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流业第三人物志 作者:刘劭 |
||||
流业之“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源流之流,即德、法、术为各种才能的源头,在学习德、法、术时,由于所学者偏好不同,因而形成各种各样的人才,这就是“流”。另一个是品类的意思。刘昺在解释“流业”时说:“流渐失源,其业各异”,这就是说,人才形成之流离开其源头越来越远的时候,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人才类型,概括起来有十二种:清节家、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雄杰。十二种类型又分别处于不同的品类,兼有德、法、术三种才干且三种才干比较完备的人才品第最高,兼具三才但程度稍差者次之,三才中只具备一二项者又次之。君主的任务,就是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才能,把他们放到不同的位置去发挥他们的作用。 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 (1) :有清节家 (2) ,有法家 (3) ,有术家 (4) ,有国体 (5) ,有器能 (6) ,有臧否 (7) ,有伎俩 (8) ,有智意 (9) ,有文章 (10) ,有儒学 (11) ,有口辩 (12) ,有雄杰 (13) 。 【注释】 (1) 业:志业,由志向所决定的事业或功业。刘昺在注释这句话时说:“性既不同,染习又异,枝流条别,各有志业。” (2) 清节家:品德节操行为堪为世人楷模之人。 (3) 法家: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君主专制,运用术势,严刑厉法;思想上主张禁断百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慎到、商鞅、申不害、韩非等人。 (4) 术家:善于运用奇谋妙策之人。刘昺在解释“术家”时说:“智虑无方。”即不按一定常规灵活地运用智谋。 (5) 国体:兼备清节家、法家、术家三者素质才能的国家栋梁人才。 (6) 器能:在德、法、术三方面略次于国体的人才。 (7) 臧否:褒贬,评论。此指具备清节家的品德,但心胸不宽,喜欢褒贬人物,评论是非的人。 (8) 伎俩:指虽然不能为国家制定长远的政策和策略,但有执行政策和策略技巧的人。 (9) 智意:指善于权变、深谙谋略、机智灵活的人。 (10) 文章:指文笔灿烂,能写文章的人。 (11) 儒学:传授儒家学说的人。 (12) 口辩:能言善辩之人。 (13) 雄杰:有胆有勇谋略过人之人。 【译文】 人们由志向所决定的事业或功业有十二种: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辩,有雄杰。 若夫德行高妙 (1) ,容止可法 (2) ,是谓清节之家,延陵、晏婴是也 (3) 。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4) 。思通道化 (5) ,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6) 。兼有三材,三材皆备,其德足以厉风俗 (7) ,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 (8) ,是谓国体,伊尹、吕望是也 (9)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国 (10) ,其法足以正乡邑 (11) ,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能,子产、西门豹是也 (12) 。兼有三材之别,各有一流,清节之流,不能弘恕 (13) ,好尚讥诃 (14) ,分别是非,是谓臧否,子夏之徒是也 (15) 。法家之流,不能创思远图,而能受一官之任,错意施巧 (16) ,是谓伎俩,张敞、赵广汉是也 (17) 。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 (18) ,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韩安国是也 (19) 。凡此八业,皆以三材为本。故虽波流分别,皆为轻事之材也 (20) 。能属文著述 (21) ,是谓文章,司马迁、班固是也 (22) 。能传圣人之业,而不能干事施政 (23) ,是谓儒学,毛公、贯公是也 (24) 。辩不入道而应对资给 (25) ,是谓口辩,乐毅、曹丘生是也 (26) 。胆力绝众 (27) ,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28) 。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主德不预焉 (29) 。 【注释】 (1) 若夫:至于。用于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 (2) 容止:仪容举止。法:效法。 (3) 延陵:即春秋时吴国人季札,吴王寿梦少子,亦称公子札,因被封于延陵,又称延陵季子。因其有贤德,其兄诸樊、余祭、夷昧都曾让君位给他,但季札均不接受。曾出使鲁国,在观赏周朝诗歌和乐舞时,借分析诗歌乐舞评论诸侯盛衰,很有影响。晏婴:春秋时夷潍(今山东高密)人,字平仲,齐国大夫,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厉行节俭,善于劝谏,谈锋机智,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多次出使楚、晋、鲁等国,在当时各诸侯国中颇有影响。在《左传》、《史记·管晏列传》、《晏子春秋》中对其事迹多有记载。 (4) 管仲:春秋初颍上(今安徽颍水畔)人,名夷吾,一称敬仲。初与鲍叔牙经商,齐襄公时与公子纠投奔鲁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卿相,在齐国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主张按土地肥瘠征赋,开发鱼盐之利,铸货币平物价,重视选拔人才。在他的辅佐下,齐国国力大增,成为春秋时的霸主。商鞅:战国时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公孙鞅、商君鞅、商君。喜好刑名之学,初为魏相公孙痤家臣,公孙痤死后入秦,以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深被信任,任左庶长,先后实行两次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最强大的国家。后迁任大良造,率军攻魏,俘获魏公子卬。以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州东南),号商君。孝公死后,遭到反对派的诬害,举兵反抗,兵败被俘,被车裂而死。 (5) 思通道化:思想与客观规律的变化相通。道化,指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发展变化。 (6) 范蠡:春秋末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字少伯。与宛令文种为友,后一起进入越国,为越王勾践谋臣。越国被吴国打败后,随越王勾践入吴为质,三年后随勾践返越,帮助越王奋发图强,待机复仇。越国强大后,灭掉吴国,范蠡却离开越国到了齐国,称鸱夷子皮。后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称陶朱公,通过经商成为巨富。其政治主张和经济思想在《国语》、《吕氏春秋》、《史记》等史籍中有记载。张良:秦朝末年人,字子房,出身韩国贵族,祖父与父亲相继为韩国卿相。秦灭韩后,图谋复国,倾家财寻求刺客,对秦始皇进行刺杀未遂,因而逃亡,在下邳隐名避祸,随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秦末参加陈胜、吴广起义,后归附刘邦,成为其手下重要谋士。刘邦进入关中后,曾劝其不要贪恋宫室,又在项羽的鸿门宴中为刘邦解危。楚汉战争中,主张争取英布、彭越、韩信,连兵破楚,反对郦食其分封六国之后的主张。刘邦建国后,被封为留侯,在劝刘邦定都关中、册立太子等问题上均起重要作用。 (7) 厉风俗:勉励好的社会风气习俗。 (8) 谋庙胜:谋划朝廷预先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尉缭子·战威》:“刑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夺敌者五:一曰庙胜之论。” (9) 伊尹:商初重要谋臣,名尹,一说名挚,尹是官名。初在有莘国为奴,成汤娶有莘氏女,伊尹作为陪嫁入商。成汤发现其才,提拔重用,后委之以国政。先后帮助成汤灭掉葛、昆吾等小国,后打败夏桀,建立商朝。吕望:又称太公望、吕尚、师尚父,俗称姜太公、姜子牙。西周开国大臣,姜姓,名尚,字子牙。周文王遇之于渭水之阳,以之为师。文王死后,继续辅佐武王,在灭商建周中功绩卓著,故西周建立后被封于营丘,为齐国的开国之君。 (10) 率一国:为一国的表率。 (11) 正乡邑:纠正基层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习俗。乡邑,上古时指乡里,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此泛指基层社会。 (12) 子产:春秋时郑国人,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因此又称公孙侨,也称国侨。因其居于东里,也称东里子产。任郑国卿、少正等职,执掌国政期间,锐意改革,作丘赋,铸刑书,举贤用能,保护乡校,把郑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死后被孔子称为“古之遗爱”。西门豹:战国时魏国大臣,姓西门,名豹。魏文侯时任邺县县令,到任后废除当地为河伯娶妇的陋习,移风易俗。主张藏粮于民,寓兵于农,示民以信。在任期间,开凿十二渠,引漳河灌溉农田。他为官清廉,不取个人秋毫之私利。据说他为人性急,常佩韦以自缓。 (13) 弘恕:宽容,宽大。 (14) 讥诃:讥笑责备非难。 (15) 子夏: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列于孔门文学之科。主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求国君研读《春秋》,以史为训。提出尊贤轻色,事亲竭力,事君尽忠,交友守信。因主张大德不可越轨,小德可有出入,被孔子批评为守礼不严。孔子死后到魏国西河讲学,魏文侯师事之。李悝、吴起、商鞅都是他的学生。 (16) 错意施巧:着意施展实现自己意图的技巧。错意,在意,着意。错,通“措”。巧,指实现自己意图的技巧。 (17) 张敞: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子高。汉昭帝时任太仆丞,因切谏昌邑王而出名。历任豫州刺史、太中大夫、平尚书事、山阳太守、胶东相、守京兆尹、冀州刺史、守太原太守等职。整顿京师治安颇有成效。赵广汉:西汉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西南)人,字子都。历任州从事、平准令、阳翟令、京辅都尉、守京兆尹、颍川太守等职。在颍川太守任上,惩治郡中豪强,郡中震栗。在京兆尹任上精于吏职,为汉兴以来治理京兆最有成绩者。霍光死后,摧辱霍氏及贵戚大臣,无所回避。后因上书告发丞相魏相,被司直萧望之弹劾,死于腰斩之刑。 (18) 垂则:垂示法则。《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垂则列妾,使有法焉。”颜师古注:“言垂法于后宫,使皆遵行也。” (19) 陈平:秦末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出身贫寒,喜黄老之术。秦末天下大乱,先后事魏王咎、项羽,随项羽入关破秦。后归顺刘邦,为刘邦重要谋士。屡向刘邦进献奇策,如离间项羽君臣、解平城之围、计擒韩信等等。历任都尉、亚将、护军中尉等,先后被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惠帝时又历任郎中令,左、右丞相。诸吕专权时,以不理政事纵情酒色伪装自己。吕后死,与太尉周勃合谋诛灭诸吕,迎立文帝。韩安国: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字长孺。初在梁王手下任中大夫,平定吴楚七国乱有功,任梁内史。汉武帝时任北地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护军将军等职。性贪财嗜利,但不嫉贤妒能,举荐人才,因此被士人所称。丞相田蚡死后,一度以御史大夫行丞相事,后因病免职。后历任中尉将军、卫尉将军、材官将军等职,因将屯失亡多,被武帝所责,忧郁而死。 (20) 轻事:轻而易举地完成职责分内的事情。 (21) 属文:撰写文章。《文选·文赋》:“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李善注:“属,缀也。”缀即组织文字以成篇章之意。 (22) 司马迁: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字子长。少年随父读书,又从董仲舒、孔安国学《春秋》、《尚书》。十二岁出游,足迹遍于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后任郎中,随汉武帝巡游到过陕西、山西、甘肃、内蒙等地,又奉命出使四川、云南等地,积累了丰厚的阅历。父亲死后,继承父亲遗志,继续著史。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阅读皇室藏书,搜集史料。天汉三年(前98),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下狱中,遭受腐刑。出狱后忍辱发奋,继续撰述,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史记》。班固: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孟坚,班彪之子。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归乡里,潜心撰述史书。后被人诬告私改国史,入狱。其弟班超辨明其冤,乃被释出狱,任兰台令史,撰述东汉开国以来的史事。先与陈宗等人共同撰成《世祖本纪》,迁为典校秘书后,又自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后受明帝之命,撰成起自高祖刘邦终于王莽的《汉书》。章帝时官迁玄武司马,撰成《白虎通义》。和帝时随窦宪出击匈奴,窦宪失事自杀,班固受牵连入狱而死。 (23) 干事:参与军政国事。 (24) 毛公:相传为西汉鲁(治今山东曲阜)人,一说为赵(今河北邯郸西南)人,名亨,河间献王博士,时人称为大毛公,以别于传承其学的小毛公毛苌。作《毛诗故训传》三十卷,开创一派《诗经》古文学。贯公:即贯长卿。西汉学者,赵人,古文学派毛诗派的传人,《汉书·儒林传》中有载。 (25) 资给:天资聪敏,伶俐善辩。 (26) 乐毅:战国时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的后代。燕昭王时入燕,任亚卿。以上将军之任率燕、赵、魏、韩、秦五国军队伐齐,大败齐军。又率燕军独进,攻破齐国城邑七十多座,一直打到齐国首都临淄,因功被封为昌国君。燕昭王死后,继位的燕惠王中田单的反间计,罢黜乐毅,乐毅遂出奔赵国,受封于观津,号望诸君。后燕惠王有悔意,派人召之,乐毅不肯应召,在赵国终老。曹丘生:秦末辩士,楚人,依附贵人,利用贵人权势向人请托金钱。与贵人赵同、窦长君关系好。曹丘生想结识将军季布,请窦长君给季布写信介绍自己。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你,你不要去见他。”曹丘生坚持要见,窦长君只好写信先给季布送去。季布见信果然大怒,等待曹丘生的到来。曹丘生到后,对季布说:“我是楚人,您也是楚人。楚地有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季布一个许诺’。您为什么在楚地会有这样的名声呢?是因我的游走宣扬的结果,难道您不念及这些吗?怎么对我这样深加拒绝呢?”季布听后,非常高兴,便把他留下,奉为上宾。 (27) 绝:超过。南朝宋鲍照《代朗月行》:“鬓夺卫女迅,体绝飞燕光。” (28) 白起:战国时眉(今陕西眉县东)人,一称公孙起,著名军事家。秦昭王时任左庶长、左更、大良造。率军打破韩魏联军于伊阙,进攻魏国攻陷六十一城,进攻楚国东进至竟陵,南进至洞庭湖一带,以功封武安君。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在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余万。后与相国范雎有矛盾,被免为士伍,在阴密被迫自杀。韩信:秦汉著名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南)人,早年家贫,秦末参加项梁、项羽的反秦武装,因不被重用,后离开项羽投奔刘邦。开始不被刘邦重用,由于萧何保举,拜大将军。楚汉战争中先后定魏,击代、赵,降燕,破齐,垓下决战,打败项羽,战功卓著。先被封为齐王,后被徙为楚王,又因为被人诬告谋反,贬为淮阴侯。陈豨反叛后,韩信与之暗通消息,其舍人又告发他准备发兵袭击吕后及太子,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杀害。 (29) 主德:指善于使用各种人才的君主。 【译文】 至于德行高尚美好,仪容举止可以被众人效法的,这种人可称之为清节家,吴国延陵季子、齐国晏婴就是这样的人物。建立法律和制度,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这种人可称之为法家,齐国管仲、秦国商鞅就是这样的人物。思想与客观规律的变化相通,所谋划计策奇诡绝妙,这种人可称之为术家,越国范蠡、汉朝的张良就是这样的人物。兼有德、法、术三种才干,三种才能又比较完备的,其品德足以勉励好的社会风气和习俗的建立,其法律足以匡正天下歪风邪气,其谋术足以谋划朝廷预先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这种人可称之为国体,殷商的伊尹、西周的吕望就是这样的人物。兼有德、法、术三种才干,而三种才干却都稍差前者,其品德足以为一国的表率,其法律足以匡正基层社会,其谋术足以应变各种事物,这种人可称之为器能,郑国的子产、魏国的西门豹就是这样的人物。兼有三种才干的某两项,并且各自有自己的流派,在清节家流派中,不能宽宏大量,喜欢对人讥笑责备非难,分辨谁是谁非,这种人可称之为臧否,子夏之流就是这样的人物。在法家流派中,不能创新思虑建立长远规划,但能在具体官位上胜任,着意施展实现自己意图的技巧,这种人可称之为伎俩,汉朝张敞、赵广汉就是这样的人物。术家的流派中,不能创建制度垂示法则,但能在情况变化的时候想出具体的应变策略,权变智谋有余,公平端正不足,这种人可称之为智意,汉朝陈平、韩安国就是这样的人物。凡此八类人才,都是以德、法、术三种才能作为根本。所以虽然这些人的流派不同,但都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职责分内的事情的人才。能撰写文章著书立说,这种人可称之为文章,汉朝司马迁、班固就是这样的人物。能传承圣人的事业,而不能参与国事实施政事,这种人可称之为儒学,汉朝毛公、贯公就是这样的人物。辩论的方法和语言不合正道但却语言丰富应对自如,这种人可称之为口辩,燕国乐毅、汉代曹丘生就是这样的人物。胆量勇力超过众人,才能谋略高于众人,这种人可称之为骁雄,白起、韩信就是这样的人物。上述十二种人才,都是在臣子的位置上,善于使用各种人才的君主不包括其内。 主德者,聪明平淡,总达众材 (1) ,而不以事自任者也。是故主道立,则十二材各得其任也。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 (2) 。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 (3) 。术家之材,三孤之任也 (4) 。三材纯备,三公之任也 (5) 。三材而微,冢宰之任也 (6) 。臧否之材,师氏之佐也 (7) 。智意之材,冢宰之佐也。伎俩之材,司空之任也 (8) 。儒学之材,安民之任也。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 (9) 。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 (10) 。骁雄之材,将帅之任也。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 (11) ,而太平用成 (12) 。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用好 (13) ,则一材处权 (14) ,而众材失任矣。 【注释】 (1) 总达:统领提拔。 (2) 师氏:官名。西周时设置,官位尊显,负责教育贵族子弟。《周礼·地官·司徒》说:“师氏,中大夫。”郑玄注:“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孔颖达疏:“以其教国子有道艺,故使中大夫尊官为之也。” (3) 司寇:官名。夏朝始置,商、周、春秋战国沿置。国君重要辅佐大臣之一。春秋鲁、宋等国设大司寇、少司寇,郑国有野司寇,战国时有的称邦司寇。主管刑狱缉盗,督造兵器。 (4) 三孤:官名。即三少。《尚书·周官》记载:“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辅助太师、太傅、太保辅弼君王,地位比公低比卿高。 (5) 三公:官名。周朝为最高辅政大臣的合称,或指太师、太傅、太保,或指司徒、司马、司空。西汉成帝元和年间,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同为宰相,合称“三公”。东汉改名为太尉、司徒、司空,亦称“三司”。位高禄厚,权力极大。 (6) 冢宰:相传为殷、周辅政大臣,位居百官之首。《尚书·伊训》说:“百官总己以听冢宰。”《礼记·檀弓下》说:“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冢宰三年。”春秋战国时泛指执掌国政的大臣。 (7) 佐:指次一等,处于陪同地位者。《史记·孝武本纪》:“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 (8) 司空:官名。相传为殷商辅政大臣之一。西周时为“三公”之一。西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光武帝初改为司空,均为“三公”之一。以后各朝多有变化。 (9) 国史:负责撰写国史的官员。 (10) 行人:官名。《周礼·秋官》属官有大行人、小行人,掌迎送接待宾客。春秋战国各国多设行人,掌朝觐聘问。秦、西汉初有行人令,为大行令属官,负责接待少数民族宾客。两汉以后常设,担任出使聘问之事。 (11) 官不易方:官不改变为官之道。方,道理,常规。《周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12) 太平用成:太平盛世因此建成。用,因此。 (13) 与一材同用好: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譬大匠善规,惟规之用。”意思是偏好某种才能。 (14) 处权:当权。 【译文】 主德,就是聪明平淡,统领提拔众多人才,而不是亲自担当起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所以主德之道确立,那么上述十二种人才就能各自按照才能得到任用。具备清节家品德的人,被放到官位尊显的师氏位置上。具备法家才能的人,被放到主管刑狱的司寇的位置上。具备谋划才能的人,被放到三孤的位置上。德、法、术三才具备的人,被放到三公的位置上。三才具备但比前者稍差的,被放到冢宰的位置上。褒贬人物评论是非的人,其地位比师氏要低一等。善权变智谋的人,其地位比冢宰要低一等。能在具体官位上胜任的人,被放在司空的位置上。具有传播圣人之业才能的人,被放到安抚百姓的位置上。具有撰写文章才能的人,被放到国史的位置上。具有论辩才能的人,被放到行人的位置上。骁勇雄悍的人,被放到将帅的位置上。这就叫做主德之道确立为臣之道井然有序,当官的不改变为官之道,太平盛世因此就建立了。如果主德之道不是平静中庸而是偏好某种才能,那么就会使具有某种才能的人得势,而其他众多的人才就不会被任用了。 |
||||
上一章:体别第二 | 下一章:材理第四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