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厂设定

总会过去 总会到来  作者:王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厂设定,这才是盲盒产品的核心。

问问在六岁的一天突然对我说:“生孩子就像买盲盒玩具一样,得看运气。”

我一惊。

2012年问问出生之际,市面上还没有大规模出现盲盒这类商品,很难有这么准确的词,来形容未出生孩子的不确定性。

所有的夫妇在等待中一定都猜测过孩子的样貌,我和叶先生也是。我猜有的夫妇还借机挖苦调侃过对方的缺点,像我就会说:“要是像你大头,腿不长同时还不直,可怎么办?”

叶先生就反击:“大头的话若头发再是蓬蓬头,那就更可爱了,就会像蒙奇奇!”我的发质是沙发,每天早晨起来都是卷曲的蓬蓬头,常年需要花更多时间打理,因此一直羡慕头发顺直的人。

我希望这世间一切我能给的好东西,全都能给到我的孩子,包括遗传特征,这样她的生活会更容易。但我也知道,人只要出生,一生怎么都不会容易的,世间本没有容易的事情。本来可以姑且和凑合的,为了孩子,你却会用上整个人全身心最好的版本。孩子会让你自律、学习、注重健康、积极交流、努力挣钱,你之前的人生没给足的,孩子都会促使你再去追寻。

问问出生一个月后,我尝试从母性激素的光环效应中抽离,从客观角度认真审视了她的外貌特征,然后对叶先生说:“她好像真的头很大哎,腿也不长,而且她头发怎么这么炸呢?”

叶先生说:“一个月的baby头都很大!腿都很短!头发都很炸的!我们的baby多可爱啊,超级可爱!”

问问三岁的时候,叶先生终于清醒了,承认遗传以女儿自己的意愿进行了排列组合。在无数代际祖先的密码之中,遗传完美绕过了父母希望她拥有的清单,而甄选了所有清单外的选项。我经常仔细地看着问问,看着概率中决胜的,我的小小女儿,她顶着一个大头,快乐地跑来跑去,头发蓬松杂乱在空中飞舞,迈着敦实的小胖腿,结结实实,神奇无比。

“问问遗传了所有我们觉得自己身上不够好的部分,但还是这么漂亮!哈哈哈,真是太漂亮了!”叶先生说。

叶先生说得对。在问问出生之前,我也许幻想过一百种她的样子,但真实的她比我任何一种想象都要更漂亮。有的人喜欢盲盒玩具,是因为着迷打开一瞬间释放的惊喜。这么看,生孩子确实比买盲盒还刺激。酝酿多日打开,是一个自己制造的限量款胖软语音真人娃娃。每天早上,娃娃睡醒从床上坐起来,顶着一个蓬蓬头,会说更多的话,有更多的技能,都是比昨天又大了一号的蒙奇奇。选择生育,就是选择了连续不断的惊喜。

除了蒙奇奇的外貌,我逐渐发现,盲盒打开后真正神奇的,并不是外形特征,而是关于天赋和秉性的遗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厂设定,这才是盲盒产品的核心。问问出生后的六个月中,我家那位表达能力极强的育儿嫂吴姐,也跟我表达过这个发现,她当时是这么说的:

“所有的小孩都不一样。你说后天教育很重要吧,但小孩出生就带着性格。刚出生几天的小孩饿了,有的就是饿了也不出声,有的就是小声哼唧,有的还知道攒体力哭,哭一阵歇歇,有的就是玩儿命哭,嗓子都哭哑哭干了。都是饿了想喝奶的哭吧,哭法也不一样,你说也都还完全不会说话呢,但是有的哭一听就是抱怨,有的就是委屈,有的就是着急,有的就是生气、愤怒。只要我在这个小孩家里待几天,就一定能找着一个家里人,这个小孩的性格就随这个人!你说这个是教育吗?这个就是天生的!”

吴姐在我家这半年,属于育儿界的一千零一夜,我几乎每天都能听至少一段不同家庭的不同育儿故事。我就问她:“那你说,孩子性格全都不一样,怎么养就能好了呢?你见过越养越好的是什么样呢?”

吴姐又讲了一个规律:“要是爸妈原来就感情好,那孩子不管性格像谁,就算有矛盾,过着过着也能过顺;有的就是俩人感情不太行了,以为生了孩子感情能变好的,我看都是生了反而更差。你想啊,要是感情好呢,就能看见对方的优点,如果孩子像对方,也不错也挺好;但要是感情不好,本来就嫌弃就看不顺眼,孩子再像对方,一说话一办事,全都能让你憋气,就会冒起一股一股无名火。

“要我说,那么小的孩子,性格哪有什么好不好的?不论啥性格,往自己好的方面发展,都能招人喜欢,都能出人才。我看有的爸妈,上来就对孩子不满意,就使劲往相反方向管,但是家里边同时还有一个人,每天也是这个性格,孩子天天看着学,哎呀,这属于家里边俩大人较劲,时间长了把孩子也教糊涂了。要说好的家庭,就是顺着孩子天生的性格养,爸妈不较劲,都看见孩子的优点缺点,商量好了往一个地方使劲。你想想,这样三年五年十年养出来的孩子,和爸妈多少年较着劲过的,那效果能一样吗?”

现在回忆起来,我的育儿启蒙其实并不来自科学权威的育儿书,而是来自我的第一位育儿嫂吴姐,她凭借丰富的职业经验和乡野调查报告,六个月中给我讲了一千零一夜育儿故事。

经过吴姐长达半年的教学铺垫,我的育儿战略日渐清晰了。我和叶先生商量:“咱们得尊重问问的初始性格,发掘天赋,通力合作,然后按照正反馈机制培养。”然后我又学习那位育儿嫂的表达方式,用白话给叶先生翻译了一遍:“就是说,咱们顺着问问的性格,看问问擅长干什么,然后我们俩联合,一直鼓励一直夸下去,特长就能更明显了。”

除了育儿原理,吴姐还给了我一个启迪:好的表达只需要朴素平实,不需要大词新词,说普通人听得懂的话,用简单的语言就能讲清复杂的道理。

三岁之后,盲盒出厂设定渐渐浮现了。我首先观察到,问问很可能具备画画这个天赋,这个天赋很可能来自我。我的猜测迅速在我妈那里得到了证实。我妈说,我三岁的时候拿着一支铅笔,在报纸上到处寻找圆圈类的图形,只要找到,我就在圆圈里面再画个黑疙瘩,说这是个眼睛;而问问略有不同,三岁的时候,她用小胖手拿着铅笔,在画册各处寻找圆圈类的图形,只要找到,就把圆圈涂成一个实心黑疙瘩,然后在圆圈外面画上个大圆圈,指给别人说这个是眼睛。同样是乱涂乱画,我是在框架里画,而问问找到基本核之后,就能在外部做延展,边界随心所欲,格局明显比较自由。

当然,画眼睛是个开端,按照我和叶先生正反馈夸奖机制的培养约定,我们就从画眼睛夸起。叶先生由于对画画实在没有心得,就专门负责夸“画”这个动作,只要发现问问在画眼睛,就夸奖她说:“艺术家又在创作啦!创作热情好高呀!”而我专门负责夸作品和结果,只要看到眼睛已经画完,我就过去积极点评:“今天这幅作品好棒呀,像是小鸟的眼睛,那么这只小鸟长什么样子呢?”希望我们这样追问,会推动问问画出更完整的轮廓。一轮一轮夸完,正反馈夸奖机制果然就起了作用,问问就画得越来越多了。

除了画画,我认为问问讲话也像我。

比如,和问问过马路,一个开车人和一个骑车人发生了矛盾,双方停在马路中间大声吵架。问问转过来对我说:“他们可能是因为没有梦想,没有梦想才有时间停下来吵架。”问问还会说:“你喜欢什么都无所谓,但你得有喜欢的东西,要不你每天就没意思了。”

“我给你讲一个恐怖的故事,一个人的胆子变小了,他就再也不敢做新的事情。这就是一个恐怖的故事。”

“成功就是,你累,也别放弃。”

“我喜欢我自己。”

“你一直站在海边,就会想要更大的海浪!”

每当问问用奶声奶气的音调说出这样的话,我都会停下来仔细地打量她,看着她的蓬蓬头和胖脸蛋,疑心她其实什么都知道。

关于我说她像我这件事,问问也有观点。她说:“我和你不一样,你是你,我是我。”

她果然知道。

画画中的正反馈夸奖机制一起作用,问问四岁刚过,我和叶先生就想寻求突破了。我俩一致决定,继续使用正反馈夸奖机制,再把问问夸成一个运动小孩。人一旦有了运动习惯,就等同于掌握了可以施在自己身上的神奇魔法,能变得自信、健硕、坚韧,身姿挺拔,皮肤发光。如果说画画是想象力的财富,运动就是生命力的财富,这些财富首先要来源于父母。

根据我和叶先生读到的一点表观遗传学观点,就算父母运动天赋平平,只要有生活方式在先,孩子培养出和父母一样的、伴随生活的运动爱好应该是没问题的,这就够了。目标有了,我们执行的办法是:第一,言传身教,刻意在问问面前晃来晃去运动,让问问知道运动和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自然而然的一部分;第二,刷一遍周围能够尝试的运动种类,比如跆拳道、舞蹈、游泳、壁球,直到发现那个让问问最沉迷的运动项目;第三,参加该项目比赛,以此建立训练计划和里程碑,并体会竞争和输赢。

真正执行起来,就正反馈夸奖机制的好用程度而言,运动比画画要难很多。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要参加比赛,运动的正反馈就不只来自父母,还来自竞争。而比赛前后,永远伴随着沮丧和眼泪,但这个过程,是同时获得好身体、专注和坚毅的必经之路。

专注,是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具体任务时,可以做到聚精会神,高度沉浸其中。坚毅,是描述一个人面对漫长的困难时,选择坚持和长期主义的应对。要说做人有没有品格上可以追求的真理,运动是不是在借假修真,人是不是可以“在事上练”,我认为答案是一致的——我们追求的、修的、练的,全都是专注和坚毅,我们也永远在赞美这样的人。

既然如此,我和叶先生就要暂时放弃来自父母一侧的正反馈夸奖,而要学习和问问去沟通关于输的事。养育孩子的过程里,我重新学习了很多东西。为孩子收敛住不良的习性,为孩子不间断地学习,都是生育带给人的重建自己的巨大契机。

尽管我们常常劝别人,不要把人生的希望转嫁给孩子,但是我们很清楚,在很多意兴阑珊的生活之路上,因为孩子的成长,我们才有力量挺过漫长的时间。为自己,本来我们退缩了;但是为了孩子,我们成了更坚强的人。哪怕当我们的人生没有了惊喜,但他们的人生还有。人类终究为了希望在活着,而这未来的希望终将在孩子们身上。

问问尝试了若干运动后,在八岁时自己选择了壁球。练满一年,参加了青少年壁球精英赛,赛场上遇到了来自重庆俱乐部的厉害选手。我站在壁球场的玻璃墙外,看到她攥紧小肉拳头给自己打气,又使劲挥动比胳膊还要长的球拍,奋力追球和截击,打到小辫都散了,但还是输了。

问问输球之后哭得很伤心。教练们围住问问,纷纷告诉她:

“哭很正常,但哭完要调整状态继续比赛。因为一流泪,就看不清球了。”

“你以为自己已经训练得很多了,但对手训练得更多。”

“运动员精神不是赢的时候才有,输的时候更要有。人就是因为输的时候也有运动员精神,未来才能重新赢的。”

“含着眼泪继续打好比赛,眼泪就会是强者的眼泪。”

我蹲在问问旁边,紧紧握住她的手,感到这些话也都说进了我心里。是的,厉害的人平常看起来和我们一样,而不一样的是顺境时展现的克制,逆境时展现的生命力。参加比赛,是为了知道自己此刻走到哪里,再继续出发。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不能为了避免她难过,就告诉她这个世界不必去赢,如果这样说了,我就没有告诉她这个世界的真相。每一次练习都要追求沉迷和喜爱没错,但每一次出发都要去争取赢,去重新试探和球场、和对手、和自己的关系。争取赢,当然也要做好体验输的准备。明知输赢是常事,还是会出发,这就是平常心。平常心不是置身事外的不作为,而是该争取的都会努力去争取,但心里知道,输赢只是此刻,人生灿烂广阔。

运动小孩培养计划从四岁开始,至今持续了快六年。问问的四肢更健壮以后,头也显得没那么大了。六年间参加了许多比赛,运动小孩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了。

那么,盲盒出厂设定中,如果真的有欠缺的能力,也就是那种在先天遗传上完全不具备的能力,比如说音乐,能不能硬给练出来呢?作为一个研究过“刻意练习”和“成长型思维”的人,我认为理论上应该也可以。

由于画画小孩和运动小孩的目标都达成良好,我和叶先生有点飘了,忘记了约定好的“发掘天赋,通力合作,然后按照正反馈机制培养”的教育方针,决定让问问学习钢琴。

之所以选择钢琴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的判断下,问问的父母双方,主要是我,在音乐方面自幼处于人群平均线以下较多的水平。自己先天缺乏的,总希望能给孩子补上。我琢磨着既然环境和认知已经发生变化了,应该早点实施干预,帮助问问达到音乐能力的平均线。

我自己对音乐水平的认知,来自曾经的学琴阴影。七岁时我在哭哭啼啼中放弃了学琴,明明和同期孩子付出了同样多的时间,但其他人都已经能演奏乐曲了,我的双手依然无法彼此配合。相反,当同龄很多孩子还在画蝌蚪小人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完整地画出一幅写生了。天赋这个东西,是无法解释的。

三十多年后,一切重蹈覆辙,当问问练琴时,我能觉察出她在过程里是确定的不快乐。和七岁那年的我一模一样,呆坐在一台奇怪的机器前,疑惑地来回摁着那些黑白键,既日常抵触练习,也没有办法让自己沉浸乐曲;既不能像画画一样创造,也不能像运动一样移动。我担心如果继续练习下去,她就要渐渐地枯萎和崩溃了。

要说怎么算是有音乐天赋,我的身边就有案例。塔塔的儿子一一,比问问大三岁,从五岁开始学钢琴。一一五岁之前也不知道什么是钢琴,但从手指碰到琴那一刻,就表示自己是想学的。当时塔塔对一一说“要学的话就要每天练习了,毕竟买琴挺贵的”。从那以后,一一每天自主练琴,到现在从未间断,也并不需要大人督促。到八岁,开始将音符自由排列组合,日常玩耍内容就是作曲再录成小样。九岁,已经能够叠加软件自学编曲,爱好就是鉴赏和复现喜欢的音乐。我再见到一一,他已经在用我听不懂的专业语汇聊各种音乐元素了。这种时候,我看看一一,又看看自己的孩子,无法不对世界充满疑惑。

就这样,全家在钢琴上痛苦地磨蹭了三年之后,对比问问在画画和运动上的能力,我再次感叹了遗传力量的强大。是时候把时间投入到更擅长和更快乐的领域,放弃对平均线的无效追求了。

于是,我、叶先生和问问一起坐下来,郑重地召开了我们决定正式放弃钢琴练习的家庭会议。

在家庭会议的最后,我们在拥抱中结束了钢琴的学习历程。问问对我们说:“爸爸妈妈,对不起。”

我说:“爸爸妈妈对不起问问,实在是没有给你生出这个能力。”

我知道,自从我家客厅少了一个敦实的大黑方块家具,问问的心中就和客厅一样,别提多宽敞了。我和叶先生也真正接受了盲盒的设定,孩子无论怎样,首先是继承了我们的基因,其次是受我们给的环境的影响,每当我们要求孩子之前,都会先审视一下自己。

总的来说,育儿生活就是在盲盒打开后,随着观察和变化不停地重置时间表,包括帮助孩子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多做什么少做,什么重复无数遍,最后才能把专注、坚毅和好身体都写入她的人生秩序中。未来有一天,当我们不在她身边了,替我们陪伴她的,就是这些凝聚了过去岁月的、爱的秩序。

养育真是漫长的道路,如果其中有捷径,那么盲盒的出厂设定就是捷径,日复一日的时间表也是捷径。父母能做的,也只是前一半,就是帮她选好,把她送到,让她置身其中,剩下的,要看孩子自己的了。父母给好土壤,给够时间,有了种子和条件,一定会有结果,结果会有惊喜。

什么是成功的育儿呢?和大人的成功一样,充分实现自我,就是深刻而持久的成功,这一点,我们要全家共勉,谁都不要忘记。

上一章:一个大卵泡 下一章:回到小火堆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