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

走出唯一真理观  作者:陈嘉映

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别》[Being Mortal,终有竟时],彭小华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


这本书,读了就愿推荐。这本书的主题是衰老与死亡,关于这类主题,我读过的,这是最好的一本。在大诗人笔下,垂老也有一种美感,在《度亡经》里,灵魂有它自己的超升之途。这本书属于另一个种类,叫它自然主义吧。书里写的是些实实在在发生的事例,作者的父亲,别的几位亲戚,罹患绝症的病人,他们的亲友。作者还写到不同的治疗或护理途径,不同的养老送终建制。作者是医生,一路写来,就事论事,没有任何煽情痕迹,而同时,不论是描述还是思考,都饱含着深厚的、古典的人道关切。在我眼里,这是最高一级的写作——岂止写作,实是最高一级的人生态度。现代医疗造福人类,同时带来了过度治疗等一系列新问题。不遗余力地对接近尾声的病人进行干预、控制、治疗、抢救,远不止于浪费资源,它多半剥夺了患者最后时日的生存意义,并为患者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此后的抑郁。医学进步了,然而,现代人关于衰老、死亡、医疗的作用等等的观念越来越扭曲。在接近生命终点的时候,人普遍希望的是什么?我同意作者的总结:他们希望“避免痛苦,加强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保持清醒的意识,不成为他人的负担,实现其生命具有完整性的感觉”(141页),这些关切往往超过了延长生命的愿望。人不仅想活下去,对大多数人,比活着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品质。本书讨论的是绝症、衰老、死亡,而贯穿本书的这一基本思想则超出这些,涵盖整个生命历程,只不过,当维护生命品质更加困难的时候,这一思想就更足珍贵。

我一直相信,宗教信仰有助于减轻死亡恐惧。从这本书的案例看,宗教信仰虽然仍在起作用,但人们在今天似乎更多依赖自然主义态度。自然主义态度在中国有深厚的传统,我相信这一传统像佛教、基督教一样有助于人们更坦然地面对无可避免的终局。就眼下的实际情况论,面对绝症,面对“输定”的结局,一般说来,美国医生、美国人的态度要比中国这里坦率不少,但在作者看来,人们的言谈处置还是太过暧昧,对相关问题的公共探讨,更是远远不够。在我们这个明星璀璨娱乐不死的时代,垂死只是个别人家的阴私角落。其实,人人心知肚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垂老的父母要照顾,有身患绝症的亲友要看望,而且,当然,或迟或早,每个人自己都要面对人生的结束。就此而言,可以向之推荐这本书的,不只是老年人、医护工作者、政府官员,而是更为广泛的读者。书写得好,译文也好,读下来,不仅有助于我们思考衰老和死亡,调整我们的观念,而且有可能为我们如何处理实际事务提供技术性的帮助。

上一章:无限与视角 下一章:想象的...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