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卷中 |
||||
本章探讨人才与能力的关系。人才是一个专门术语,担任高级职务的是人才,担任低级职务的也是人才。人才是各种各样的,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能力各种各样。人才的能力有大有小,是因为人的才智有高有低。人才既然类型不同,能力大小各异,因此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使他们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给国家的治理带来好处。如果把他们放错位置,就是使用人才不当,会给国家带来灾难。例如实行威慑刚猛政治的人适合讨伐叛乱,让他们治理善良的百姓,就会对百姓残暴不仁。君主的职责是发现人才,把他们放到适当的位置,以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国家得到有效的治理。 或曰 (1) :“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 (2) 。”愚以为此非名也 (3) 。夫能之为言,已定之称。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宽弘之人,宜为郡国 (4) ,使下得施其功 (5) ,而总成其事。急小之人 (6) ,宜理百里 (7) ,使事办于己。然则郡之与县,异体之大小者也 (8) 。以实理宽急论辩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若夫鸡之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小。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能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 【注释】 (1) 或:有的人。 (2) 函:包含,容纳。 (3) 名:形容。《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言物之高大,莫有过于天者,而独尧之德能与之准。故其德之广远,亦如天之不可以言语形容也。” (4) 为:治理。郡国:郡与国,二者是同级地方行政单位。秦行郡县制度,汉承秦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国。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此处郡国指郡级行政单位。 (5) 使下得施其功:使用下属让他们发挥才干。 (6) 急小之人:性情急躁气度狭小的人。 (7) 百里:指一县。 (8) 异体之大小:物体大小的差异。 【译文】 有人说:“人才能任高级职务不能任低级职务,就像煮牛的鼎不能用来烹鸡一样。”我认为这个形容是不对的。才能成为一个词,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怎么能有可以担任高级职务的人才没有担任低级职务的人才呢?凡是人们所说的能担任高级职务不能担任低级职务,是从性情有宽缓有急狭的意义上说的。性情有宽缓有急狭,所以其任职应该有高有低。宽缓的人,适合于治理郡国,这样的人能够使用下属让他们发挥才干,而自己总揽全局完成郡国长官的职责。性情急躁气度狭小的人,适合于治理一个县,使各种事物都由自己亲自完成。然而一个郡和一个县,只是区域的大小不同而已。从实际治理与性情宽急关系的角度去论说,则应当说适宜治理地方大小的差别,不应当说能治理大地方不能治理小地方。至于鸡和牛的关系,也是物体大小的区别,所以鼎也应该有大有小。如果鼎能够用来煮牛,那么难道不能用来煮鸡吗?所以能够治理大郡的人,也能够治理小郡。因此也可以推而论之,人才各有其适宜担当的职位,不能只用大小高低去概括。 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自任之能 (1) ;有立法使人从之之能;有消息辨护之能 (2) ;有德教师人之能 (3) ;有行事使人谴让之能 (4) ;有司察纠摘之能 (5) ;有权奇之能 (6) ;有威猛之能。 【注释】 (1) 自任:自我修养洁身自好。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修己洁身,总御百官。” (2) 消息:变化。此指在变化中周旋自如。辨护:治理修护。此指用智谋权术治理修护政事及制度。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智意辨护,周旋得节。” (3) 师人:让人效法。 (4) 行事:出使之事。使人:使节。谴让:谴责,责备。 (5) 司察:督察。刘昺注:“督察是非,无不区别。”纠摘:检举揭发。 (6) 权奇:用奇谋妙计建立功业。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务以奇计,成事立功。” 【译文】 人才各有不同,才能也各有其异。有的人才有自我修养洁身自好的才能;有的人才有建立法律制度使人服从的才能;有的人才有在变化中周旋自如,用智谋权术治理修护政事的才能;有的人才有以德教人让人效法的才能;有的人才有充任使节对别国进行谴责的才能;有的人才有督察是非检举揭发的才能;有的人才有用奇谋妙计建功立业的才能;有的人才有勇猛刚毅震慑敌国的才能。 夫能出于材,材不同量。材能既殊,任政亦异。是故自任之能,清节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任,为国则矫直之政 (1) 。立法之能,治家之材也 (2) 。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任,为国则公正之政。计策之能,术家之材也。故在朝也,则三孤之任,为国则变化之政。人事之能,智意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佐,为国则谐合之政 (3) 。行事之能,谴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佐,为国则督责之政。权奇之能,伎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空之任,为国则艺事之政 (4) 。司察之能,臧否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师氏之佐,为国则刻削之政 (5) 。威猛之能,豪杰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将帅之任,为国则严厉之政。 【注释】 (1) 矫直:矫正弯曲使之变直。此指矫正邪僻,使归正直。 (2) 治家:本书《流业第三》中有“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的句子。这里的“治家”,也有“司寇之任”。可见这里的“治家”应为“法家”。 (3) 谐合:和谐,和睦。 (4) 艺事:技艺。《尚书·胤征》:“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孔安国传:“百工各执其所治技艺以谏。” (5) 刻削:苛刻严酷。 【译文】 人的能力出自于才智,才智又有大小的不同。人的才能既然有大小的不同,其所承担的国家的政事也有所差异。所以具备修身自好能力的人,是清节家之才。所以他在朝廷,则会担任冢宰,治理国家则实行矫正邪僻提倡正直的政治。具有建立法律制度使人遵守法律能力的人,是法家之才。所以他在朝廷,则会担任司寇,治理国家则会实行公正无私的政治。具有谋划奇计妙策能力的人,是术家之才。所以他在朝廷,则会担任三孤,治理国家则会实行灵活顺势的政治。具有通晓人情事理才能的人,是智意之才。所以他在朝廷,则会担任冢宰的副手,治理国家则会实行和谐融洽的政治。具有使节才能的人,是谴让之才。所以他在朝廷,则会担任司寇的副手,治理国家则会实行督察问责的政治。具有奇思妙想能力的人,是伎俩之才。所以他在朝廷,则会担任司空,治理国家则会实行推崇技艺的政治。具有监察检举能力的人,是臧否之才。所以他在朝廷,则会担任师氏副手,治理国家则会实行苛刻严酷的政治。具备威武勇猛能力的人,是豪杰之才。所以他在朝廷,则会担任将帅,治理国家则会实行严肃厉害的政治。 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长于办一官,而短于为一国。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 (1) 。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 (2) 。又国有俗化 (3) ,民有剧易 (4) ,而人材不同,故政有得失。是以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治小,则迂 (5) 。辨护之政宜于治烦 (6) ,以之治易 (7) ,则无易。策术之政宜于治难,以之治平,则无奇。矫抗之政 (8) ,宜于治侈,以之治弊 (9) ,则残 (10) 。谐和之政宜于治新,以之治旧,则虚 (11) 。公刻之政宜于纠奸,以之治边,则失众。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以之治善,则暴 (12) 。伎俩之政宜于治富,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 (13) 。故量能授官 (14) ,不可不审也 (15) 。凡此之能,皆偏材之人也。故或能言而不能行,或能行而不能言。至于国体之人,能言能行,故为众材之隽也。 【注释】 (1) 以一味协五味:官员各司其职,合力获得治国成就。刘昺解释这句话时说:“盐人调盐,醋人调醋,则五味成矣。譬梓里治材,土官治墙,则厦屋成。” (2) 以无味和五味:国君用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调动百官的能动性。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水以无味,故五味得其和。犹君体平淡,则百官施其用。” (3) 俗化:习俗教化。 (4) 剧易:激烈平和。 (5) 迂:不合时宜,不切实际。 (6) 烦:烦乱。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事皆辨护,烦乱乃理。” (7) 易:安定,平安。 (8) 矫抗:与众违异,以示高尚。三国魏嵇康《卜疑集》:“尊严其容,高自矫抗。” (9) 弊:弊病。此指民俗之弊。 (10) 残:此指百姓受到残害。 (11) 虚:虚假不实。 (12) 暴:此指暴政残害百姓。 (13) 劳而下困:徒劳无功使百姓困苦不堪。 (14) 量能授官:根据才能授予官位。 (15) 审:慎重。 【译文】 大凡偏才的人,全都是只有一种特长。所以偏才在一个具体职位上能够发挥其长处,而放在治理国家的重任上则会显出其短处。为什么这样说呢?偏才在一个具体职位上,会和其他的人合力获得治国的成就。而治理国家的重任,则要求用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调动百官的能动性。再有,一个国家中有习俗影响和教育感化的不同,有百姓激烈和平和的不同,而人才的各种能力不同,所以用他们执政就会有得有失。所以实行用王道教化政治的人适合统理国家大政,用他们治理小事,就是不合时宜,不切实际。实行用智谋权术治理修护政治的人适合治理纷乱,让他们治理安定局面,则会失去安定。实行权术谋略政治的人适合治理危难局面,让他们治理常态局面,则不会出现奇迹。实行与众不同政治的人适合治理奢侈,让他们治理民俗的弊端,则会使百姓受到摧残。实行谐和政治的人适合治理新创立的局面,让他们治理旧局面,则会造成虚假不实。实行公正苛刻政治的人适合纠察奸佞狡诈,让他们治理边境地区,就会造成百姓逃亡。实行威慑刚猛政治的人适合讨伐叛乱,让他们治理善良的百姓,就会对百姓残暴不仁。实行推崇技艺政治的人适合治理富足的地区,让他们治理贫瘠的地区,则会徒劳无功使百姓困苦不堪。所以应当根据才能授官,对此不可不谨慎行事。具有以上种种才能的人,都是偏才。有的人能说不能做,有的人能做不能说。至于兼备多种才能的国家栋梁之才,能言能行,所以是众多人才中的杰出人物。 人君之能 (1) ,异于此。故臣以自任为能 (2) ,君以能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 (3) ,君以能听为能 (4) 。臣以能行为能 (5) ,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也 (6) 。 【注释】 (1) 人君之能:指任用群才的君主,怀有不偏不倚的中庸平淡之心,发挥各种人才的能力。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平淡无为,以任众能。” (2) 自任:用自己的能力去建功立业,取得官爵。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竭力致功,以取爵位。” (3) 臣以能言为能:臣子以能介绍自己的才能为长处。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各言其能,而受其官。” (4) 君以能听为能:君主以能听臣下之言观臣下之行为长处。刘昺在解释这句话时说:“听言观行,而授其官。” (5) 臣以能行为能:臣子以能实践自己所说为长处。 (6) 君:统辖,主宰。 【译文】 君主的能力,与上述所说不同。所以臣子以用自己的能力去建功立业为长处,君主以任用贤才发挥他们的能力为长处。臣子以能介绍自己的才能为长处,君主以能听臣下之言观臣下之行为长处。臣子以能实践自己所说为长处,君主以能对人才功过进行赏罚为长处。臣子与君主的长处不同,所以君主能统辖驾驭众多的人才。 |
||||
上一章:材理第四 | 下一章:利害第六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