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心的力量,把王阳明带出了现实的困境

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作者:费勇


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在王阳明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少年时“做圣贤”的立志,把他带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背景里,他穿越时空,和孔子、孟子在一起,和宇宙规律在一起。为什么立志那么重要?为什么立志是一颗种子?就是因为立志让我们跳出世俗的框架,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背景里,在这个大背景里,淡化了或转化了当下的痛苦。

立志确实像种子,会让我们不断成长。

很多年后,王阳明批评他的学生:“大家的学问没有进步,主要是由于没有立志。”一个学生站起身来答道:“我也愿意立志。”王阳明说:“很难说你不立志,但不一定是圣人的志向。”学生回答:“我愿意立定做圣人的志向。”王阳明说:“你真有做圣人的志向,良知就会无穷无尽。良知上若还有别的牵挂,就一定不是做圣人的志向了。”

如果我们不了解王阳明的经历,可能会觉得这是一句空话;但如果我们了解了王阳明的经历,就会知道这是他发自肺腑的话。因为“圣人的志向”切实地帮助了他。想象一下,王阳明的“志向”如果只是当大官,那么,遇到牢狱之灾,遇到流放发配到边地,他会怎么样呢?一定会绝望。因为从当官的逻辑看,身处牢狱或边地,就等于走到了绝望的境地。因为“官”是一个外在的事物,不是我们想当就当的。但是,能否做一个具有圣人人格的人,却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在哪里都可以去成就,而且,越是艰难的环境,越能成就我们的人格。

如果说,之前王阳明对于“做圣人”,多少还有点向外的寻寻觅觅,一会儿求神,一会儿求仕,但经过这一次的牢狱之灾,到了龙场,在无依无靠的荒凉之地,他终于明白: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那个“圣人”就在自己心中,我们自己就可以从心地上去成就,完全不需要向外去求。

向外求,其实也没有什么用。你再向皇帝去求,都不能保证让皇帝改变心意,也不能指望运势突然好转,这些都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但自己的情绪确实是能够控制的,应该做什么,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而且是可以立即着手去做的。与其指望皇帝或刘瑾,不如要求自己马上做当下能做的事。

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一直就是如此,但我们经常遗忘了。一旦有什么事,我们习惯地向外面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向外去寻找是有必要,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王阳明经过了这么大的灾难,终于悟道,悟到的,是一个一直在那里的事实。

一切的外在依靠都靠不住,一切都要靠自己,靠自己的心。“种子”就在我们的心中,一切我们应该寻找的,也都在我们的心中。这是王阳明生死关头的觉悟。

很多年以后,王阳明有一个学生问他:“我生病了,怎么办?”王阳明回答:常快乐。有一位学生患了眼病,十分忧愁,王阳明说:“你是看重眼睛,却看轻了内心。”如果我们不了解王阳明的经历,也许会觉得王阳明说的这两句话是多么空洞,多么鸡汤。但对于王阳明来说,这两句话都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没有半点虚假。

心的力量,确实把王阳明带出了现实的困境。

做人,需要一颗不断生长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哪里呢?在我们心里。做人,要找到一颗种子,要从我们心田上去找到那一颗种子。立志的志,本义为志向,也就是心之所向。这就是王阳明心学关于做人的第二条法则:心灵法则。

上一章:03 下一章:05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