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Good day!闲行漫步自制地图 |
||||
睁开眼睛,只见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室内,像画笔一般在床上勾出一幅七彩图案。阳光刺目,我翻过身将脸埋进枕头里,闻到一股淡淡的桉树香气。我又翻过身来看着天窗,今天伦敦天气晴朗。窗外碧空如洗,了无纤云。一架喷气式飞机在高空变得只有一点点大,正稳稳地滑过蓝天。 冲了个热水澡,下到一楼客厅,早餐已经准备好了。在伦敦的住宿,我选择的是贝克街附近的B&B酒店。“早上好。”一位名叫玛蒂娜的女招待亲切地问候道。“早上好。”我回应她。落座桌前,桌面上已经摆上了好几种面包和果酱,还有酸奶、谷物麦片以及水果等各种食物。玛蒂娜倒了满满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端到我的面前:“你好吗?”在国外,这句问候很平常,但在旅行地的早晨听到,却让我心中格外温暖和快乐。我不由得响亮地回答:“我很好!”“是吗,那太好了。”玛蒂娜轻轻地拥了拥我的肩,轻声说道。“从哪里来的?”“东京……”“哇——,我很想去东京旅行呢……”玛蒂娜眯起眼睛看着窗外。她的故乡是哪里呢?从名字看应该是阿拉伯裔。两个人就这样呆呆地望着窗外,突然叮的一声,烤好的面包从吐司炉里跳了出来。清脆的声响把我拉回现实世界,我安静地笑了。伦敦清晨的幸福时光。那么,今天也要走一走逛一逛。 *** 号称伦敦最好吃的贝果店Brick Lane·Beigel·Bake位于布里克巷,这家远离繁华街道、夹在砖砌建筑物之间的店铺虽然很小,却远近闻名。店前总是在排队。二十四小时营业。深夜或者清晨,能够吃到新鲜出炉的贝果多么令人开心。那么,选什么口味呢?肉桂提子的还是芝麻的?突然想起纽约,怀念起每天早上在西城区的H&H买贝果吃的日子。 贝果的热气使小店的窗户蒙上了一层雾。终于排到我了,我看了看菜单,发现贝果品种里只写有贝果字样。“有什么口味的贝果?”我问道。“只有原味一种哦。”柜台里忙碌的阿姨告诉我。“请给我两个……”我无奈地决定。随随便便装在棕色纸袋中的小小贝果,拿在手里热乎乎的。两个贝果三十便士,太便宜了。我留意听了听排在后面的女子的点单。她点的是三明治,选了各种食材夹在贝果里面。原来如此,在这里,将贝果做成三明治才是通常选项。 趁着排队暂时出现空当,我又回到柜台。“那个……请帮我把这个做成三明治。嗯……请先烤一下,然后夹生菜、番茄、酸黄瓜和奶酪,再加些美乃滋……”阿姨没有理会我搁在柜台上的棕色纸袋,而是拿了新的贝果,按照我的要求做了三明治递过来。热乎乎的鲜制三明治马上塞满我口中。外皮香脆、内里松软的贝果令人齿颊留香。新鲜蔬菜的口感简直是妙不可言。“太好吃了……”我鼓着腮帮子嘟囔着,阿姨微笑着点了点头。“大概是世界第一美味的贝果了。”听我这么一说,她大笑起来:“那就是在说谎了,你骗人!”伦敦最好吃的贝果是要做成三明治吃的,一大发现。 *** 最不幸的事情莫过于要别人带着逛街。我想走一条自己选择的路,尽管不知道前面有什么。在兴之所至的车站下车,沿着眼前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当感觉到气味以及路人的氛围发生了变化而想转弯时,大概就是那片街区的尽头了。再接着走下去。试着穿过小路,左转转右转转,渐渐不辨方向。就这样随心情逛上一天,会不知不觉转回到出发时的车站。这次在伦敦游逛,我学会了一件事:只要大致了解城市的规模,剩下的就是随意行走、尽情发现。 先来说说位于城东的布里克巷。如今,布里克巷的居民大多数是来自孟加拉国的移民。在十七世纪,这一带是法国加尔文主义者的避难所。被称为胡格诺派的法国新教徒曾居住于此。穿过布里克巷的富尔尼耶大街,基督教教堂伫立此处,诉说着历史。该教堂在十八世纪建立当初,是胡格诺派的新教教堂,后来成为爱尔兰人的卫理公会教教堂,再后来又变成犹太教堂。这座教堂,跟随时代的变迁和居民的变化而变化,令人不可思议。同时也说明,自由正是布里克巷特有的魅力。 如今的伦敦,布里克巷是一个极富乐趣的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因为租金低廉,也吸引了很多年轻的艺术家移居于此。这里有很多地域色彩浓厚的店铺和餐馆,也有很多让人不必拘泥、感觉舒适的小店。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美食遍地。孟加拉咖喱一定会让你大快朵颐。 今天也要去布里克巷走一走。从利物浦街车站穿过斯皮塔菲尔德的小巷子,慢慢逛。今天是星期天,所以露天小店林立,大集正开。很像阿美横丁的气氛。各色各样的摊主带来各种各样的商品就地开市。横穿市集,沿着有很多古老咖啡馆和酒吧的布拉诗菲尔德街一路逛去,过商业街路口的信号灯。从这里开始,就是布里克巷的地界了。 最近,旧衣店、唱片行、买手店等相继开张,使这里成为嗅觉灵敏的年轻人的聚集地。 如果问我最喜欢布里克巷的哪家店,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家位于普林斯列街的咖啡馆Story Deli。店里面粉袋子堆积如山,乍看上去会以为是面粉厂或是面粉仓库。店内摆放着几张古董肉案(卖肉摊上的切肉案桌),一些品位不俗的工具随意地点缀其上。墙上挂着很多面大镜子,客人则坐在用纸箱做成的简易小板凳上。除饮品之外,这里还提供沙拉和比萨等餐食,在二楼的厨房做好后送过来。这是一家颇具开放感而又充满自然氛围的咖啡馆。而且,它独具特色的一点是,甜点和食物不是盛在盘子中,而是放在砧板或木板上直接上桌。 我曾在盛夏时造访此店,当时天气酷热,店中有一位穿着性感的年轻女客人,正在香甜地吃着沙拉。她仪态自然,美丽大方。这次的旅行,Story Deli成了我的定点小店。 *** 对游客来说,伦敦像一个迷宫。街道的名字会因街区的变化而变化,非常复杂。或许习惯了以后会觉得这样反而比较方便。可是,沿着同一条街笔直地走下去,街道的名字却不停在变,真让人困惑不已。据说,在伦敦,出租车司机的营运执照之所以难拿,完全是因为复杂的街道命名。 白教堂美术馆是为给居住在劳动者街区——伦敦东区——的人们提供一个艺术场所而尝试建造的一座美术馆。我从利物浦街车站出发,准备步行前往,可是等我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泰晤士河畔。在返回的途中,巧经英国著名建筑师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设计建造的巨大纪念馆。在商业区的高楼大厦之间,突然有一座高塔巍然耸立,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 白教堂美术馆位于阿尔德门东站之侧。它的规模不大不小,空间舒适,免费入场(在伦敦已是理所当然)。这里会展示一些现代美术作品,举办活动,二楼的咖啡厅还会定期举办现场公演。平时顾客寥寥无几的自助式咖啡厅其实是不为人知的好地方。透过咖啡厅的窗户望出去,旁边是一家兼营书店的出版社,名为自由空间。我心下一动,想一探究竟,于是走出门去寻找,结果一无所获。看起来它不过在隔壁大厦的一角,却无法如愿抵达。这就是伦敦吗?简直让人莫名快乐。 *** 一枚画着粉红色图案的头盖骨摆在橱窗里。走近一看,原来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窥探店内,还看到有装饰着漂亮的蕾丝缎带的乌鸦标本。这家奇妙的服饰店名为Luna &Curious。推开店门,女店员很随和地向我打招呼。店里几乎都是女装,只在靠里面的地方有一些男装。各种艺术作品散置于店内各处。 虽然店面很小,但每件物品都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质,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在里面寻宝。询问之下,得知它刚刚开业一年,是八位创作者合作经营的一家精品店。问起为何要在布里克巷开店,店员说:“因为房租便宜。而且,这片街区的氛围比较接近我们的感觉。”一个手掌大小的方块作品吸引了我,上面用颜料画着房子、工厂、树木、花草,还有人的脸庞。我将它拿在手中,只听得店员介绍说:“这是艺术家亚历克斯·希格列特的作品。”我记得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突然想起他是一个月前,我送礼物给朋友的小孩时挑选的绘本的作家。那本图画书名为《蛋与小鸟》,是一本独具特色的讲述小鸟和蛋的故事绘本。“是创作绘本的亚历克斯·希格列特吗?”我问。“对啊,就是他!”店员笑着回答。一件作品只有小小的一块,却要二十英镑。但每一块都让人爱不释手,我从里面选出五件决定买下。“这是今天刚刚摆出来的,你很幸运。”店员边包装边对我说。没想到能在布里克巷体验到挖宝的乐趣。Luna&Curious也许是我不想与别人分享的店铺之一。 *** “伦敦的二手书店是什么感觉?”经常有人这样问我。老实说,我不太了解伦敦二手书店的情况。我只知道十家左右的绝版摄影集专卖店和艺术书店。在新刊书店里有《伦敦书店指南》一书,翻查二手书店的页面,发现与新刊书店比较起来篇幅很少。也许,和东京或巴黎比起来,伦敦的二手书店数量确实不多吧。 从以狮子闻名的特拉法加广场向着查令十字路方向沿坡而上,很快会见到一条小巷——塞西尔街。说到伦敦的老书巷,这里就是了。这条百米左右长的巷子里,二十家左右的二手书店和数间古董店分据道路两侧。喜欢旧书的人在这里待上半天也不会觉得无聊。 在塞西尔街只有一家店是我的心头好,这家名为红鲷书店的小型二手书店,是一位名为阿隆的年轻人经营的。这家店专门收藏艾伦·金斯伯格和杰克·凯鲁亚克等“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作品,另外还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平面设计和前卫艺术及绝版摄影集。伦敦的二手书店最近兴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风潮,阿隆选择的图书和作品价格一路上涨。特别是关于美国嬉皮士风潮的图书更是深受欢迎。“反传统文化再次获得重视。”阿隆对我说。我问他:“在伦敦最喜欢的书店是哪一家?”他回答我说:“伦敦没有哦,非要说一个的话,布里克巷的东城书店应该算一家吧。那里集中了一些与该地域艺术家以及该街区相关的书,是一家好书店。”我说:“我昨天才去了布里克巷的东城书店呢!”阿隆笑着要求和我握手。他再一次强调:“那是一家好书店。” |
||||
上一章:COW... | 下一章:纽约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