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别第二

人物志  作者:刘劭

本章着重分析各种各样的偏才之人以及他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这就是“体别”的意思。在人才品第上能够达到中庸的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是极少数,多数人都是达不到中庸境界的偏才。偏才之人是各种各样的,他们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一种才能见长的人,他们的才能表现的同时,短处也同时存在。所以在发挥自己的长处的同时,要力戒短处的干扰,不要使长处变成了短处。


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 (1) ,淡而不 (2) ,质而不缦 (3) ,文而不缋 (4) 。能威能怀 (5) ,能辩能讷 (6) ,变化无方,以达为节 (7) 。

【注释】

(1) 碱:碱土,含有盐分的土壤,古人从中取盐。《后汉书·西南夷传·冉 》:“地有碱土,煮以为盐。”

(2) (kuì):没有味道。

(3) 质而不缦(màn):看起来质朴无华却并非没有纹饰。质,质朴。缦,没有花纹的丝织品。

(4) 文而不缋(huì):看起来有纹彩却并非像五彩花纹的图案。文,纹理,花纹。缋,指彩色的花纹图案。《汉书·食货志下》:“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缋,为皮币,直四十万。”颜师古注:“缋,绣也;绘五彩而为之。”

(5) 威:使人畏惧慑服。怀:安抚。

(6) 讷:忍住少说话。

(7) 节:节度,限度。

【译文】

中庸这种道德,它的实质内容没有一个确定的名称。因此说它咸却没有碱土的苦涩,平淡却不是没有味道,看起来质朴无华却并非没有纹饰,看起来有纹彩却并非像五彩花纹的图案。能够威慑人也能安抚人,能言善辩又能忍住少说话,变化多端没有常规,以通达事物为限度。

是以抗者过之 (1) ,而拘者不逮 (2) 。夫拘抗违中 (3) ,故善有所章 (4) ,而理有所失 (5) 。是故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 (6)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 (7) ,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 (8) ,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强楷坚劲 (9) ,用在桢干 (10) ,失在专固 (11) 。论辩理绎 (12) ,能在释结,失在流宕。普博周给,弘在覆裕 (13) ,失在混浊。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扃 (14) 。休动磊落 (15) ,业在攀跻 (16) ,失在疏越 (17) 。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朴露径尽 (18) ,质在中诚 (19) ,失在不微 (20) 。多智韬情 (21) ,权在谲略 (22) ,失在依违。及其进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 (23) ,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犹晋楚带剑递相诡反也 (24) 。

【注释】

(1) 抗:竞争进取。

(2) 拘:拘谨不争。不逮:追不上。

(3) 违中:违背中庸之道。

(4) 善有所章:有明显的好处。

(5) 理有所失:有其过失之理。全句的意思是,拘抗者违背中庸之道,只求其得而忽略了其所失。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引用了《庄子·达生》所讲的两个寓言:“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悬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6) 激讦(jié):激烈地攻击别人的短处。

(7) 每:贪。《文选· 鸟赋》:“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李善注引孟康曰:“每,贪也。”

(8) 任:能力,才能。《韩非子·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陈奇猷《集释》:“太田方曰:‘任,能也。’有能以胜任其事则任其事,故引申之为能也。”

(9) 楷(jiē):树木名。亦称黄连木。其枝干挺直,这里用以形容刚直。

(10) 桢干:古代夯土筑墙的器具,筑墙时所用的木柱叫桢,竖在两旁障土的木柱或板叫干。这里比喻骨干、支柱。《尚书·费誓》:“峙乃桢干。”孔安国传:“题曰桢,旁曰干。”孔颖达疏:“题曰桢,谓当墙两端者也。旁曰干,谓在墙两边者也。”

(11) 专固:专擅,固执。

(12) 理绎:梳理,分析。

(13) 覆裕:普遍接触宽宏容纳。覆,覆盖,遮蔽,引申为普遍。裕,宽大,宽容。《周易·系辞下》:“益,德之裕也。”韩康伯注:“能益物者,其德宽大也。”

(14) 拘扃(jiōnɡ):拘谨自闭。扃,门闩。

(15) 休动磊落:行为善美光明磊落。

(16) 业在攀跻:建立功业在于向上攀登。攀跻,攀登。

(17) 疏越:疏忽,疏漏。

(18) 朴露径尽:质朴率直全部显示。

(19) 质在中诚:秉性忠诚。中,通“忠”。

(20) 不微:不善于隐蔽自己。微,隐匿,隐藏。《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杜预注:“微,匿也。”

(21) 韬情:隐匿真情。

(22) 权在谲略:灵活性在于狡黠有谋略。权,变通,灵活。

(23) 揆(kuí):揣测,估量。

(24) 晋楚带剑递相诡反:晋人和楚人互相指责把剑佩带反了。诡,违背,相反。《管子·四时》:“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

【译文】

所以竞争进取的人是过头了,而拘谨不争的人则是达不到。拘谨和进取的人都违背了中庸之道,所以他们都有明显的长处,也有情理之中的过失。所以说,严厉耿直刚毅不阿的人,他的才干在于纠正偏错,失误在于激烈地攻击别人的短处。柔顺安稳宽以待人的人,只贪求宽宏大量容忍谦让,失误在于缺少决断。雄健有力强悍杰出的人,他的才能在于勇敢刚烈,失误在于多所猜忌。精明强干小心谨慎的人,长处在于谦恭有礼,失误在于多所疑虑。刚直坚强的人,他的作用在于骨干支撑,失误在于专擅固执。能言善辩长于分析的人,他的能力善于释疑解难,失误在于飘荡散漫。交际广博能与各种人相处的人,他的宽宏在于广泛容纳众人,失误在于好坏不分。清正耿直廉洁自持的人,他的节操在于节俭不奢,失误在于拘谨自闭。行为善美光明磊落的人,他的功业在于向上攀登,失误在于疏忽遗漏。深沉不语内有心计的人,他的精明在于微妙玄远,失误在于迟疑缓慢。质朴率直全部显露的人,他的秉性在于忠诚不渝,失误在于不善于隐蔽自己。足智多谋隐匿真情的人,他的灵活在于狡黠有谋略,失误在于左右依违犹豫不决。等到他们自认为德才大大增进,揣测中庸之道来避免自己才干的偏向极端,指责别人的短处来增加他的失误,就好像晋人和楚人由于佩带宝剑的习惯不同,而互相指责对方把剑佩带反了一样。

是故强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强之搪突 (1) ,而以顺为挠 (2) ,厉其抗 (3) 。是故可以立法 (4) ,难以入微 (5) 。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 (6) ,而以抗为刿 (7) ,安其舒 (8) 。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 (9) 。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 (10) ,竭其势 (11) 。是故可与涉难 (12) ,难与居约 (13)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 (14) ,而以勇为狎 (15) ,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凌楷之人 (16) ,秉意劲特 (17) 。不戒其情之固护 (18) ,而以辨为伪 (19) ,强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与附众。辩博之人,论理赡给 (20) 。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 (21) ,遂其流 (22) 。是故可与泛序 (23) ,难与立约。弘普之人,意爱周洽 (24) 。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 (25) ,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与厉俗。狷介之人,砭清激浊 (26) 。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 (27) ,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以变通。休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 (28) ,而以静为滞 (29) ,果其锐 (30) 。是故可以进趋,难与持后。沉静之人,道思回复 (31) 。不戒其静之迟后,而以动为疏 (32) ,美其懦 (33) 。是故可与深虑,难与捷速。朴露之人,中疑实 (34) 。不戒其实之野直,而以谲为诞 (35) ,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难与消息 (36) 。韬谲之人,原度取容 (37) 。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 (38) ,贵其虚。是故可与赞善,难与矫违。

【注释】

(1) 搪突:即唐突,冒犯。

(2) 挠:屈,屈服。《战国策·魏策四》:“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3) 厉其抗:使其竞争进取之心更加强烈。厉,猛烈,激烈。《左传·定公十二年》:“与其素厉,宁为无勇。”杜预注:“厉,猛也。”

(4) 以立法:用他们执行法律建立法律的权威。以,任用,使用。《尚书·立政》:“继自今立政,其勿以 人。”孔颖达疏:“王当继续从今已往立其善政,其勿用 利之人。”

(5) 微:细微。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狠强刚戾,何机微之能入?”机微即细微。

(6) 摄:巩固,持久。《国语·楚语上》:“悛而不摄,则身勤之……摄而不彻,则明施舍以导之忠。”韦昭注:“摄,固也。”

(7) 刿:通“昧”,暗昧,愚昧。《韩非子·难言》:“揔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于省吾新证:“刿应读作昧……昧谓暗昧。”

(8) 安其舒:安心于宽舒安稳的处事方法。

(9) 权疑:决断疑难问题。

(10) 恇(kuānɡ):畏惧,恐惧。

(11) 竭其势:把可能带来挫折失败的逞强奋勇的气势发挥到极致。竭,尽。此指到极致。刘昺解释“竭其势”说:“而竭其毁跌之势。”

(12) 与涉难:给与经历艰难(的工作)。与,给与。

(13) 居约:服从约束,接受限制。

(14) 为:动词,做。

(15) 狎:轻视怠慢。

(16) 凌楷:严峻正直。

(17) 秉意劲特:坚持自己意志的个性非常突出强烈。

(18) 情之固护:情志专一不移。

(19) 辨:通“变”。《荀子·臣道》:“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五》:“辨读为变,变其故,谓去故而就新也。”

(20) 赡给:富足,丰富。

(21) 以楷为系:把规矩视为束缚。楷,法式,典范。

(22) 遂其流:顺从放任散漫飘荡的心。刘昺在解释“遂其流”时说:“而遂其流宕之心。”

(23) 泛序:泛泛地议论。

(24) 意爱周洽:普遍地施与仁爱之意。周洽,普遍。

(25) 以介为狷:刘昺注释这句话说:“以拘介为狷戾。”拘介,守正耿介。狷戾,偏急暴戾。

(26) 砭清激浊:针砭抨击世事的清浊。

(27) 以普为秽:刘昺注释这句话说:“以弘普为秽杂。”意为把普遍存在的事物看成是污秽庞杂。

(28) 大猥:太强烈。大,“太”的古字。猥,猛烈,强烈。

(29) 以静为滞:以沉静为滞屈。

(30) 果其锐:刘昺注释此话时说:“而增果锐之心。”果锐,锐意进取,急于求成。

(31) 道思回复:反反复复思考其中的道理。

(32) 以动为疏:以活动为粗疏。

(33) 美:以……为美。

(34) 中疑实:把心中的疑惑表现出来。

(35) 以谲为诞:把狡猾视为荒诞。

(36) 消息:变化。

(37) 原度取容:推测揣度别人的心思讨好对方。原,推测,研究。《荀子·儒效》:“俄而原仁义,分是非,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岂不愚而知矣哉!”

(38) 尽:诚恳尽力。刘昺在解释“以尽为愚”时说:“以款尽为愚直”,可见“尽”为“款尽”之意。

【译文】

所以耿直刚毅不阿的人,刚狠严厉。他不是力求戒除刚强中冒犯唐突的缺点,而是把柔顺当作软弱屈服,从而使其竞争进取之心更加强烈。所以这种人可以用他执法而建立法律的权威,很难用他从事细致入微的工作。柔顺安慰宽以待人的人,心性平缓,处事宽松。他不是力求戒除缺乏稳固持久的缺点,而是把亢奋进取看作是昏暗愚昧,安心于宽舒安稳的处事方法。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遵循常规办事,很难让他决断疑难问题。雄健有力强悍杰出的人,意气奋发勇猛果敢。他不是力求戒除奋勇会带来挫折和失败的缺点,而是把顺应时势看成是胆小怯懦,从而把可能带来挫折失败的逞强奋勇的气势发挥到极致。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经历艰难,很难让他服从约束接受限制。胆小谨慎的人,恐惧忧虑多所忌讳,他不是力求戒除害怕行义的缺点,而是把勇敢看作是对人的轻视怠慢,从而进一步增加疑虑恐惧心理。所以这种人可以全身自保,很难要求他建立名节。严峻刚直的人,坚持自己意志的个性非常突出强烈。他不是力求戒除情志专固不会改变的缺点,而是把变化视为虚伪,从而强化固执不变的性格。所以他可以执意坚持自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却很难得到众人的依附。能言善辩知识广博的人,理论充足。他不是力求戒除言论无所顾忌的缺点,而是把规矩视为束缚,顺从放任散漫飘荡的心志。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泛泛地议论,很难让他对自己有所约束。交际广博能与各种人相处的人,普遍地对人施与仁爱之意。他不是力求戒除结交混杂的缺点,而是把守正耿介视为偏急暴戾,从而扩大自己清浊不辨的毛病。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安抚众人,很难让他激励世俗。清正耿直廉洁自持的人,针砭抨击世事的清浊。他不是力求戒除处世方法狭隘的缺点,而是把普遍视为污秽,从而更加拘泥和保守。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坚守节操,很难让他进行变通。行为善美光明磊落的人,钦慕高超远大的志向。他不是力求戒除自我意志太强烈的缺点,而是把安稳沉静视为呆板迟滞,从而更加锐意进取急于求成。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开拓前行,很难让他处理善后。深沉平静的人,做事反反复复考虑其中的道理。他不是力求戒除由于平静带来的迟缓滞后的缺点,而是把积极的活动视为粗疏,以怯懦为美德。所以这种人可以让他深思熟虑,很难让他做到快速敏捷。质朴率直全部显露的人,把心中的疑惑都表现出来。他不是力求戒除由于实在带来的坦直无拘束的缺点,而是把狡黠视为荒诞,更加袒露自己的真诚。所以这种人可以和他讲信义,但很难让他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足智多谋隐匿真情的人,推测揣度别人的心思讨好对方。他不是力求戒除处事脱离正道的毛病,而是把诚恳尽力视为愚昧不化,更加看重虚伪不实。这种人可以让他赞美颂扬善美,很难让他纠正违规杜绝邪恶。

夫学,所以成材也。恕 (1) ,所以推情也 (2) 。偏材之性不可移转矣 (3) 。虽教之以学,材成而随之以失。虽训之以恕,推情各从其心 (4) 。信者逆信 (5) ,诈者逆诈 (6) ,故学不入道 (7) ,恕不周物 (8) ,此偏材之益失也 (9) 。

【注释】

(1) 恕:推己及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推情:以自己的心理情感推想别人的心理情感。

(3) 偏材之性不可移转: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固守性分,闻义不徙。”意思说,偏材片面僵化地固守“恕”的训导,即使听到符合道义的道理也不改变。

(4) 推情各从其心:以固定的心态来推想不同的人。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意之所非,不肯是之于人。”意思说,自己意识里认为该否定的,就不以肯定的态度对待别人。

(5) 信者逆信: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推己之信,谓人皆信,而诈者得容其伪也。”逆,接受,肯定。

(6) 诈者逆诈: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推己之诈,谓人皆诈,则信者或受其疑也。”

(7) 道:规律,方法,途径。

(8) 周物: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此指符合所推想之人的心理。

(9) 益:增加,增大。

【译文】

学习,是使人能够成材的途径。恕,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心理的方法。而偏材的心性片面僵化地固守“恕”的训导不能灵活转变。即使教导他学习,他也会因学有所成而在实践中有所失误。即使训导他对人以恕,他也会用固定的心态来推想不同的人。如果他自己讲信,会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诚信的,如果他自己讲诈,会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诈伪的,所以学习没有掌握真正的规律,讲恕不能符合所推想的人的真正心理,这就更加增大了偏才之人的失误。

上一章:九征第一 下一章:流业第三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