件事要做就要趁早,从现在开始,三十四岁,我要有个孩子了。

之前还完全无所谓的事,新目标一建立,我马上就开始焦虑了。

我的配偶叶先生认为三十四岁有孩子可以,挺好,没问题,就这么办。但是一年过去了,三十四岁已经过了,当我依然没有任何迹象,我猜叶先生也有点焦虑了。

“咱们不会是不孕不育吧?!”我终于鼓起勇气对叶先生说出了这个猜测,叶先生也瞪大眼睛看着我,眼神里写满“空”字。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孕妇效应”,指的是当你是孕妇,你会高频率地发现到处都是孕妇。我说,同样还有个名词叫“不孕效应”,当你怀疑自己不孕不育,无论是网络搜索、和人交谈、看数据报告,哪怕看食品配料表,都能发现大量有关不孕不育的信息。走在街上,当你再看到带着婴儿的夫妇,感受也和过去完全不同。一件事能做但选择不做,和一件事本就没有能力做,结果看似相同,心态上却是天差地别。

你还会发现这个世界上除了美满的家庭、破碎的家庭、丁克家庭,还有一种家庭,就是常年希望有孩子但求而不得的备孕家庭。随着调研的深入,我接触到了大量这样的人物和故事,从而加剧了我的焦虑。我决定,不再胡乱猜测,也不被动等待,我要行动起来,寻求科学帮助。

一周后,经由各种推荐,我预约到了和睦家医院的Ellen医生门诊,据说这位医生专治不孕不育疑难杂症,且有大量成功案例。在这样迷惘的阶段,我正需要这样的专业人士。

事隔多年,以我有限的医学修养,没有办法复现当时Ellen医生门诊时全部的专业术语,但她大致的表述是这样的:

一、以她多年的经验判断,仅从望闻问切角度,我应该问题不大。

二、具体有没有问题,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排查,以及监测。

三、如果有需要,她可以从今天开始,为我安排这个计划,启动排查和监测。她认为,我的成功怀孕在六个月内即可实现。

简直是热血沸腾的一段话!我当即就表示:“Ellen医生,全都按您说的办,今天就启动计划,就监测,就排查!我要从今天就计算这六个月!”

于是当天,Ellen医生就为我启动了监测第一项:B超卵泡监测。这个监测的目的是:观察我是否有产生健康卵泡的能力、卵泡的发育情况,以及依据未来每月的定期监测,掌握我这个人产生健康卵泡的真正周期。

当天,在B超的监测屏幕上,Ellen医生指给我一个位置:“你看这里,非常巧,你今天就有一个成熟的大卵泡!又大又圆,非常饱满,你看,多好的一个卵泡啊!理论上,这样的健康卵泡就不能浪费,有很大机会可以长成一个健康的好孩子。下个月你再来,我们继续观测。”

那是我唯一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权威专家Ellen医生,因为,那之后的下个月,我发现,我不需要再去继续观测了。最神奇的事是,那天屏幕上我亲眼见到的,那个又大又圆的卵泡,后来成为我的孩子,她在九个月后顺利出生,她就是问问。

如果说决定生育之后,这一年多的焦虑有什么意义,那就是找到Ellen医生,让我在问问还是大卵泡的时候,就在B超屏幕上和她见了面,还和医生谈论了她,还表扬了她的健康饱满,衷心期望她来到这个世界,来到我的身边。

在我三十五岁这一年,问问出生了。当她出生后,护士先抱住湿乎乎的她贴住了我的脸,我心里想:呀,这就是当初那个大卵泡耶!护士又把她抱在我面前让我看,我看着她透明发光的小脸,由衷地夸赞:“真好看呀!像蒸饺儿一样好看!”

上一章:本命事业 下一章:出厂设定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